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苍老会给你带来一份什么样的“麻烦清单”?

 静雅轩345 2017-04-18






丨选择
 
要是人的理性被迫

追求生活或作品的完美;

他必须放弃高院大宅

在黑夜咒骂,如选了后者;

作品写好了,什么会到来?

幸或不幸,劳作留下了;

古老的惶惑,一只空钱袋,

白天的虚荣,黑夜的懊恼。


诗丨叶芝

译丨袁可嘉



人可以选择的东西很多,苍老却由不得自己!当今文化塑造的观念是让你认为衰老是一种失败,只有神奇的科学和商家才能拯救我们。你能看出这一假设有多荒谬、滋生出多少痛苦吗?我们绞尽脑汁地对付鱼尾纹、眼袋和小肚子,拼命地与不可逆转的老去趋势做抗争。 列一份衰老可能带来的“麻烦清单” 除了行动迟缓,老去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你觉得苍老会给你带来一份什么样的“麻烦清单”?





容颜改变,不再年轻



说到苍老,首先肯定是容颜的改变,这一点显而易见。一位女士说:“如果走在大街上,人家瞧都不瞧我一眼,我会觉得自己不存在似的。”失去了这种地位,不再是家庭的中心,让许多女性很难找到一种新的角色。这与举行仪式庆祝进入晚年的社会大不相同!比如在犹太社区中,女性最小的孩子成家时,人们往往要举行仪式,庆祝她成为“干巴老太婆”。所以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年轻时候追求“美”是正确的选择,如果有一些人看起来就很显得年龄小,那一定要好好保持!修炼气质也要趁年轻,气质是一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这需要一个过程,趁早是没错的!


性欲减退,有点茫然


其次,性欲的减退,不论是从内心还是外表,女性有着和男性一样的困惑。幸亏科技的发达,如今的女性在更年期后有望享受三分之一的人生。但一旦失去了诸如性对象、妻子和母亲的身份,这个社会如何看待她们,许多女性都感到困惑不已。男性也会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不可能逃避的问题。老去就是这样: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性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甚至是没了性欲。正如我们曾经有过的性角色改变一样,青春期时,我们在性欲和自我形象上经历了一次大的转折,觉得如果没有了先前的冲动之后,自己又算个什么。肉体上的热情消退以后,对这种转变了的男女关系,会在一时间感到极其的失落和茫然。


行动迟缓,恐惧疾病


行动的迟缓,其实这一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年轻时候说去哪儿从不含糊,年纪大了,一说外出都会发愁。除了行动迟缓,就是各种疾病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困扰。严重的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长期失眠、便秘、高血压、动脉硬化症、癌细胞扩散、肺充血和呼吸不畅、失明、肌肉萎缩、大小便失禁、失聪、前列腺癌、慢性疼痛、骨质疏松症、动脉瘤和中风等等。面对疾病,人们的求生欲望是非常强烈的,因此就要花时间来仔细思考如何应对这种境况。看看改变观点能不能消除恐惧。


不断地懊悔,总觉得为时已晚



写到这里才发现,这一点真的非常有体会。举一个例子看你有没有感同身受吧。八十五岁娜丁· 斯泰尔(Nadine Stair)写过一段这样的话:


“如果此生能重新来过,我要多犯几次错。我要好好放松一下,去健健身。我会比现在傻气,不用凡事都那么较真。我要去冒险,去爬高山,去游大河。我会扔下健康的谷物和豆子,狠狠地吃冰淇淋。也许这会给我招来麻烦,但我管不了那么多。你知道,我一直是个乖巧、明白事理的人。哦,我也有过春风得意的时刻……要是能够重新来过,这样的时刻会更多。其实,我只想过好每一刻,不像从前一样争分夺秒地过。我是个但凡出门都要带上温度计、热水瓶和雨衣的人。如果能够重新来过,我会轻装出门。如果此生能重新来过,我会光着脚丫从早春走到深秋。我会有舞就跳,逮着旋转木马就骑,看到花想采就采,好好享受每一刻。”


不得不服老,体力真不行



很多人上了年纪,为了显示自己身体情况很良好,会做一些和年龄不一定相符的事情,结果会发现自己的体力真是跟不上了!“我六十多岁时还不肯服老,对身体不管不顾。但有几次经历让我不服不行,至今还有伤疤可以证明。一次是在法属波利尼西亚跟一群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玩冲浪,结果被珊瑚礁划伤;一次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跟教练打高尔夫,我还当自己跟她一样年轻,从泥泞的山坡上冲下来追球,结果扭伤了肩部的肌腱;还有一次是帮新墨西哥山区的一个朋友造房子,我在流水线上跟年轻人搬砖比力气,结果差点没被累趴下。


于是我去了健身房,请私人教练教我锻炼肌肉。这家健身房以吸引了众多举重爱好者而闻名,所到之处,我都能看见一些高大、肌肉发达的人在镜子前摆姿势,欣赏自己隆起的胳膊和胸膛。我很快就学着他们的样子,挺胸收腹,一幅不可一世的样子。可惜我近视,又没有戴眼镜,看不清自己在镜子里的模样。直到有一天做常规训练时,教练关切地问我:“你没事吧?”我当时自我感觉良好,但她显然不这么想。这时我只能再次承认,我的体型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模样,着实可悲。


学会做一个会老的人



说了一些老去的“麻烦清单”,不得不琢磨一下如何做一个会老的人了,反正衰老无法对抗。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对抗”的方法,我节选了一部分分享给大家,这一部分来源于一个主题就是“与自己的肉体握手言和”。


在物质主义文化中,肉体和长寿是至高无上的。幸得有科技和医药上的突破,单在本世纪,人均寿命就增长了25 岁。下一个世纪会有什么样的进步,着实叫人难以想象。要是你相信自己仅仅是具肉体,那么让肉体活着就成了终极目标和理想。


安布鲁斯· 比尔斯(Ambrose Bierce)曾说过:“长寿是惧怕死亡的病态延伸。”但美国人仍然痛苦、执着地走在这条路上。


长寿为我们的修行提供了一个大好的机会,你这会儿在读这本书,说明你有时间、有机会培养推动灵性成长的品质。但在审视自己对衰老的态度时,你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是否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其次是“能不能知足”。



在这个以身心为中心的社会里,多代表的是:时间、经验和财产多多益善。不过,“多”是否就真的好,什么时候才能知足?


我深知自己的话会让大家感到不安,但我还是想直话直说。我相信灵魂能越过死亡,得以投胎转世。我们学习的目的是得道成仙,升入天堂,与神相伴。人来的这个世界,要是只为了活七八十年,不仅说不通,反倒是世上最大的浪费。我们是来学习的,否则这些争论也就毫无意义。对“自我”来说,表明此生功德圆满是到老时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位置,但对灵魂而言,学习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就。



将自我形象延伸到灵魂层面,你会发现自身意识有了一个明显的转变,是一种从狭隘的小我到大我的解放。有了这一层精神境界,你能跳将出来,从外部观察“自我”,从而用一种新奇的方式观察自己的身心。这就像打开了“自我”的天窗,你终于可以走出来,欣赏里面的风景,在真我(从灵性的角度)和身心所遭受的痛苦之间拉开一个合理的距离。了解了自己,你也就找到了一种心灵治疗的好方法。


历经老去和死亡的是“自我”。“自我”虽无法长生不老,但要它想象自己的死亡也几乎是不可能的。“自我”认为它将不久于人世,是它将身体、灵魂和意识混为一谈,因此,人们往往会极度地恐惧死亡,到处求医问药。


大圆满(Dzogchen)是个很神奇的练习。这一练习也就是俗称的“望天”:仰天躺下,凝望天空的朵朵流云。不一会儿功夫,你就会觉得天空映照出你的意识。你渐渐地变成了那片天空,欲望、恐惧、人物、声音和味道幻化成云朵进入你的身体和脑海。天空从没注意过来来往往的流云。云来云往,天空只是敞开自己的胸怀。



将回顾老去的过程作为一条心灵治疗的途径,你只需明白自己不仅限于肉体和智慧。认识到自己不过是全局的一部分,你不禁会大吃一惊。不过,一旦你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灵性,你的痛苦、恐惧、失落、愤懑等窘迫感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灵魂的觉醒让你重回自己的肉体和心灵,带着一颗智慧和包容的心来审视自己。


这一练习要的是谦恭和耐心。虽说我修行已有四十年之久,我仍然会萌生旧态,旧习难改。不过,只要你肯承认有“大我”,老去这一过程就是灵性的转机。


文章作者:拉姆·达斯(部分内容已做删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