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为何终生未称帝?原因很深,多数人都不理解

 龙叔文馆 2017-04-18

如果你回到建安十五年的许都,在街头随便找个读书人,问他,丞相会称帝吗?

他一定会连连摇头,并随手拿出一篇文章,摇头晃脑地念道,丞相言:“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这篇文章叫做《让县自明本志令》,是曹操在同一北方之后,在政治上受到“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的抨击之后,为证明自己的本志而写的。

这篇文章,也让曹操不称帝有了一个看似合情合理的浪漫理由:汉臣情节。

但是别忘了,曹操本身就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他能写下“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这样的诗句,也能野心勃勃地四处屠城。

所以,所谓的汉臣情节,用在曹操身上,未免过于天真。

我们不能否认曹操曾经是汉室的功臣,他立下过不少功劳,但从他开始依附袁绍,并借机发展自己的势力时,那个汉臣曹操已经死了。

曹操不想称帝吗?当然想,他做梦都想。

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那一天起,他步步为营,向天子的位置逼近。公元219年,他和孙权联合,将蜀汉第一猛将关羽除掉,接着,孙权向曹操称臣,此时的曹操称帝,已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他没有。

这并不代表他不想称帝。他先后称丞相,加九锡,封魏公,最后封魏王。事实上到了九锡这一步,他就已经不再把自己当汉臣了;按照礼制,九锡只能赐予诸侯,他已经是诸侯了。

到了魏王这一步,他实际上已是真正的统治者,而且,魏王的位子是可以传下去的,也就是说,整个国家的最高统治权从此落在了老曹家手里。

这时的曹操,离皇位就差一步了,只缺一件黄袍子。后来曹丕称帝,替他走完了这一步。

那是,是什么原因导致曹操没能迈出最后这一步呢?

根本原因,是他得不到世家大族的支持。东汉近两百年斗争中,武人都是小人,是文人的斗争工具,执政的事应该由文人来做。董卓被推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有朋友会说了,曹操是中常侍曹腾名义上的后人,那可是根正苗红的宦官党,属于中朝势力,为什么得不到支持呢?事实上,从官渡之战后,曹操称霸北方开始,在天下人眼中他就已经是武人集团的代表人物了。

所以,在他封魏公时,荀彧案发;封魏王时,崔琰案发。如果再称帝,还会有多少人站出来反对,还要流多少血?于是,他收手了。

曹操不称帝也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当时的人相信五德之说,根据五德说,汉朝是火德,灭亡后,接替的王统一定是土德,而曹操是火德,这一点他不符合。

还有就是曹操大概是长得比较丑的,没有帝王之气,《世说新语》里曾调侃曹操的长相,“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

这两点让曹操很不自信,再加上大部分人不支持,索性就放弃了称帝。

不过话说回来,曹操当初要是不杀华佗,让华佗研究出整容术,兴许还真就称帝了!当然是玩笑话啦。曹操身上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咱们下次再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