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均衡饮食为主轴 一般将每日摄取食物分成六大类,即奶类、蔬菜类、水果类、五谷根茎类、蛋、豆、鱼肉类及油脂类。建议份量依据个人身高、体重、年龄、疾病状态而定,可参考行政院卫生署制定的『每日饮食指南』,如下表:
建议三大营养素占每天总热量的比例为:蛋白质10%-14%、脂肪20%-30%、糖类58%-68%,避免摄取过量动物性蛋白质、加工制品、腌制品等。 3、食物种类多样化 我们每天至少要摄取30种以上的食物,种类越多,摄入的营养素及抗氧化、抗发炎的植物性化学成分就越均衡,可以彩色方式来搭配,如:红、黄、绿、黑等颜色另外如藻类、海带芽、紫菜等,可补充矿物质及微量元素。 4、选对油脂类增加热量摄取 油脂1公克可产生9大卡热量,若是体重过轻,补充适当油脂是不错的方法,但应避免高温油炸以及反式脂肪酸;可选择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植物油,如红花籽油、葵花油,或深海鱼类如鲑鱼、鲭鱼,或是含单元不饱和脂肪酸的苦茶油、橄榄油,芥花油;或坚果类以及黑芝麻粉等来低温烹调,或加入面包等食物中,可补充热量。 5、善用天然调味料,促进食欲 以水煮、蒸、炖、汤的方式来保留食物的营养和原味,可善用天然调味品来增添风味,如香菜、芹菜、葱、姜、蒜、八角、花椒、豆蔻、九层塔、月桂叶、味增、柠檬、香椿。 6、选用当季食材 应配合大地四季的变化来选择食材烹调,不仅产量多且价格也经济;如果选择非当季盛产食物,可能有添加人为的生长激素或是荷尔蒙,食入后甚至增加日后的致癌率;因此多吃本土及当季蔬果较健康。 7、多吃高纤食物及充足的水分 纤维质可使粪便体积增加进而刺激肠内壁产生规律性蠕动,强化排泄力、缩短致癌物停留时间,降低大肠癌发生机率,但腹泻时应注意要避免过量高纤维食物。另外,每天最好能摄取充足的水分(包含汤类及饮品)并于白天尽量喝完,一天约1500~2000cc,可促进新陈代谢及便秘。 8、少量多餐 建议可将饮食分为5~6餐来进食,避免一次大量的摄取食物,造成饱胀感或恶心。点心时间可以水果或少量主食来补充热量,但睡前2小时则不建议进食,以免影响睡眠品质。 9、适量摄取生食蔬果 白血球数目正常期间,可以适量生食有机蔬菜、水果、芽菜,因其中含有丰富的酵素、维生素C、钾离子、抗氧化物及矿物质等,可防止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 10、维持良好的理想体重 适当的营养补充及维持规律进食,可减少体重下降的问题,定期测量以了解自己最近的体重变化,作为饮食是否需调整的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