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恶性黑色素瘤靶向治疗的进展

 侃大山007 2017-04-17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差异大,晚期病例治疗一直未能突破,传统的化疗有效率低,常规的免疫治疗毒性大,且均未能改善总生存。直到近年,通过对相关突变基因的研究,黑色素瘤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主要包括靶向免疫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
      Ipilimumab及Tremelimumab均为抗CTLA4单克隆抗体。抗CTLA4单克隆抗体可以阻断CTLA4于B7的结合,启动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Camacho报道Tremelimumab治疗转移性恶黑的Ⅱ期临床试验,RR达10%,其中有1例达完全缓解。
     2010年ASCO上奥戴报道Ipilimumab的一项Ⅲ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显示Ipilimumab治疗组OS达10.1M,较设定的对照的单纯疫苗组,死亡风险下降了34%。因Ipilimumab改善了OS,被视为近30年来晚期恶黑治疗的重大进展。
     BRAF、KIT基因在黑色素瘤中突变率较高,可作为治疗的靶点,且不同的人种差异巨大,治疗上可能存在有优势人群。Keffort及Flaherty的研究显示BRAFV600E抑制剂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有效。伊马替尼是针对KIT突变的小分子靶向药物。郭军教授报道的伊马替尼治疗黑色素瘤的研究显示较高的反应率,疾病控制率大70%
      其他的相关研究热点还包括VEGF抗体、化疗联合贝伐单抗、贝伐单抗联合m-TOR抑制剂、舒尼替尼、索拉非尼等。这些靶向治疗研究将给黑色素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摘自:中国医学论坛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