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璧山区教育委员会

 为太阳而生 2017-04-18
璧山区郭光兰名师工作室赴广州观课学习报告

百花齐放冬如春写意广州探课改

——璧山区郭光兰名师工作室赴广州观课学习报告

前言:

广州的冬天是一首诗,

这里的早晨是那么优雅;

广州的冬天是一幅画,

这里的早晨是那么灵动;

广州的冬天是一种期待,

这里的早晨是那么忙碌;

我们走进心中的暨南,无限接近小语。

语文教学,需要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从系统改革入手,整体优化,实施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为了尽快提升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技艺,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郭光兰名师工作室一行于121日到126日赴广州参加了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

板块一:专家引领高屋建瓴

开幕式上,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先生从两年前的桂林观摩活动说起,就“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文体”“教学整体”“教学评价”五个问题作了高屋建瓴,落地有声的讲话,指明小语前行方向,指出研究的问题,同时,对学会的活动充满期待,寄予了厚望希望活动能够作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引领,作为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能够带给大家收获

现将其讲话要点摘录如下:

一、教学目标问题。我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随着各位同仁自身的学术背景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升,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应该引起重视,作为重点关注的领域,并作出正确的判断。教什么内容,怎么教是方法,为什么教是目标。一节课,目标定位是否合理,影响到教学容量、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效果等。我们在设定目标时,不仅仅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还应该多考虑学生的学,能不能按照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两条主线。这样设定的好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时刻想到学生的学习是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可以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习惯于列出每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一篇课文或者一节课的教学,有重点,也有难点。有时是重点的内容也是难点内容,需要在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有时是难点的内容不一定是重点,对这部分内容可以放一放,不需要用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重点和难点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重点是从教学目标角度讲的,而难点则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角度讲的,在教学时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不能将重点和难点混为一谈,能不能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只单独提出重点目标是什么。在确定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还要清楚每个教学环节的重点目标是什么,教学过程中的目标防止杂、乱,将重点目标作为教学的主线。

三、教学文体问题。这几年大家有了课型意识、类别意识、文体意识,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但是,仅仅关注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还不够,对于同一文体的教学,还要能够关注到儿童不同阶段的理解能力。例如寓言的教学,以伊索寓言《狼和小羊》作为例子来说,由于小学各年段学生语文理解能力间存在着差异,对于寓言这一文体的认识也表现出不同特点,同样是伊索寓言《狼和小羊》,二年级学生学习这个寓言故事,与五、六年级学习这个寓言故事不同点在哪里?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对于寓言的理解往往沿着三种水平发展:最低水平的儿童常常把寓言和童话故事混为一谈,看不出语言的转义或隐喻,即寓言中所包含的意义或教训;较高水平的儿童能看出作品中的意义并能把它转移到人的身上,但是他们所能概括的范围常常很狭隘,只能在作品所描述的情境范围内把教训转移到人;最高水平的儿童则可以立即理解语言的转义或隐喻,并能把抽象的意义转移到人的身上,而且这种转移并不受作品中描述的具体情境所限制。而最高水平往往在高年级才能达到。课文内容和结构的难易程度受到儿童理解水平的制约,这次各省选送的阅读课,教学寓言故事的占了五分之一,不知道上寓言课的老师和你们的团队,是否关注了儿童对寓言理解的三种发展水平。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儿童不同阶段理解能力上的特点和阅读的发展水平,以确保不同文体教育价值的实现。

四、教学整体问题。语文教学要重视从整篇课文着手,进行词、句、段的训练。既要注意一篇课文每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更要关注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学生对完整课文的理解过程,也是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一个单元的整体(比如,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整体、单元组整体)、一篇课外的整体、以及一节课的整体性体现哪里?听、说、读、写、思的整体怎么体现?怎么关注到学生的整体(比如,面向全体学生、合作分享)。不要低估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与潜力。是属于理解与运用语言过程中认识活动的反映。语文课堂教学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第五,教学评价问题。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首先是诊断功能,是根据学生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的结果及学习状态与表现作出的一种判断与预测,意识调控教学;其次是激励功能(棒,棒,棒,你真棒!好学生也有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差学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现在的语文课堂上的一些评价,往往游离于学生的言语学习情况,比如,会玩的孩子会学习,要防止语文课堂评价流于形式。此外,教学上的规范需要体现出习得的过程,要能够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因为习惯是一种养成教育。

板块二:课例展示异彩纷呈

三天的观摩活动十六节精彩课例聚融众智,像和风细雨,滋润了学生,也润泽了我们。教师各显风采,教学过程大气而舒展,教学节奏张弛有度,表现出良好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他们从阅读、表达的不同角度,表现了他们以及他们背后的研究团队对小语整体改革的研究和探索。对参会者来说,不仅仅是借鉴学习,更重要的是启发和思考。

一、阅读教学匠心独具

上海邵苓苓老师《动物的休眠》一课,落实课标,以学生的真问题为教学主线,联系语言环境,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各有侧重地学习生字和理解词语,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青海林云竹老师执教《盘古开天地》一课,落实中段阅读目标,注重引导学生抓关键词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故事神奇,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浙江王梁贤老师《鲁滨孙漂流记》一课,运用思维导图学习阅读梗概,教给整本书的阅读方法,让我们眼前一亮,惊喜不已。

辽宁李松老师《奇异的琥珀》和湖北王晶晶老师《黄山奇松》有异曲同工之妙,以课文为范例教给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并以一篇带多篇进行迁移运用。他们的带读各具特色,《奇异的琥珀》侧重于同类文体不同的呈现方式,《黄山奇松》则侧重于比较群文异同。

河北的刘春霞老师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用多样的方法理解《准时的登陆表演》一文中的四字词语,用对比阅读,让学生初步感知科学小品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科学准确的特点。

安徽的尚佩琦老师在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时,设定了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两条主线,抓住严监生“伸出两个指头”和“摇头”这两个动作的三次细微变化,体会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的精妙之处,并用读写结合的策略,教给学生读一篇文章的策略,还激发了学生读整本书的欲望,渗透了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思想。

湖南的赵挚老师在《将相和》一课中,赵老师从整篇课文着手,品读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并根据人物个性,补写对话,穿越千年,在补写中再次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语言描写的作用。她运用互文的策略,引导学生感悟古今语言,自然引出中国的和文化,使学生透过文字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重庆的骆应华老师用《穷人》告诉我们——读小说,要用好奇心了解故事情节,用探究心走进人物的内心。教学中,骆老师依文体而教,孩子在追问故事情节中,串联故事,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再抓环境描写,通过关键词横向、纵向的比较策略,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思维碰撞,习得了小说学习的奥秘,语文素养得以真正提高。

四川杨坤老师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紧扣文体特点,采用推想、预测的教学策略,推想人物心理。层层推测小说的情节,推测表达方法,推想人物的心理。让学生认识“拖延折腾”的行文技巧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鲜明效果。

二、表达课例别具一格

广东欧义赐老师《敲门声响起》一课,以故事为线索,以情境为依托,以故事情节为教学环节,以点带面。过程清楚明了,环环相扣;方法自然生成,润物无声;课堂生动有趣,快乐好玩。

山西王丽娟老师《不一样的美食》一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原生态的体验环境,力求让学生真实表达。如若搭好支架,步步落实,课堂应该更有实效。

云南的任东华老师,身穿亮丽黄衬衫,既有70后的稳重与执着,又有80后的创新与进取,他的习作教学一一《新发现》,重在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用心体验,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按一定顺序将习作写具体,写生动。孩子的观察在老师的引导下将由习作走向生活,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独有发现。

"写什么"和"怎么写"是习作指导要落实的两大核心问题,广西的谭伟老师将"自由表达"作为教学的主线,运用思维发散图帮助学生选材和构思,拓宽思路,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通过创设"美食推荐会"的情境,适时观看视频画面和解说词的教学策略,突破了"怎么写"的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抓特点、有条理、真实地记录生活。

宁夏的朱莉莉老师在《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教学中,教给了孩子怎么审题,如何选材。她的课堂从写什么到怎么写进行设计,特别是在指导孩子写什么时,引导孩子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以突出人物鲜明的特点。

来自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的程润老师沉稳、大气。执教的六年级《公益广告语设计》以对话为主线,引领学生和文本、和教师……充分对话。树立明确的读者意识,让表达有对象,创设拟真的情景,让表达有空间,课堂上学生有明显增长。

赛课结束,广东省教科所教研员郑丹和北师大教授易进代表评委会就阅读和表达两种课型做了深度点评。

本次十六节赛课,所选内容多元,创新地使用教学策略,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实践能力,还是教学机智都有大幅度提升。阅读课站在课程和文化的高度,依文体而教,突显学科本位。表达课在交际语境写作理论指导下,注重创设拟真情境,尊重学生体验,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增量明显。她们都对广州华阳小学的学生语文素养和参赛老师整体素质给予了高度肯定。两位老师不仅以智慧的眼光捕捉了每堂课的亮点,同时就两种课例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郑丹老师指出:习作评改应该成为提高写作的一种途径;习作为什么而写,应有明确的读者意识;关注每堂课学生的成长。而易教授则从'教学内容、关注学生、教材解读与运用、目标设计和落实'四个方面给我们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引发每一位与会者的深思。

板块三:追问反思拨云见日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广州之行的收获与反思

实验小学江霖

广州之行,收获颇丰,以《穷人》一堂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收获与反思。

一、定位核心目标,遵循“生本”原则

观摩《穷人》一课,我们不难发现,本课的教学目标,老师定位在如何读小说上,学生通过学习习得方法,为以后读更多的小说打下基础。

还记得王荣生教授那个“冰箱”“葡萄”的便条变成诗歌的经典例子吗?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阅读是对某一种特定体式、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释、体验、感受,也就是说,每次阅读都要运用适合于这种文体的教学方法。骆老师执教的《穷人》一课,准确把握了小说这一文体,并从此出发,确定了“带着好奇心读懂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带着探究心读懂人物的内心”的教学内容,既符合文体特征,又符合年段目标。

众所周知,建构教学内容,要遵循“生本”的原则。学生需要什么,我们便教什么,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使所建构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穷人》教学什么呢?(1)“你能在读课文时,试着去追问故事情节,然后呢?接下来呢?最后呢?”这是要将学生带着好奇心追问的问题连起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小组合作学习:读小说开头关于环境的描写,填描写环境的短语或词语,横着看、竖着看,议环境描写和桑娜的内心有什么联系”这是老师运用对比、朗读等策略,有效地让学生亲历和历练言语实践,感受桑娜起伏变化的内心和矛盾中的那份坚定。(3)“小说仅仅这样读就够了吗?在人物的内心背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精神世界呢?”这是延伸小说阅读的思考。这些应该是学生靠自己读难以读懂的,理当成为重点教学内容。

二、 顺学而导,唤醒阅读经验

所谓“阅读经验”,个人认为是指学生在持续不断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相应的语文阅读的知识与技能。当学生面临具体情景而需要作出应对时,其原有经验便可以发挥作用,为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某些具体的策略性的知识与技能。

骆老师从摆龙门阵中,拉开了《穷人》一文的教学序幕。摆《桥》的环境描写,可以烘托故事的气氛,摆《草船借箭》中大雾的描写,是为小说情节铺垫,正是这样轻松愉悦地摆龙门阵,即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消除了彼此的陌生,又唤醒了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以相应的“环境描写”激活学生学习思维,为学生最终解决《穷人》一文中环境描写作用的不同,埋下了伏笔,实是具有一石二鸟之功。

三、 版块化推进,活动化展开

《穷人》一文的教学设计中,由三个版块推进。第一版块初读小说,带着好奇心,把握故事情节;第二版块再读小说,带着探究心,感受人物形象;第三版块三读小说,带着疑惑,走进作家及其生活年代。三个版块就是三次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自学、互学、展学之中习得语言文字的奥秘以及作者的表达,促进了学生言语的表达、思维的碰撞、学习经验的形成。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整堂课变知和懂为会和能,变讲课文为学语言,变读课文为学阅读,变悟课文为学表达。

通过这样的学习,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四点:

1. 课文细读要精准到位。

2. 教学价值要精心确定。

3. 教学内容要精当选择。

4. 教学活动要精妙安排。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让思维留下痕迹

        ——观第二届小语赛课中《记录生活》后反思

东关小学赖云雅

离开西南的寒冬,赴暖阳花城,与全国第二届小语赛课来一场美丽邂逅。多元的课例,创新而又巧妙的设计,惊艳了观众,不负千里而来。

在众多课例中习作课《记录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落实了“写什么”和“怎么写”两大问题,并在习作指导中运用思维发散图来帮助学生拓宽选材思路。第一次,在小组学习中完成“美食风暴”的思维导图。然后呢通过展示和口语交流,帮学生打开思路,选择课堂的习作素材。第二次使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以美食为切入点,发散思维,拓宽思维,让学生可以轻松地从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进行习作练习。

而在这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原来思维导图可以作为老师的一种教学工具。它既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活跃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多层次思维交流;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读写方法的教学策略;还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各种文章的结构及文辞、段落间的联系。

同时,在课堂上思维导图也可以作为学生探索性学习的一种工具,学生借助它来探索各类学科之间,各种课型之间,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思维导图形式的多样化、直观地记录下思考的痕迹,让学生在学习探索中不断成长,成为他们学习的得力助手。

于是参考思维导图,结合课题课外阅读课内化,我重新构思了《猪八戒吃西瓜》一课,借助思维导图优化我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1.温习课文,绘制思维导图,感知角色个性。

《猪八戒吃西瓜》是一篇已经学过的课文,在已有的旧知上借助导图分享文本的理解、呈现猪八戒的人物个性。用“三抓”(语言、动作、心理)的方法,教给学生为绘制的思维导图添加关键词。也为再次品析人物角色做准备。

2.以篇带书,阅读《西游记》绘制思维导图,完善角色个性。

选择一个人物角色来阅读《西游记》中相关的小故事。按“三抓”的方法来绘制导图。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把自己所画的思维导图与组员进行共享。在导图共享中进行修正和补充,帮助学生调整阅读理解上的偏差,修正自己的思维导图,扩充知识点。然后,小组内部交流,商讨文章内容,角色个性。最后推荐小组内部最终确定的导图方案,上台汇报。

3.借助思维导图,制作书目推荐卡。

借助导图绘制书目推荐卡,师生交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个知识互补、相互促进的过程,更加全面地感知《西游记》中的人物个性,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总之,将文本信息解读为图式,通过动手,调动大脑思考,使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留下的便是思维的痕迹!

关注素养,提升学力

                                     ——广州之行的所获所思

金剑小学张鉴康

仲冬时节,奔赴广州。两年一度的小语盛会在这里召开,帯着深深期待而来,载着满满收获而归。我就以开头重戏——上海《动物的休眠》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所获所思。

一、基于阅读,指向方法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阅读课就要通过这个例子,帯着学生走学语文的路子。《动物的休眠》一课,老师从模模糊糊一大片中,选择清清楚楚一条线,将目标准确定位于“默读训练”。从“说清蝙蝠的冬眠”入手,教给孩子默读的方法: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还要做到边读边思,在默读的过程中提取、筛选、分析、整理信息。在整理信息过程中,抓住关键字词写卡片,联系语言环境,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各有侧重地学习生字和理解词语,进而初步感知科普说明文语言表达的独特性。学生在指向方法的阅读中,语文能力得以提升。

二、基于问题,指向思维

新课标指出:学生要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爱因斯坦也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本课教学,老师引导学生对“这种‘睡觉’就叫‘休眠’。”这句话进行质疑,以学生的真问题为教学主线,把释疑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老师再巧妙地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回归疑问,在循序渐进中抽丝剥茧,解决问题,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让真实的学习发生。

三、基于生活,指向运用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从一堂课延伸到一门课,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学以致用,这才是语文的真谛。《动物的休眠》老师在让孩子比较科普说明文和概括说明两种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孩子选择为一年级小朋友做介绍和为自然博物馆做宣传海报,应该采用哪种文本,明确应依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语言形式,将语文指向生活运用。本次大赛课例《敲门声响起》,在清楚完整的讲述中学礼仪、学应对;邓剑东老师《推销从心开始》的创意推销;工作室成员江霖老师的《一则通知》,选择合适的通知发布形式......无不是将语文引向广阔生活空间的典例。生活运用应是课堂的延续,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应该让孩子的实践能力得以长足发展,进而让语文创新的火花在生活中迸发......

这堂课,只是本次观摩活动众多精彩课例的冰山一角。反观自己,需学甚多。无论是教材的解读,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学生学力的提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语文教学,永远在路上!

我的广州学习之收获

重庆市璧山区六塘小学校涂如梅

不记得谁曾说过,当你学习以后不去翻阅笔记,在脑子里还能回忆起来的东西,那才是属于你自己的。这次羊城的学习之旅,以“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题,向我们展示了16节精彩课例,还零距离地感受到教改前沿的动态与发展。学习结束,但我们的思考却从未停止,我学到了什么呢?

厘清教学难点与教学重点的关系

尽管从教已近20年,但教学难点和重点是怎样的关系,该如何来准确把握,至今于我而言,都如同一道坎,难以跨越。

“一篇课文或者一节课的教学,有重点,也有难点……重点和难点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重点是从教学目标角度讲的,而难点则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角度讲的,在教学时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不能将重点和难点混为一谈。”陈先云先生在观摩活动开幕式上的讲话一语中的,让人醍醐灌顶,我也仿佛有了一种“拨开乌云始见日”的顿悟。

教学重点是站在知识的角度思考,而教学的难点则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确定。我们时常提到的“以生为本”,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之中吧!在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时重点的内容也是难点内容,需要在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有时难点的内容却不一定是重点,往往这时,我们却不懂权衡,花费大量的功夫来处理,其实,对这部分内容是可以放一放,不需要用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的。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单独提出重点目标是什么。在确定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清楚每个教学环节的重点目标是什么,教学过程中的目标防止杂、乱,将重点目标作为教学的主线。

习作评改是提高习作的有效途径

习作评改,对作文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但事实上,习作评改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大问题。该如何让师生评改、生生评改以及自评、反复修改落实到实处呢?纵观本次观摩的习作课例,我也得到了一些启发: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捕捉典型,进行针对性指导。在《不一样的美食》一课中,王老师大胆地使用西沃手机授课助手,将现场的学生写和教师的批改与展示同时进行。教师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写作的形式,让学生的写作评改更直接,更有针对性,更及时。大胆的创设,增加了学生创作、展示交流与评价的机会。时效性可见一斑。

2.给评价单,让学生明确评改的“点”。《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中,朱老师给出了一个评价单,来引导孩子修改。孩子们在评价单的指引下,一步一步落实,修改习作,效果很明显。

3.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这让我不禁联想到我区正开展的如火如荼的“小组合作学习”。在习作的评改中,小组合作,互读互评互改,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让孩子们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赏析评改能力;更重要的是让老师从繁重的习作批阅中解脱出来。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然而,怎样指导孩子们一步步学会评改习作,又是一大难题,我们还得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观摩表达课《记录生活》反思

鹿鸣小学何伟

学生的习作教学,向来是个“老大难”问题。难在哪里,一是学生不愿意写;二是学生没有内容可写;三是不会写。学生不愿意写,是习作动机出了问题;学生没有内容可写,是习作素材出了问题;学生不会写,是习作方法出了问题。如果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习作动机、习作素材和习作方法问题,学生的习作表达就会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谭伟老师执教的表达课——《记录生活》就巧妙地解决了这几个问题。

一、妙招一:改造习作任务,找到习作切入点

习作原要求:“这个学期很快就要过去了。除了我们在习作中已经写的那些内容,大家心里可能还有很多想写而没有写的内容。这次习作就让我们自由表达。可以结合本组课文的学习,写一写听别人或给别人讲故事的情景;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编个寓言或童话;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梦想或希望;可以把自己的关注的人和事写进习作……总之,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自由地表达自己想写的内容。在习作前,先认真想一想,自己最想写什么。写的时候要把内容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这个习作要求学生写的内容太过宽泛,学生可能会举棋不定,无从下手。正如别人问你点什么菜?你随口一说:“随便。”“随便”这道菜是最难做出来的。而谭老师对习作任务作了适切改造,选择“记录生活这个主题,以美食为切入点,选择你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物,抓住其特点,有条理地写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把“随便”这道菜变得不“随便”。

妙招二:头脑风暴,解决写什么

谭老师利用头脑风暴,要求学生自由表达。“这个课你想写什么内容?”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所能想到的东西,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分类、选择和组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物其实有很多,如植物、动物、人物、景物、美食等,每一类物又可以分为很多种不同的物。把你想写的物写出来,这就是记录生活。接下来,教师再把记录生活引导到记录生活的美食这一事物上。这样,就能有效地解决“没有内容可写”“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

妙招三:开展“中华美食推荐会”,解决为什么写

教师创设活动情境——开展“中华美食推荐会”,选择一道你喜欢的美食推荐给大家,看看谁推荐的美食最吸引人。这项活动的创设有读者意识,读者——“大家”;有活动的话题——“中华美食推荐会”;有活动的目的——谁推荐的美食最吸引人。情境的创设有读者、有话题、有目的,解决了为什么写的问题。

妙招四:欣赏介绍“麻婆豆腐”的视频和小范文,解决怎么写

谭老师给学生欣赏介绍“麻婆豆腐”的视频,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段视频给你什么启发?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的呢?谭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抓特点的方法来介绍“麻婆豆腐”。接着,谭老师让学生快速阅读介绍“麻婆豆腐”的小范文,提出如下问题:阅读短文后,说说还给你带来什么启发?如何把“麻婆豆腐”的特点写清楚的?最后一自然段,主要是写的什么?谭老师以问题作为支架,引导出把物介绍清楚的方法——有条理、抓特点、表真情。学生习得方法,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

一堂好课能带来什么?一堂好课,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引领,更是先进的教学理念的传递。花城广州,不虚此行,收获满满。成长,永远在路上。

让学习真实发生

                           ——《临死前的严监生》课例学习

璧山区城北小学校张燕

伴着暖暖冬阳,我们在羊城相聚,与小语来了一次美丽的邂逅!来自全国的十六节精彩课例,专家的理论讲解,无不指引着我教学前进的方向:语文教学,应坚持以学为核心,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让学习真实的发生,让学生内化自得,从而会学语文。

要让学习真实的发生,起点应在一个“问”字上。宋代张载说得好:“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意思是在可以怀疑的地方不怀疑,等于没有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要让学生真学,就得先让学生有问题。来自四川省的杨坤老师执教的《临死前的严监生》,放弃简单灌输的习惯做法,将课文的第二段设计成了几个小文段。然后想方设法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文段,从字词、内容上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筛选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了疑问,而且这样的又是疑问来自学生自己,他们自然就有了“真学”的欲望。

在引导学生推测严监生的心理这一板块时,杨老师和学生合作朗读完诸亲六眷猜测严监生“两根手指”意思,并不是直接引导学生奔向答案,而是让学生阅读给出的几份材料,小组合作,讨论:这两根手指可能是在说什么?学生先是静静地阅读,而后是认真地交流、讨论,这一过程足足五分钟。如此安排,学生自然有了“真学”的时间。

王荣生教授说,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是使学生掌握并运用阅读方法。杨坤老师在整堂教学中,紧扣小说这一文体,交给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推想、预测。开课伊始,读题目,预测故事内容;推想作者在文段二中最可能会解决什么问题;从严监生的动作神态推想其心理变化;又从严监生的表现推想诸亲六眷的心理,每一步的预测或推想最终都通过静心而深入的阅读来检测。经过这一过程,学生习得的不是学会了这篇文章,而是学会了阅读小说的策略。有人说,学习就是一种内生性的智力活动,不能通过外部的灌输,而要依靠自得来达成。在课堂中,学生的阅读虽然来自杨老师的启发诱导,但最终都是通过自身的内化,达到真正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遵循学生的“内生”,促其“自得”。

通过杨老师的优秀课例反观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听得最多的,关注得最多的就是“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问题。或许我的思维应该发生改变了: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怎样学才好?

学会交际爱上表达

——参加第二届全国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金剑小学:袁小琳

十二月的广州,花团锦簇。璧山区小语工作室学员在郭光兰老师的带领下赶赴全国教学观摩活动的盛宴,我倍感荣幸。

活动中,最让我难忘的是东莞市欧义赐老师执教二年级口语交际《敲门声响起》。一个身材魁梧的男老师,在全国赛场上,选择的竟是低段表达课,这样的挑战太让人期待。他到底带来怎样的精彩呢?

(一)课前谈话,引导“回应”

和学生一见面,高大的欧老师就亲切与孩子们打招呼:“孩子们!”一来二去,全班孩子便亲切地答道:“哎!”自然的开场,这不就是生活中真实的回应吗?

接下来,学生与老师玩“好好说话”游戏,轻松自由地氛围中孩子们懂得说话要大方、自信、有礼貌,巧妙的开场,为后面的课堂上作了精心的铺垫。

(二)依托情境,激发兴趣

一开课,老师用讲故事引生入情境:敲门声第一次响起——“来的是爸爸的朋友王叔叔,该怎么说呢?”师生表演,孩子们初学礼仪、学会应对。

敲门声第二次响起,这次来的不是爸爸的朋友,可能是坏人,乐乐该怎样做呢?师生共演故事,学生在紧张的交际氛围中体会“冷静思考,清楚讲述。”

当敲门声第三次响起,来的会是谁?是爸爸!此时此刻,欧老师马上化身孩子们亲切的“欧爸爸”。引导学生回忆,重现情境,复述故事感悟道理,让孩子“清楚讲述、机智应对”。

整堂课,学生在情境中交际应对,在应对中实习、实践、运用,环环相扣,过程清晰。

(三)以奖代评,生成方法

欧老师在这堂课上给孩子颁了四次奖:“最棒小主人奖”——引导生大方应对,彬彬有礼;“最棒报警员”——引导生冷静思考,清楚讲述;“最棒故事大王”——引导生清楚完整、大方自信地讲述故事;“最棒小听众”——让孩子在表达过程中学会观察与倾听。以奖状代替评价,方法自然生成!

(四)以点带面,学习生长

最后,“梳理故事,完整表述”。孩子们把敲门声响起的故事讲给同伴听,讲给“欧爸爸”听,讲给全班同学听,回家再讲给父母听。在“最棒故事大王”的评选中,孩子们边评边学,共同生长,不但习得交际的方法,而且表达自然生成。

口语交际,一直是块“硬骨头”,从欧老师的课上,我明白了——教学应向着钻研教材,关注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正如叔本华所说:“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滩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到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自己的眼睛。”是的,学习,思考,改进,是我一直努力追寻的“诗与远方”。

大道至简合作先行

璧山区正兴小学胡庆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西方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发现,企业对人才的评价指标中,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都排在了前五位。我国华东师范大学,常攀攀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中,终身学习的五大支柱之一,便是学会共处。古今中外,都指向了一个关键词——合作。对课堂而言,合作将不仅仅是一种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更是我们要完成的一种教学目的。

本次,在花城广州听课,也看到了合作之花在重庆、浙江、上海选手当中,惊艳绽放。结合当前璧山正在倡导的合作学习理念,现将自己的一些思考,进行粗陋的表达。

一、做合作小组建设的培训者

小组的建设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间同质是指组与组之间的实力要均匀,方能形成有意义的竞争。组内异质,不仅仅是简单的组内异智,还应该有性格、兴趣、特长的搭配,让小组成员各有所长,互相补充,才能形成一个完美的团队。这样的团队,不仅在课内完成教学任务,还应延伸到课外完成一些课程实践。比如,在本学期,我们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课本剧的比赛。剧本的选择,道具的准备和排演,就需要小组成员同心协力,共同完成。合作小组建设,还应该有文化的初步建构,比如小组名称,小组口号,小组箴言,小组图徽,都可以视学生的不同而有所涉及。

二、做合作任务的设计者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为中心的学模,教师必须设计学生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以及怎么学的方案。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就是要教师做藏宝的布局者,最重要的宝贝,就是本堂课的重点目标,我们通过设计,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闯关,由易到难,有阶梯的取得宝贝,进而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享受,寻宝的过程。合作任务的设计应该有明确的分工,根据每个成员的学情特长,让学生选择相应的任务,达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目的,让每一位学生为小组寻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取得一种学习的成就感,小组成员的一种赞同感。合作任务的设计应该有策略的设计,让学生知道如何合作才能完成任务。

三、做合作策越的指导者

合作策略方法的研究随着无数教师在课堂上的实践已逐步完善,上海的郑杰教授,在他的合作定点学校的实际研讨中,总结出了合作学习35式。这35式要根据合作任务,学生学情,小组人数等因素来进行科学的选择。我在课堂实践中发现,指导学生掌握某种合作方法,会影响课堂效率。比如做坐庄法,小组长为庄主,要对组内人员进行采访、质疑、补充、总结。对庄主的个人要求就比较高,学生不经过训练,就不知道如何进行坐庄?庄主不会主持,就会让小组成员参与性大打折扣,也影响合作任务的完成的时效性。课堂时间是宝贵的,不少教师也反映一种方法的训练,需要多次反复训练,而且每个组都要指导,更是耗时耗力,我在课堂实践中发现微课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坐庄法为例,在合作学习中,我参加一个组的学习过程,根据他们组成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亮点进行点评鼓励,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适时的指导。把这个小组整个,合作的过程,用手机拍摄下来,制成微课,供全班反复观看,以此来指导学生熟练掌握。以后的接力法,组间批阅法,“一人走三人留”,都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掌握合作的技巧。巧妙的运用合作方法,既能达成教学目标,又可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习惯,训练学生沟通表达能力。

合作学习是门技术活,学生在合作中,不仅仅是达成共识,更是要倾听不同的有价值的声音,合作为思维的碰撞,提供了一个精彩的平台。合作学习,有道、有术、有势。聚集一种力量,蓄势而为,从现代科技中寻找技术支持,智慧思考,循道而行。我们有信心,把合作做好,把课堂做活,把人生做精彩。

结语:

花城探课结束,反观我们的教学,我们必须做到的是明确教学目标,以学为核心,依体而教,顺学而导。课堂上应更多地关注学会,而不是简单的教过。在以学为核心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关注学情、关注学生的认识,让课堂上的任何一个学习活动都包含思维流量,发生深度学习,产生智慧。而小组合作作为达成智慧的手段之一,问题设计是核心,活动设计是关键,在课堂上引发思维的碰撞,最终达到让学生对语文的更加热爱!

一路芬芳,我们已感到花城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仿佛已听到璧山小语春天的脚步声。让我们带着对语文的热情,畅想语文!带着对语文的热爱,畅享语文!带着对语文的热诚,唱响语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