分享

放化疗后口腔溃疡,不妨试试名医验方

 昵称4i3ZRCPE 2017-04-17

肿瘤科:赵常国 云南省中医医院

●●●

口腔溃疡是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发病率高达 24. 8% —67%。若放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其发病率可高达70%-90%。轻者增加患者痛苦,重者影响进食,抵抗力下降,耽误后续完整的抗瘤治疗计划,甚至成为局部感染灶、引发败血症。

放化疗后的口腔溃疡患者,多会采用生理盐水加局麻药、激素、抗菌药、维生素等漱口,或局部外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口服一些清热解毒类中成药“灭火”,早期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容易复发。

放化疗后口腔溃疡,不妨试试名医验方

云南省国医名师吴生元教授基于对“少阴为水火之脏,阴阳之根”和“肾主骨生髓”的认识和理解,继承、发扬其先父,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先生善用温扶阳气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在临床实践中,独树一帜,“从肾论治”口疮。吴老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不足,则变生诸证。放化疗后并发的口腔溃疡,证候虽属祖国医学“口疮”范围,但有别于普通“口疮”。恶性肿瘤患者的特殊个体在放化疗的特殊治疗状态下,元阳易损,阳虚不潜,虚火上炎,与内伏热毒交织,灼伤口舌而成疮,病性属虚实夹杂,肾阳虚衰为本,毒邪浸渍为标,这也是该疾病多发、易复发的原因。这与现代医学对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口腔溃疡的发病与骨髓抑制、免疫低下关系密切的认识高度吻合。治疗上,若只顾清热,则中下之虚寒愈甚,好比“雪上加霜”;若单纯温补,则虚火不潜,上热愈热,好比“火上交油”。治宜“寒热并用,清上温下,引火归元,标本兼顾”。

放化疗后口腔溃疡,不妨试试名医验方

云南省中医医院肿瘤科在运用吴生元教授的经验方“加味潜阳封髓丹”(口溃灵),“清上温下、引火归元”,对比观察治疗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口腔溃疡百余例,获得满意效果。

在临床观察中,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放化疗后肿瘤患者的证候识别分类中,阳虚(虚火)型的占比远远多于热毒(实火)型。所以,放化疗后并发的口腔溃疡,尤其是久治不愈者,不要再盲目地大把大把吃“清热解毒”药了,灭“火”之前,一定得选好“灭火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