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德宏阿昌族歌手张月(附新歌)

 耕田书馆 2017-04-17

专访德宏阿昌族歌手张月(附新歌)

2016-07-29 20:16 | 孔雀之乡
专访德宏阿昌族歌手张月(附新歌)  https://sanwen8.cn/p/286d0f6.html

专访德宏阿昌族歌手张月(附新歌)


张月作品:《不对山歌心不落》


(张月近照)

   山水间飞来的“百灵鸟”
       ——专访德宏阿昌族歌手张月
*记者  肖素梅*
        雨丝飞扬,记者步行到芒市民族文化工作队,寻找阿昌族的“百灵鸟”——张月。初来乍到,只能四处问人。循着一阵钢琴声,来到一间简易的平房前。探头进去,一个身着民族服装的女人端坐着钢琴前,“请问张月老师在吗?”“我就是”,第一次见面的我们会心一笑。
        “办公室条件简陋,快请坐。”她递过来一叠彩色的资料,“看,这是刚收到的。我创作的《我是阿昌好少年》参加首届2016“美丽中国·天籁童音”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大赛歌曲征集,已经入选了。全国只有31首歌曲入选,以后将作为参赛曲目,由参赛选手选唱。中国有56个民族,这首《我是阿昌好少年》能入选很不容易,对德宏阿昌族的宣传作用是不可估量,这31首歌曲已经制作成CD,将在全国发行。”《我是阿昌好少年》是张月在孩子五岁时写的一首歌,孩子也曾演唱过。她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目前在孩子中流行的歌曲,创作一些充满正能量、受欢迎的儿歌,对在孩子中传播民族文化,也是有好处。这会是我今后创作的一个方向。”  

(入选的歌曲)
两张新专辑面世
        张月生在梁河长在梁河,从小受到梁河阿昌族歌舞的熏陶和影响。她说:“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我就是听着他的歌曲《今天好时光》长大的。幼时,阿昌族传唱的歌曲并不多。1998年7月,我从德宏州师范学校音乐班毕业。当时,老师曾让我带着两首阿昌族歌曲参加省里的一个比赛,可是根本找不到有伴奏带的阿昌歌曲。2004年,云南阿昌族第一张歌曲舞曲专辑《腊崩鹫》问世,到处找阿昌族歌手演唱,最后找到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参与阿昌歌曲演唱和翻译、整理工作。后来,曹先强老师又出了一张专辑《阿昌欢歌》。去年到今年,我连续制作出版了《今天好时光》、《阿昌恋歌》两张专辑。
        谈到两张专辑,张月老师说:“它凝聚着太多人的心血。去年,我去北京学**半年,得到了声乐老师王苏芬、作曲家姚书文‘一对一’的指导,德宏籍傣族歌唱家金小凤老师的也给予帮助和指导,非常感谢他们。我的新专辑里,多由清源老师作词,我也创作了一部分。《阿昌恋歌》这本专辑在北京录制,效果很好。这本专辑前后花了60多万元,其中芒市五梁茶业有限公司出资40多万元。我还要特别感谢德宏民族出版社以及德宏州的各级领导,因为每走一步都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今天好时光》里的歌曲具有原生态民族味道,是德宏阿昌族民歌集成。而《阿昌恋歌》则有了更多的创新。既有民族的又有现代的元素,运用了流行歌的唱法等,比如《酸酸杨梅》,听过的人都喜欢。”张月对两张新专辑这样评价道。

(两张新专辑)
好歌飞到千家万户
      工作后,张月两次到云南艺术学院进修,获得了音乐学的本科文凭,也接受了专业的学**。三年前,她从芒市轩岗中学调到芒市文体广电旅游局民族文化工作队工作,专心从事歌曲创作、表演等工作,一大批作品飞到千家万户: 《宝贝》、《神奇美丽的户撒坝》、《思恋》、《梨翁花》、《蹬窝罗》、《妈妈的脚印》、《阿昌情酒歌》、《恋》、《真的好想你》、《因为有你》、《有缘千里来相会》、《父亲》、《母亲》、《相思》、《我心永远》、《阿昌恋曲》、《阿昌族户撒酒歌》、《酸酸杨梅》、《相聚》、《我是阿昌好少年》、《妈妈的小米酒》、《绿茶歌》、《阿昌的火塘》、《石斛花恋》、《五梁情缘》、《火塘传奇》、《问风》、《摸天》、《阿昌从小快乐多》等。
       “多年从事教育事业,孩子给我很多启发,坐月子的时候创作了《宝贝》,孩子五岁的时候创作了《我是阿昌好少年》,今年和周爱国老师共同创作了《阿昌从小快乐多》,因为经常不在家,没法照顾孩子,又创作了《回来》。”谈到创作经历和心路,张月说道:“因为热爱民族文化,所以创作歌曲主要以少数民族歌曲为主,尤其是阿昌族歌曲。因为爱爸爸妈妈,爱兄弟姐妹,爱少数民族,更爱我阿昌族,所以我的歌离不开这些亲情爱情和民族之情。”

(阿昌族的“百灵鸟”)

民族民间文化亟待拯救保护

       “一次,我受邀到德宏职业学院为少数民族学生上一节民族文化课。有200多名学生参加,我问同学们‘有多少人是阿昌族’,有170多人举手,我再问‘有多少人会讲阿昌话’,只有20多人举手,再问“有多少人会唱阿昌族歌曲',更是寥寥无几。这件事深深触动着我,文化传承要从小抓起、从孩子抓起。我建议,德宏州文化、音乐届人士联合起来,创作几首关于德宏州五个世居少数民族的儿歌,配上音视频和民族简介,制作一本校本教材等。通过多种方式,营造学**民族文化的氛围。
       在多年的采风中,张月发现民族民间文化迅速消亡,“这是最令人担忧的事,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同时还应该创新与运用。”她说。不仅德宏,全国也如此,如果不把它记录下来,我们创作的“母体”(原生态文化)就会消失,更谈不上创新与运用了。建议逐步逐年立项,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来解决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问题,最好用音视频、文字等记录下来;建议拍摄一部优秀的、反映德宏州少数民族音乐、建筑、服饰、传统文化等人文景观的电影或电视剧,比如过去的《刘三姐》、《五朵金花》等。
      “目前活跃在德宏的阿昌族歌手太少,我连个对唱的人都没有,很可怜。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形势严峻,任务很重,希望得到重视。”  

(张月近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