㈧小建中汤方 案一:胃脘疼痛 刘某,男,46岁,1965年11月30日初诊。 十多年来胃脘疼痛,近来加重,在当地中西医治疗无效,中药多是温中理气、活血祛瘀之品。西药治疗无效,动员其做手术,因惧怕手术而来京治疗。近症:胃脘刺痛,饥饿时明显,背脊发热,午后手心发热,有时胃灼热,心悸,头晕,身冷畏寒,汗出恶风,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溏,舌苔白,舌尖红,脉细弦。X线钡剂造影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面积0.4cm X 0.4cm。 恶风,身冷畏寒,汗出,太阳中风。脉细弦,大阴里寒。胃脘刺痛,心悸,里饮挟瘀。背脊发热,午后手心发热,有时胃灼热,头晕,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溏,舌苔白,舌尖红,太阳中风表不解,里饮上逆。 综合分析:太阳太阴合病,里寒甚而血不足于外,爲小建中汤方证。 处方: 桂枝10g,白芍18g,生姜 10g,大枣4枚,炙甘草 6g,饴糖(分冲)45g 1965年12月3日二诊。 胃脘痛减,手足心热亦减,仍有时胃脘刺痛,背脊发热,大便日一行。 上方加炒五灵脂6g,延胡索粉(分冲)2g。1965年12月9日三诊。胃脘疼已不明显,惟食后心下堵满,四肢发凉,夜寐欠安。将返东北原籍,改服茯苓饮(茯苓15g,党参l0g,枳壳 l0g.苍术l0g,生姜10g,陈皮 30g,半夏 12g,带方回家调理。 案二:胃脘隐痛 张某,男,42岁,1966年6月10目初诊。 胃脘隐痛反复发作已5年,经检查诊爲"胃黏膜脱垂"。近来常于饥饿时胃脘疼,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无恶心吞酸,大便微溏、日行二次,下肢酸软。先与附子理中汤治之不效,后细问症,有汗出恶风,脉缓。 脉缓,恶风,汗出,大阳中风。胃脘疼,里虚寒。口中和不思饮,无恶心吞酸,大便微溏,日行二次,下肢酸软,里虚寒。 综合分析:知爲大阳中风表不解合并里虚寒证,爲小建中汤方证。 处方: 桂枝l0g,白芍18g,生姜l0g,大枣4枚,炙甘草 6g,饴糖(分冲)45g。 结果:上药服6剂,胃脘痛已,但饥饿时仍感胃脘不适,大便溏好转仍日二行。仍服上方。7月1目复诊,除大便微溏外,无其他不适。 |
|
来自: 古道岐黄 > 《胡希恕师徒三代经方医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