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么好的书法,唐太宗为何不十分欣赏?

 自华居 2017-04-18
纵观天下2017-04-17阅读原文

著名书法家王献之

王献之又名王大令,字子敬,小名官奴,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诗人、大臣,晋简文帝司马昱的驸马。王献之官至中书令,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王大令,与其父并称为“二王”。王献之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他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王献之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他非草非行的新书体,被称为“破体”,又叫“一笔书”。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王献之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

内容摘要:晋王献之行草书法作品赏析《东山松帖》又名《新埭帖》、《东山帖》,纸本墨迹,纵22.8cm,横22.3cm,4行,33字,故宫博物院藏。《东山松帖》是王献之写的一通信札,为断札,有四字磨灭。“埭”(音带)即堵水的堤。存于清宫旧藏《法书大观》册中。寥寥四行,格调清新隽逸,大家风范俨然...

晋王献之行草书法作品赏析《东山松帖》又名《新埭帖》、《东山帖》,纸本墨迹,纵22.8cm,横22.3cm,4行,33字,故宫博物院藏。

《东山松帖》是王献之写的一通信札,为断札,有四字磨灭。“埭”(音带)即堵水的堤。存于清宫旧藏《法书大观》册中。寥寥四行,格调清新隽逸,大家风范俨然。因其中结字用笔时出宋代米芾意味,故历来研究者多断为米氏临本。

《东山松帖》下笔婆娑,百态横生,萧散秀逸。表现出从意适变、洒脱不羁的美,不拘荣枯浓淡、正侧藏露,将生命的原色呈现于使转顿挫之间。其字势,散淡,漫不经心,信手布构,如田野学士,超朝参列。古法、家法都在这里隐遁,以自己之笔墨,抒自我之心胸,真可谓“洗尽尘滓,独存孤迥”。通篇无一字相连,字距行距宽松,表里澄澈,一片空明,如东山之松、竹、石、泉,悠然寥落,超然玄远,营造出一个晶莹鲜活的优美意境,表现着晋人潇洒超逸的胸襟。

原文:新埭无乏东山松,更送百。叙奴已到,汝等慰安之,使不失所。船给,勿更须报。

内容摘要:王献之书法欣赏《新妇地黄汤帖》唐人摹本,25.3*24.0厘米,日本东京台东区书道博物馆藏。“地黄汤”是一种中药名,这是一篇谈及此药的尺牍,与王献之《鸭头丸帖》同。王献之真迹未能传承至今,作为模本墨迹有数种传世,其中之一即此唐摹本《地黄汤帖》。全篇书风柔韧兼备,沉着轩昂,一气呵成...

王献之书法欣赏《新妇地黄汤帖》唐人摹本,25.3*24.0厘米,日本东京台东区书道博物馆藏。

内容摘要:东晋王献之草书作品欣赏《蜡节帖》,王羲之第七子书法彩图一幅。...

东晋王献之草书作品欣赏《蜡节帖》,王羲之第七子书法彩图一幅。

内容摘要:晋代王獻之行草书法《參軍帖》刻本...

晋代王獻之行草书法《參軍帖》刻本

内容摘要:王献之行草书法欣赏《豹奴帖》刻本...

王献之行草书法欣赏《豹奴帖》刻本

内容摘要:王献之行草书欣赏《吴兴帖》书法图片2张释文:吾十一日发吴兴,违远兄、姊,感恋无喻。庆等别,不可言。比奉告,故多患姊,经感极顿,忧驰益深。适咨议十六日告,风疾故尔。反侧!余可行未?东动静不宁。吾宜速吴,与丞别。兄进,犹恋,罔劳,亦极恶,驰情!二女晚生,皆佳。未复华、姜疏。比来得直疏...

王献之行草书欣赏《吴兴帖》书法图片2张

释文:吾十一日发吴兴,违远兄、姊,感恋无喻。庆等别,不可言。比奉告,故多患姊,经感极顿,忧驰益深。适咨议十六日告,风疾故尔。反侧!余可行未?东动静不宁。吾宜速吴,与丞别。兄进,犹恋,罔劳,亦极恶,驰情! 二女晚生,皆佳。未复华、姜疏。比来得直疏,故恶。故云当视华也。汝儿女并可不?

后语:有很多网友还没有养成读后赞赏的习惯。请您动动手指,赞赏,并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