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话微影时代林宁:IP 是下一个房地产生意,越来越值钱

 leana石不二 2017-04-17

为记者量身打造的行业资讯平台

最快的传媒要闻、最全面的财经舆情、最敏锐的传媒投资风声、最前沿的媒介变革趋势,是资讯门户也是工作平台,近万名财经记者注册、二十万主流财经人群实时关注。

在采访了多家公司过后得出一个规律,几乎所有的公司都不喜欢被公众标签化定义,他们对自己有着清晰的定位。

林宁创立的微影时代也是如此。2014 年以票务起家的微影时代是资本的宠儿,不到3年的时间已宣布获得4 轮融资,C+轮融资公司估值20亿美元。对外界而言,微影时代是一个互联网票务公司,因为这项业务是TO C 的,有微信电影购票入口娱票儿以及格瓦拉。

微影时代CEO 林宁

而林宁强调,微影时代是基于票务平台的一个(电影公司)泛娱乐公司,在线票务只是一小部分,未来公司会着力开发强IP。

微影时代正处于这样一个当口。过去4年间,中国票房迎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各路资本争相进入这个行业,在线票务形成了四强割据的局面:猫眼电影、淘票票、微影时代以及百度糯米。14 到15年,在线票务市场补贴大战异常激烈。2016 年,国内电影市场开始出现增速放缓,电影质量下降等情况,在线票务平台不得不开始审视自己的布局。

从2016 年开始,各大在线票务平台都不再局限于做单纯的票务市场,而是往电影生产的上游延伸。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在频繁提及一个观点:烧钱培育市场、争夺用户的上半场已经结束,互联网即将进入下半场。

可下半场是什么?应该怎么做?在与林宁的对话中蓝鲸财经发现,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林宁的思路、逻辑非常清晰,公司要做什么,怎么做,他早有答案。林宁认为,IP将会是重头戏。而最近几年来以 IP 为核心,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打造明星IP的粉丝经济模式几乎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标配。

蓝鲸财经:外界对微影时代的其中一个担忧是,微影时代与微信二级入口的合作期限只有三年,即将在2017年5 月到期。对此你是否会担心?

林宁:首先我们跟腾讯签订的是大协议,既有微信又有qq,三年半有一个正常的review ,但这本身就是一个简单的合同的问题,腾讯是我们一个很重大的股东,入口是长期资源,跟到期没有任何关系。

蓝鲸财经:外界关注比较多的是微影时代主营业务不赚钱,此外可能也面临一个D 轮融资是否出现困境的问题。

林宁:是这样的,我们正好也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聊一下关于在线票务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

你看,在线票务本身的路径整个产业链是影院分50%,35% 内容(中间还有税),在线票务5%(服务费)。

为什么在线票务会出现很快的整合和放大?因为其实大家都在抢夺珍贵用户资源,以后付费内容核心消费人群会出现在这些用户上。在线票务的未来的方向在哪里?我觉得第一,在线票务解决数据问题,接下来要解决电影发行问题。

我们看电影的效率,现在院线的平均上座率还不到30%,整个中国电影市场有很多的空座,为什么会这样?从电影市场的井喷和快速增长有很多原因,15 年井喷很重要的原因是票价降低使更多新用户进来,16 年放缓是因为你的内容不够好粘不住用户。

其实我们电影票这么多年来都是四五十块钱,在通胀的环境来说,其实已经是降价了,这对电影院来说其实没亏本,上座率提高了,反而赚了。中国电影市场最缺内容,因为内容不好,留不住客人。我们要给中国电影足够的空间,在线票务是资本入局,让用户频次增加,有了频次内容方才会起来。

你会发现未来在线票务做的发行是TO C的发行,就是我们有极强的触达能力触达到用户这一块。

所以,如果说中国有600 亿的电影票务市场,最后只会有几个大规模的发行公司,两到三个在线票务平台。

你会发现,其实中国在线票务是比美国发展要快,在美国只有20%的人会在线购买,因为院线少,很难整合,他们只有三条院线而且都有自己的电商平台。但中国不一样,院线很分散,它是不整合的,即便是万达这样最大院线的也只是占到15%的规模,所以在线票务平台其实起到一个很好的发行作用。

林宁:我们未来的方向是,我认为中国电影市场还在用很传统的方式在排片,但不同地区的人消费习惯是不一样的,未来是否可以用云端排片。举个例子,《极限特工》他们的预期只有五个亿的票房,北美只有中国票房的大概三分之一多一点,但是我们帮忙发行11亿的票房,它可能对中国构想是在一二线比较多,但实际上这样的荷尔蒙电影在中国三四线是主力。这些都需要很互联网化的公司来做这个事情。

我把票务市场分为两端,第一个是在供应链这一侧。我们认为(消费场景)供应链需要穷养,包括我们内部都是要不断提高效率,最后谁能够帮影院提高上座率,比如从20% 提高到30%,这是电商平台需要做的。

另外一个是在内容这一侧。它是需要富养,你要去把住用户的脉,你的内容就非常好。这几年老导演会失效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观众碎片化,每个人想要消费的不一样。

所以说,在线票务在未来很重要的功能室承担院线分线发行,未来市场越来越需要北美化,但是需要一个好的互联网排片渠道去帮助影片得到释放。

所以我们不能总是盯着这600 亿的票房,否则无论你怎么分,都是在切别人的蛋糕。更核心的是,你如果能帮片方做好有效的发行,你去分15%是很自然的,今天我们看到在线票务的PK,比如说我们做20% 的事情,只收别人5%的钱,但我认为这样的PK最终会结束的。

“5 块钱的用户忠诚度,烧钱无意义”

蓝鲸财经:如今在线票务平台形成一个四强割据的局面,你对微影时代当下的处境如何判断?在你看来,未来最有可能怎么演变。

林宁:最后本质上还是两个支付平台的竞争,别的也是虚的说实话。

说起盈利模式,其实微影时代在今年的2、3 月都已经实现盈利了。

电影票是高频打低频,支付平台是高频,最大支付平台是阿里和腾讯,内容都是一样的。微影去年并购了格瓦拉,近期我们会对它进行一次完全的重新包装,格瓦拉是最早做在线购票的,积累很多用户,未来我们要激活这批用户。

我们的优势在于,把微信qq入口做好,让你购票更快捷;格瓦拉的新产品做好,让你的社交体验,内容消费做得更强。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消费内容的深度引导,比如格瓦拉推出的影迷社区,我们进行重新包装再推出。

蓝鲸财经:14 年底到15年,在线票务市场的补贴大战异常激烈,这样的烧钱大战你怎么看?微影时代的电影票貌似不便宜。

林宁:我们不靠补贴大战,用户忠诚度太低了,5块钱就会转移平台,所以烧钱无意义。我们认为下沉用户更有价值,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忠诚度比一二线高多了。我们的打牌策略就是看着他们打,在线票务它是一个非渠道忠诚度的标品,它的差异化在内容,这是生意上的核心。

蓝鲸财经:外界看来,微影时代就是做互联网票务的,你是怎么定位微影时代的?

林宁:强调一下,我们微影想要做的绝对不是一个电影市场,我们做的是基于社交的第二空间泛娱乐,不仅仅做电影,还有体育、各种赛事。当用户既有内容消费,又有社交消费,他们就会去第二空间。

另一端,在电影市场里面单纯的购票工具是没有价值的,你要能TO B参与发行,要反向内容生产才有价值。

林宁:微影时代很大的一块是我们的影视剧制作功能,从17年到18年,我们有几十部的片单在做。

这些都是我们基于内容数据做的一些新的东西,我们可以说就是一家电影公司,我们是基于票务平台的一个泛娱乐内容公司。18 年拍的片利润都有2亿多,我们已经在做盈利的准备。我并不想在这个阶段太说盈利或者不盈利,我们总共才3年。

蓝鲸财经:微影资本在投资布局上很强势,上游投资了开心麻花、九州梦工厂,终端入股橙天嘉禾进入院线,以及拥有衍生品、文化科技主题公园业务的华强文化,投资了50家公司,总市值超500 亿人民币,这里的投资扩张逻辑是什么?

林宁:很早的时候微影时代就成立了微影资本,以基金的方式做创业投资。

第一层,我们的投资逻辑是所谓的十二宫格。在我看来,IP和CP(内容生产公司)公司是我们要投资的一个很大的投资方向,不管是电影类目还是体育类目,它都会存在好的IP和CP 公司。

第二层、随着互联网的变化,营销和发行会发生巨变。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阅读习惯不一样,这里会存在服务型公司的变量和投资机会。

第三层、消费场景。一旦场景长出IP 来,它的价值就高很多,比如我们投资的速度超跑,这个赛事可以几十年一直干下去,它已经IP 化。我们看似投了很多很土的公司,但我们给它加上互联网思维就完全不一样了。互联网思维更多是一个用户思维,以后娱乐消费形态一定会垂直化。

今年我们会面临一个很大的市场,要做大头部网剧市场。以前在中国内容市场,只有电影是可付费的,C 端付费。可现在,突然形成了TO C付费市场。我强烈看好未来内容垂直付费市场的井喷。

蓝鲸财经:你说微影时代要做国际化布局,打算怎么做?

林宁:我们跟着好莱坞的合作很紧密,一起做全球IP开发,比如最近的《攻壳机动队》,我们都有在做深度IP开发。所谓的国际化,对我们来说,一方面我们票务落地香港和马来,伴随微信支付,未来还会拓展东南亚市场。另一方面,我们跟好莱坞的六大电影公司基于中国市场来做IP。微影成立了美国、香港公司来跟这些公司有合作,六月份在上海电影节我们会有片单的发布。

蓝鲸财经:未来会跟好莱坞有电影、IP的开发,能透露吗?

林宁:现在主要是不能说,我们上海电影节会说,有三四个IP 已经在做计划。国际化这件事情我们做了一年多,我预判17年会是一个外片的大年。我们今天看好莱坞的六大(电影公司),大片奇片都是六大作的,它最大的本事是全球的宣发网络。第二个所谓的六大除了强宣发能力以外,一开门它的利润已经完成了一半,因为它们有 IP的沉淀。所以它有资金去创作更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好莱坞的模式是先有发行,中间有IP 的沉淀,最后它有不断创新的能力。

我们进入国际化市场,我们的定位是:只站在中国做国际化。通过跟好莱坞的合作,希望能赶紧赶上他们的水平。

另外一个是如何把国产电影输出出去,这就是做国际票务的核心。微信其实是(海外有近2亿用户)有可能带动中国内容走向全球,所以你首先要把票务做了。

所以我对微影的定位是,我们是一个泛娱乐的公司,我们不是一个单纯的票务平台,因为只做票务太薄了。我们公司很年轻,不到3年的时间,员工也有1000 人,所以对我来说压力也挺大的。管理上的压力,还有各种暗箭伤人,反正竞争总是这样子嘛。

我是觉得我的路还是蛮清晰的,我们就是复制好莱坞的模式。1、做好发行,我们能够成为好的发行公司。2、帮影院增效,不仅仅是票务,所谓的增效,也许是通过内容的不一样,希望内容更丰富。3、成为一家真正拥有IP 的公司,因为我认为互联网公司比传统公司做IP 整合能力会更强。

以前会有产权不清晰的问题,但现在这一代的IP ,我们都是全版权签下来,做好著作权保护。有了这个东西之后,就有多渠道变现,多渠道营销,而只有互联网公司有这样的整合能力。

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机会在于创立适合新用户的IP 。微影的愿景是希望做一家影响用户决策,消费的公司,做一个多渠道变现的平台。

蓝鲸财经:现在对IP的抢食很疯狂,可能也会透支IP未来,你是否会觉得有泡沫化。

林宁:IP是下一个房地产生意,只会越来越值钱。两个事情,一个是人的寿命会越来越长。其次互联网公司内容整合能力、营销能力比传统公司更强。比如说《捉妖记》,20 多亿票房,才会有人愿意花几个亿投资下一个强IP ,所以说不能说这个就是一个泡沫,它本身而言就是一个爆款生意。当你的视觉足够强,制作投入足够多,自然会产生更大的爆款,但这里的投资风险是非常大的,好莱坞也是这么过来的。方向就是我们互联网公司一定要去生产IP ,现在很多公司都只做低成本电影,但低成本电影没有能力去抗衡好莱坞。

《长安十二时辰》就是我们自己开发的IP。今天的市场份额很多都是靠烧钱烧出来的,我觉得现在烧钱是没有意义的。只能骗骗投资人和自己的大老板而已。最后,用户的忠诚度就5块钱。烧钱烧很厉害,烧完之后,就不烧了,没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恐怖的事情,单一维度的烧钱是没有意义的,反正用户5块钱就过来了。

16 年我做的工作都没有在份额上,都在跟好莱坞合作上。虽然我们也吃了很多亏,但内容产业说到底就是填坑,这也是我说的要富养。其实你把内容做起来,这个电影市场就进入正循环,其实非常可惜,16 年大家都比较急功近利,不然中国电影市场就进入正循环了。今年对微影来说,更重要的是对精品内容的投资,连接会做好内容的生产力。我们不会做非理性贴补,但我们也不会放弃贴补,我已经把它看作是一个长时间的东西。

「 精彩回顾 」

《前央视记者武卿创业传奇:靠一集节目爆响后再获数千万融资》

《对话二更创始人丁丰:短视频的未来要从春晚和报纸里找启发》

《黄健翔说欠他钱的都是体育媒体,这个行业的泡沫或许比娱乐圈更大》

行业资讯 | 传媒大咖 | 传媒动态

微信勾搭小助理:lanjingzhuli

商务合作:

上海:13262550281

北京:1851550309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