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色小镇,如何念好“融”字经

 雪峰读书 2017-04-18
特色小镇,如何念好“融”字经

  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各地分布图(单位:个)

  海南琼海潭门镇渔港。  

广东省惠州市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建设实现融合。

  核心提示

  不少地区建设特色小镇只是“新瓶装装旧酒”,缺乏整体规划和适宜的产业融合设计

    脱实向虚,搞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导的造城运动,形成新的“空镇”“鬼镇”值得警惕

    避免“千镇一面”,传承乡土文化根脉,成为特色小镇建设必须直面的问题

  “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古代诗人中的小镇美景,如今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实践。乘势而起,无论从国家层面提出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还是各省内培育规划,都能看到特色小镇建设已在全国“遍地开花”。

  然而,“遍地开花”怎样开出特色之“花”?特色小镇建设中,如何促进文创产业与新农村建设的融合发展?在实现产业支撑的同时,怎样突出乡土文脉的传续与浸润?对此记者进行了调研。


    1.“旅游 ”:用融合思维扮靓乡村

    地点:海南琼海潭门镇

  北方已是深冬,南国的海南琼海潭门镇却依然绿色如春。老渡口码头,撰写着“潭门故事”的圆柱门、雕刻着“排港村老渡口”的巨石已近斑驳,让人领略着渡口的古老和时代的变迁。

  “自大潭过东海,用乾巽驶到十二更……”翻开发黄的小册子,眼前突现海水茫茫,耳边骤响涛声阵阵。小小《更路簿》,把浩瀚的南海装进了一本本册子里,把潭门厚重的历史浓缩在一页页薄薄的纸张上。

  千年古韵、渔家风情、海洋气息,糅进了新业态,融合了城镇化建设,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

  如今,走在潭门镇,船舵、救生圈、船桨、铁锚、贝壳、龙虾、水鸟等富有渔家风味的物件在海风吹拂中迎客而来,沿街林立的贝壳交易店铺中的精美工艺品栩栩如生,让人赞叹不已。潭门,这个以渔业闻名的滨海边陲,正在成为南海休闲旅游重要目的地。

  潭门的变化,是近年来海南探索新型城镇化,实现特色产业镇村融合的一个缩影。

  “不仅是海南,通过我们对浙江、湖南、贵州等地的特色小镇研究发现,‘旅游聚焦’模式、‘旅游 ’产业模式成为特色小镇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原常务副主任张晓明指出,要以特色村镇为战略支点,实现城镇与旅游度假区、景区、产业园区融合互动,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作用,建设美丽乡村。

  实际上,风情小镇,在我国并非新鲜事物。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东部地区就逐步形成一批乡镇企业集中的景德镇、义乌等工业小城镇。到了9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开始盛行,又催生了周庄、乌镇等一批各具风情的旅游小镇。

  数据显示,我国乡镇总计近4万个,不可能都按照旅游小镇定位发展,即使主体方向定位为旅游小镇,也不可能要求整个镇区都要布局发展旅游。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怎样按照科学选择、典型带动的原则,选择适合按照旅游小镇方向发展的区域,杜绝一哄而上、全面开花。”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成指出,在旅游小镇的规划建设中,要切忌贪大求洋,远离借旅游小镇为名建设旅游地产的畸形旅游小镇空间和产业发展形态。

  在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中心主任曾博伟看来,在旅游休闲业欣欣向荣的背景下,未来的特色小镇将以融合发展为指引寻求多元化发展之路,通过文化创意产业让农村“好看又中用、美丽且生财”。

  “在发展中,我们就把农业公园作为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态,集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于一体,助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使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海南省农业厅厅长符宣朝说。

    2.“互联网 ”:为小镇贴上智慧标签

    地点:浙江杭州梦想小镇

  从杭州往西,到余杭仓前,有一个让人不忘初心、梦想成真的地方——梦想小镇。站在街边远眺小镇内的各式建筑,12个大粮仓引人注目,这些由旧时粮仓改造而成的“种子仓”,已成为创业者的办公场地。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群前来小镇参观交流,而“种子仓”则成为人们必去的“景点”。

  仓前是一个拥有880多年历史的古街,街上保留了章太炎故居、四无粮仓等文保单位以及一大批古建筑,但多年来陷于保护和开发的“两难”境地。而特色小镇和众创空间的发展模式,为古街提供了纯旅游开发和城市化推进之外的第三条路径。

  梦想小镇不仅有着秀美的江南风光,更是创业者实现梦想的跳板,一批批“创客”正在这里尝试走出一条实现梦想的新路。

  90后方惠就是其中的一位。2009级浙大电子仪器专业毕业的他在2014年12月研发了一款“大福广场舞平板电脑”,不仅为广场舞爱好者提供“硬件”,其中还可播放1000个广场舞视频节目,市场反应良好。

  和方惠一样的创业者不仅赶上了“双创”潮流,也搭上了“互联网 ”的快车道。

  “随着‘互联网 ’时代来临,基于互联网的文化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文化产业的内在结构和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探寻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特别是文化产业特色小镇,要紧跟‘互联网 ’的脉搏,从时代和产业新的变迁中寻找未来的定位和发力点。”张晓明指出。

  专家指出,在互联网环境下,特色小镇的产业链条可以突破地域局限而实现全新的空间分布,生态环境良好与人文资源多样化的地区将重新获得创意人群的青睐,形成新型的全球性网络节点。

  “抓住这一机遇,我们就可以实现‘小镇创意—上海生产—深圳销售’,或者是‘小镇创意—深圳生产—香港销售’,成为‘互联网 ’条件下全国及全球生产模式,从而结合特色小镇建设,开辟出‘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新模式和新天地,吸引大量国内外创意企业落地创业,或者吸引国内外大型文化传媒巨头将研发基地落到具有生态人文优势的特色小镇上来。”张晓明说。

  专家建议,除了建设还要在社会治理中采用互联网技术,以推行电子政务和建设智慧小镇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动各级政府部门打破信息壁垒,有效提升小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慧化水平,并通过“互联网教育”、“互联网 医疗”、“互联网 文化”等惠民工程,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小镇人民。

    3.“文化 ”:抓住特色“神”与“魂”

    地点:山东淄博昆仑镇陶瓷小镇

  对于山东省淄博市的民众而言,记忆中的淄博瓷厂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休闲好去处。与很多老厂区被夷平再开发的境遇不同,拥有数十年历史的淄博瓷厂在1998年破产后保留了厂房,现在名为“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是当地“陶瓷风情小镇”的核心区域。

  如今,这里不仅有几十年树龄的杨树,有斑驳的红墙,更有已生锈但彰显着时代印记的大型机械设备。以前研磨原料的水碾成了“水碾酒吧”的特色装饰,原来的长窑炉成了“哈利波特魔法餐厅”的比萨烤炉……

  “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策划者、山东昆仑瓷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峰介绍说,自己参观过一些特色小镇,很多地方贸然将原有的东西夷平,特色与文化的根就断了。陶瓷制造不仅是创意园的主题,更是其上游产业。如果当年轻易放弃了上游,现在再想在原址建设一个创意园搞文化产业,就等于失去了文化根基,恐怕只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死水。

  “目前,某些地方在建特色小镇时已经出现一些苗头:一哄而上、定位雷同、形象工程、圈地盖房子、好经念歪。”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说,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一些地方只看到了特色小镇的“名”与“形”,却没有把握或回避了“神”与“魂”。

  对此,《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特色小镇培育要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与产业融合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中得到充分弘扬,公共文化传播方式方法丰富有效。

  “十三五”时期,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特色小镇将进入快速推进期。如何在保证发展速度的同时确保发展的质量,利用文化的力量、发挥文化产业的渗透和辐射带动作用就成为其中应有之义。

  “要把文化产业与传统村落保护结合起来,与农民增收致富结合起来,与特色产业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浸润和带动作用,让美丽乡村焕发新的面貌。”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河指出。

  “在现实中看到,大量有特色的传统村落、集镇都需要保护或者需要实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要突出文化的根脉,留住乡愁、留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云中说,要牢固树立“文化 ”的战略思维,把文化的力量融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化 ”的能动力、主导力和衍生力。


特色小镇政策一览

作者:陈晨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14日 12版)

 

  【文创连线】

  2016年6月,浙江省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塑造文化灵魂,树立文化标识,留下文化印象,是文化作为特色小镇内核的必然要求。要求运用“文化 ”的动力和路径有效助推特色小镇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在塑魂、育人、兴业、添乐、扬名等方面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2016年6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强调要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制定各具特色发展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

  2016年7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明确提出在尊重小镇自然生态、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按照城市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对特色小镇的风貌特色、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进行科学规划。

  2016年8月,河北省出台《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指出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科技元素、文化内涵、生态特色、旅游业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要培育建设100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

  2016年9月,《山东省创建特色小镇实施方案》印发,明确特色小镇是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成为创新创业高地、产业投资洼地、休闲养生福地、观光旅游胜地,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特色小镇 关键在“特”

作者:方 明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14日 12版)

  【创意港】

  我国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多年来发展动力普遍不足,即便是全国重点镇也面临此问题。近年来,浙江等地特色小镇的发展充满活力,其经验说明特色发展将是未来我国大多数小城镇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何培育特色小镇?坚持特色原则、抓住特色重点、做好特色规划是培育特色小镇的关键。

  在特色原则方面,特色小镇应是融合风貌、文化、旅游等多元要素特色发展的新载体。应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将文化元素植入小镇的风貌建设的各个方面,指引建筑、街区、空间、环境等多维度的风貌建设,形成具有文化底蕴的特色风貌,增强文化认同感,同时促进特色旅游发展。

  在特色重点方面,传承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是特色小镇培育的突出重点之一。特色小镇要有文化、有内涵。要注重保护历史、传统文化,提升完善小镇精神,形成小镇的文化认同。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灵魂,需深入挖掘和精心打造。目前许多小镇一味求快,但是往往效果不好,甚至出现了拈花小镇之类的地产小镇。文化要做足,影响大且深远,才能形成良好的小镇品牌。应当通过特色小镇发展,传承独特的民俗活动、特色餐饮、民间技艺、民间戏曲等传统文化类型;保护好文保单位、历史街区、传统建筑挂牌等物质文化遗存;政府应支持传承人及非遗文化活动的持续开展。

  在特色规划方面,要明确小镇规划不是单一的城市规划,特色小镇规划又不是简单的小城镇规划,而是以特色为导向的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多规融合,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值得强调的是,特色小镇规划切忌大而全或以小镇总体规划模式编制,应注重特色小镇的建设性和可实施性,切忌并坚决杜绝“千镇一面”。

  近年来,围绕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许多地方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此为龙头带动人流、资金流向特色小镇汇聚。旅游并不是核心目的,但拥有一定的旅游功能作支撑,小镇会更有生命力。山水风光、地形地貌、风俗风味、古村古居、人文历史等都是旅游题材。

  此外,旅游项目选择要考虑对接区域需求,尤其大城市周边,考虑外溢的功能需求;旅游产品选择要考虑弥补气候条件等因素,考虑夜色经济,全季节旅游,注重上一些吸引人的项目;特色小镇要注重人气和活力,旅游本身不是目的,要聚集一定的人口,给小镇带来持续的发展动力,避免建空壳式小镇。

  一方面,要坚持特色导向。作为立镇之本的产业规划要找准自身的特色,要为自身发展提供充足的背景支撑。文化是特色小镇发展之源,其规划要注重挖掘文化魅力,围绕文化内容深入挖掘。特色小镇一般生态环境优美,其旅游规划要注重挖掘、整合小镇的特色自然与人文资源。

  另一方面,要注重多元融合。提高产业竞争力,注重高端产业、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以产业、项目规划,引导特色小镇空间规划的功能组织与布局。以文化特色、生态资源为导向,在空间、风貌、项目、活动、环境等方面进行落实。规划内容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高度融合。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山东省创建特色小镇实施方案的通知


鲁政办字〔2016〕149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山东省创建特色小镇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9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山东省创建特色小镇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特色小镇在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作用,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创建目标


  特色小镇是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到2020年,创建100个左右产业上“特而强”、机制上“新而活”、功能上“聚而合”、形态上“精而美”的特色小镇,成为创新创业高地、产业投资洼地、休闲养生福地、观光旅游胜地,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二、创建标准


  (一)定位明确,特色突出。以产业为基础,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特色突出。


  (二)以产兴城,以城兴业。围绕打造创新创业载体,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就业岗位和税收有较大增长,主导产业税收占特色小镇税收总量的70%以上。


  (三)产城融合,功能配套。优化功能布局,集聚大批工商户、中小企业、中高级人才,实现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有机结合,实现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发展。


  (四)规模集聚,品牌示范。主导产业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特色产业和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在全省或全国有较大知名度。


  (五)宜居宜游,生态优美。人文气息浓厚,旅游特色鲜明,每年接待一定数量游客,达到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标准,其中旅游类小镇达到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标准。


  三、创建内容


  (一)明确产业定位。尊重经济规律,按照一镇一业、一镇一品要求,因势利导,突出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层次,做大做强特色经济。聚集人才,培育海洋开发、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电子商务、节能环保、金融等新兴产业;挖掘资源禀赋,发展旅游观光、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环保家具等绿色产业;依托原有基础,优化造纸、酿造、纺织等传统产业。


  (二)科学规划布局。特色小镇规划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并与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旅游发展等相关专业规划有效衔接。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起步阶段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将城市设计贯穿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全过程,塑造特色风貌。


  (三)增加有效投资。原则上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以上,每年完成投资不少于6亿元。西部经济隆起带的特色小镇和信息技术、金融、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特色小镇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不低于20亿元,每年完成投资不少于4亿元。


  (四)完善功能配置。高标准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具有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商贸信息、文化展示、旅游信息咨询、产品交易和信息管理等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公共WIFI和数字化管理全覆盖。


  (五)创新运营方式。发挥政府服务职能,积极做好规划编制设计、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发挥第三方机构作用,为入驻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软件研发、产品推广、技术孵化、市场融资等服务,将特色小镇打造为新型众创平台。


  四、创建程序


  (一)自愿申报。特色小镇申报每年组织1次,按照创建内容,凡具备创建条件的均可申报。凡列入新生小城市和重点示范镇的不再列为特色小镇。设区市政府向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书面申报材料(包括创建方案,特色小镇的建设范围、产业定位、投资主体、投资规模、建设计划、营商环境改善措施,并附概念性规划)。


  (二)审核公布。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申报材料送省有关部门初审,并在初审基础上组织联审,根据联审结果提出建议名单分批报省政府审定后公布。


  (三)年度评估。对列入创建名单的小镇,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年度评估,达到发展目标要求的兑现扶持政策。


  (四)验收命名。对经过创建,达到创建内容标准要求,通过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价验收的,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特色小镇。


  五、政策措施


  (一)用地支持。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将特色小镇建设用地纳入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特色小镇建设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充分利用低丘缓坡、滩涂资源和存量建设用地,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省里按实际使用指标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对连续2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各地在分配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时要积极支持特色小镇创建。


  (二)财政支持。从2016年起,省级统筹城镇化建设等资金,积极支持特色小镇创建,用于其规划设计、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鼓励省级城镇化投资引导基金参股子基金加大对特色小镇创建的投入力度,支持其特色产业、人才项目建设等。各地也要出台有针对性的财政支持政策,筹集相应资金予以扶持。


  (三)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特色小镇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融资方式,探索产业基金、股权众筹、PPP等融资路径,加大引入社会资本的力度,用于特色小镇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创新孵化平台等项目的建设。


  (四)人才支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落实扶持创新创业政策,吸引、支持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人员,积极投入特色小镇创建,运用现代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加快特色产业转型发展、领先发展。


  六、组织领导


  (一)建立协调机制。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特色小镇创建的统筹、协调工作,及时分解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单位,加大推进力度。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研究制定有利于特色小镇创建的配套措施,在资金、土地、人才、技术、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要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协调互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二)推进责任落实。各市、县(市、区)政府要科学引导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搞好规划建设,加强组织协调,推动技术标准应用,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特色小镇创建主体要积极作为、真抓实干,确保创建目标任务落实,不断取得实效。


  (三)加强动态监管。将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推进情况,纳入新型城镇化考核。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每年评价1次。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对第一年没有完成规划建设投资目标的,给予黄牌警告;对连续2年没有完成规划建设投资目标的,取消特色小镇创建资格。


  (四)优化发展环境。各地要积极开辟“绿色通道”,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服务,提高审批效率,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把特色小镇建设成“创业最佳、服务最优、环境最美、宜居宜游”的新型发展增长极。


  附件:特色小镇创建标准指标体系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各民主党派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9月1日印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