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票|候选廉政文化示范点】永泰县嵩口镇廉政文化步道

 xfmKz 2017-04-18


18个廉政文化示范点之
永泰县嵩口镇廉政文化步道




永泰嵩口,千年古镇。


这里,自古是闽中重要商埠、水陆交通枢纽,如今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大约在1000年前,当地先民就在嵩口古镇上开张了商铺,元朝之后,明朝万历年间这里已设“嵩口司”。明清时,嵩口商贸兴起,“圩日”兴盛,水运繁忙。



古镇的岁月太长、故事太多。


但是当我们徜徉在古镇街上,会发现,它所承载的与生俱来的廉政文化,依然焕发着生机和活力。


嵩口廉政文化



为进一步丰富地方特色,永泰县结合嵩口古镇旅游特色,充分发掘嵩口的传统乡土人文精神,按照 “官廉”、“家廉”、“民廉”三个层次,打造嵩口古镇廉政文化导览线路,建立群众对于“廉”文化的感知和认同。 


嵩口镇“官廉”典范张元干

 

小朋友朗读“家训”弘扬勤廉家风


嵩口人对耕读文化的坚守


导览线路


嵩口古镇廉政文化导览线路:中山桥头—防洪堤--古渡口--民俗博物馆—嵩口法庭旧址--杨家祠堂—鹤形路—古厝—张元干故居。

 

古渡口

 

民俗博物馆

 

嵩口法庭旧址

 

杨家祠堂


鹤形路

 

张元干故居


景点简介


抵达嵩口,从大桥进入古镇,首先便来到经历千年风雨洗礼的古渡口。码头前临大樟溪,如玉带环珮,旁伴大榕树,生虬枝盘曲,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在防洪堤往古渡口方向游览千年古镇千帆竞渡景象,在堤坝休憩点或适当地方融入铁印石件、官田、山羊石雕、家规家训四个廉政元素。


铁印石件  

重点介绍嵩口司铁印直行的故事。明正德年间嵩口周姓巡检为了减轻百姓负担,衙门内只留一门子,一旦有事击鼓集合,不误农事又保平安。正德帝巡游天下路过此地,见嵩口司如此得人心,龙颜大悦,回京后赐下一颗铁印,可直奏天听。


官田  

“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都在别人家。岁尾如无银书到,朝食寒露暮餐霞”。嵩口司为官清廉,家境贫寒。百姓得知其困难后,自发卖物把钱寄到他家里。事后,嵩口司知道了,不知说了多少个“受之有愧”,还说自己这是夺人碗中食。为了报答乡民的盛情,他开辟了一块荒地一有空就往地里跑,和百姓一起干起活来。因为这块地嵩口司耕种过,所以,就称它为“官田”。


山羊石雕  

重点介绍嵩口司巧判山羊案的故事。嵩口恶霸张姓兄弟欺压猎户,强抢猎户山羊,后给官府送礼企图逃避惩罚,嵩口司公正断案,不畏强权,不收受财礼,依律办理案件,保护了当地百姓的利益。


家规家训  

在防洪堤坝休憩点,融合环境特色,放置石刻,每一石刻上一条家规家训,并注明出处,重点突出清廉家规家风。


【渡口石碑】


从大桥进入古镇,首先便来到经历千年风雨洗礼的古渡口。在古渡口畔竖立着几块石碑,刻写一段段不平凡的历史,从碑文内容可以清晰地读出当时的社会制度和乡俗民情。


清《奉宪永禁溺女碑》是为杜绝将女婴扔入河中溺亡这种恶习所立,是最简洁、最有效力提倡男女平等理念的乡规民约;清宣统元年《重整义渡碑》明确规定了渡船的收费标准和安全制度,如今,透过这长着青苔的碑身,人们能看到当时嵩口法制清明,地方官理政有方。此外,清雍正年间的《奉藩宪永革私渡碑》和清乾隆时期的《奉抚宪碑》,也都向人们宣示了当时的政令法纪和乡规民约,它们所展现的廉政文化永远闪耀着时代的光芒,为后来者所警醒和借鉴。


奉宪永禁溺女碑


重整义渡碑


奉藩宪永革私渡碑


【民俗博物馆】


嵩口邻溪而居的生活酿造了它独特的民俗风情。


沿着古渡口已被岁月打磨光滑的鹅卵石路拾级而上,在不远处坐落着一座仿古风格的民俗博物馆。馆内陈列着百姓人家曾经使用过的各式各样的农耕物品、历史文物等,展示了当地的农耕文明、古镇历史风貌以及乡土特色文化,映射着人类文明的轨迹,化作一种历史,印证着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


嵩口民俗博物馆


【法庭旧址】

人们都说嵩口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不管是嵩口人民法庭旧址的挑箩筐法官张伙英、尽职为民的法官刘景钦,还是前厅祖厝中兼具狩猎与守护职能的中山打猎队的事迹,至今都还为人所乐道。


嵩口法庭旧址


挑箩筐的法官张伙英:1956年被派驻到嵩口法庭工作,当时县城到嵩口尚未通公路,只能步行。她肩挑箩筐,前头装着尚需哺乳的幼儿,后头放着案卷计棉被等日用品赶往嵩口法庭办案。立案、审理、调解、制作送达裁判文书等法庭有关的所有工作均有她一人承担,工作十分繁重。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走村入户办案,处理群众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充分体现基层干部担当。


尽职为民的法官刘景钦:1959年被派驻到嵩口法庭工作,鉴于当时案多人少的情况,他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根据嵩口每月初一、十五圩日的习俗,在圩日当天留在法庭接待群众、处理邻近地方的案件,其它时间进行巡回办案。背着行军包和棉被下乡走路办案是他的工作常态,五个乡镇64个行政村的每一寸崎岖的山路都留下他的足迹。 


【古厝家风】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家风或是一纸家书,以无言的方式传承教育。顺着一条迂回幽深的小巷往前走,便来到了杨氏宗祠门前。远可见门前对联写道:“身无三惑名扬远,官畏四知世泽长。”东汉名臣杨震的“畏四知”及其儿子杨秉的“去三惑”,成了流芳百世的一段佳话。杨震清廉正直、恪勤竭忠,为万世所景仰;其子孙后裔皆受其言传身教,五个儿子都以“清白吏”而誉满天下,尤以其三子杨秉,“少承父业,博通书传”。他们严以律己、廉洁从政,为历代所称道,即使对于今人仍有现实意义。

    

杨家祠堂


悠悠岁月,遗存下来的是不朽的“清白传家”家风。在古镇中,有着像杨家这样优良家风的家族不胜枚举,宗祠、祖厝,以及古民居中如“悬鱼”构建等象征着家族精神的标志,都在无声地向人们讲述着他们过去的故事。


嵩口古厝


“悬鱼”构件


悬鱼:一种建筑装饰,大多用木板雕刻而成,因为最初为鱼形,并从山面顶端悬垂,所以成为“悬鱼”。古民居中 “悬鱼” 被安置在主要建筑上,它既是官吏崇尚清正廉洁的象征,又是百姓对官吏清正廉洁的褒奖。从历史文化的层面上看,即使和大堂上“明镜高悬”的堂匾相比,小小的“悬鱼”也是一个极有光辉的亮点。它仿佛告诉人们:爱民公仆当记取,清身太守旧悬鱼。


【张元干故居】


古往今来,嵩口镇清官廉吏层出不穷,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被后人歌颂,而其中最为被人津津乐道便是南宋爱国词人张元干。


沿着大樟溪溯流而上,支流桃花溪旁,有“福州最美文化村”之誉的月洲便是张元干的故乡。


张元干出生于累世簪缨之家,父辈均为朝廷显宦,且皆是忠君爱国,善政恤民,不畏权贵的廉吏。其自小就受到这样优良家风的熏陶,也正是这样淳厚清正的家风,孕育了集政治显耀与文化书香于一门的张氏家族。


张元干一生,虽然跌荡起伏,但却从未向生活中的苦难屈服,也并未因不公际遇消沉,始终秉承着“做官为民,为国尽忠”的入世精神,致力于将内在的德性转化为外在事功的富国醇民之道,勇于担负起治国天下的历史使命。


以旷达之笔书其不肯屈服、无所畏惧之怀。刚毅、正直和忠义,使得其一生都焕发着人性的光辉。


张元干故居外景


张元干故居内厅




投票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