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态水果市场好,栽培模式搭配来!

 昵称39856387 2017-04-17

我国果树生态栽培技术中,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果树栽培、生态系统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同时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相结合,让乔、灌、草本类植物在比较有限的空间内,使其绿化面积最大化。同时使果园中的生态系统中光、温、水、气、养分及生物等资源能够被高效的利用,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发展平衡而稳定,建立了一个低投入、高收益且抗逆能力强的果园生产体系,使农业能够高效和稳定的发展。


果树生态栽培有以下几种模式:

 

覆盖栽培



覆盖栽培就是根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简便易行的原则,以秸秆、杂草、树叶等作物来覆盖地面。


生草栽培



生草栽培与覆盖栽培不同,覆盖栽培多利用作物残体进行栽培,而生草栽培是立足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基础上,长期将多年生豆科或禾本科等绿肥或牧草种植在果园行间(株间)作为土壤覆盖的生态栽培措施。其中包函三种形式:全园生草、行间生草和株间生草,草地可分两类:人工种植、自然种植。如在柑桔园内试用良性杂草覆盖,在树盘外长草,树盘内则把草铲除并覆盖于原地。


果园间作或套种



果园间作或套种经济效益为几种传统模式中更佳的栽培方式,果园间作和套种的多种多样,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果树与草本类作物间作,如黑麦草、紫云英、柱花草、大豆、花生、大蒜等草本类作物可以在新建果园中间作,魔芋、砂仁等药材可以在成年果园中套种。另一种是果树可以与木本科作物间作,如柑桔、番荔枝等结果年限较短的作物可与荔枝、龙眼等结果年限长的作物园内间作。其次是果树可与食用菌套种,如将平菇种植在荔枝或葡萄树下等。

 

上述是几种传统的生态模式,由初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分解者构成,它可以称之为能量转化链,同时也可称之物质传递链,如果从经济角度而言,它将被称之价值增值链。若根据生态学原理设计的生态系统切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可以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增值再生,补肥降污。



小 编 微 信 号

5304751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