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将星录 中华将星录隋唐:李晟

 墨香笙樵 2017-04-18

中华将星录隋唐:李晟

    李晟(字 良器,727-793)-唐朝名将 绰号“万人敌” 中唐顶梁柱

    李晟年轻时就是一位武艺不凡的豪杰,他18岁时投奔名将王忠嗣(时任河西节度使)。一次与吐蕃的战斗中,唐军遭遇吐蕃悍将,屡战不利,大为恼火的王忠嗣下令招募弓箭高手,李晟报名参加,纵马出阵,一箭干掉敌将,王忠嗣兴奋得拍着李晟的背称赞他是“万人敌”。

    自安史之乱以来,唐朝日趋衰落,天下形势一塌糊涂,李晟数次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吐蕃进犯灵州(今宁夏灵武市西南),李晟仅率1000骑兵迎击,他没去宁夏,而是奔了甘肃把吐蕃军后方基地的军需物资全给烧了,围攻灵州的吐蕃军断了粮草,只好退兵。10多年后,吐蕃又不老实了,他们拉上南诏合兵10万进犯四川,李晟率领精锐的神策军(唐朝禁军,十分强悍)前往救援,神速突进大渡河,大破吐蕃和南诏联军(敌军有被击毙的,有掉到河里淹死的,有落下悬崖摔死的,有过度饥饿疲劳死亡的,惨极)。

    唐德宗即位后,大批手握兵马的节度使集体闹事,割据四方,称王称帝,最悲哀的是连长安都被造反头子之一朱泚占领了,唐德宗啥都不要了,仓皇逃跑。危亡时刻多亏李晟率军反攻,大败叛军。在激战中,李晟曾亲率100多名骑兵在皇城与叛军厮杀,很多叛军士兵知道是李晟来了,纷纷逃窜(朱泚逃跑途中被部下杀死)。李晟收复长安,感动得唐德宗泪流满面,大大封赏。又过了几年,吐蕃再次闹事,大将尚结赞进攻唐军,唐德宗准备再次逃跑(够无能的),关键时刻又是李晟出马,大破吐蕃军,逼迫吐蕃求和。

    多次拯救国家的业绩使李晟成为与郭子仪、李光弼齐名的唐朝中兴名将,但功勋太大的将军总是让皇帝不放心,李晟最终被唐德宗解除了兵权,67岁时病逝。李晟有15个儿子,其中最出色者就是创造“雪夜袭蔡州”经典战例的李愬。

    岷县湫神崇拜--金龙大王李晟

    在岷县民间18位湫神中排第10位:金龙大王李晟,俗称大王爷,本庙在阿坞河各庄(今属宕昌县)。

    李晟( 727-793 )唐洮州(今甘肃临潭)人,字良器。初为西北边镇裨将,从王忠嗣等作战有功。代宗时任右神策军都将。德宗时为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率军讨伐藩镇田悦、朱滔、王武俊的叛乱。建中四年(783)泾原兵变,朱*率叛军占据京师长安,李晟指挥孤军力战,收复京师。先后任凤翔、陇右、泾原节度使,兼管内诸军及四镇、北庭行营兵马副元帅,封西平郡王。贞元三年(789)被解除兵权,官至太尉、中书令。

    [编辑本段]○著名战役

    李晟收复长安之战 唐兴元元年(784年),唐检校右仆射、兼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李晟指挥集聚在关中地区的官兵,与行营兵马副元帅浑瑊东西呼应,为光复被朱泚占领的京城,同叛军所展开的一场攻防战。 是年四月,李晟主持军机大事后,积极筹划收复长安。他奏请德宗批准,任京兆少尹张或为副使,谏议大夫郑云逵为行军司马,京兆府司录李敬仲为节度判官。授予唐良臣河中节度使令其保卫潼关;戴休颜为鄜坊节度使令其守奉天;李晟又建议朝廷在京城郊县广泛征赋,使军队粮草充裕。当时,神策军家属及李晟家百口都在长安,为稳定军心,李晟流着泪鼓励大家说,皇上都背井离乡,我们怎能只顾自家呢?对于朱泚派来的说客,李晟立即处斩。由于李晟与士兵同甘共苦,用大义激奋士心,兵卒虽盛夏犹衣冬服,未授春衣也没人离叛。请从贼营逃来的将士控诉朱泚令人发指罪状,以激励士气。贼元帅将姚令言等派间谍刺探李晟进军长安日期,被巡逻骑兵捉获,李晟给他们饮酒、钱,放他们回去“努力固守,勿不忠于贼”。 五月二十日,李晟率军抵达通化门,向城内耀武示威,贼不敢出。召集诸将商量攻城方案。大家主张先拔外城,占据坊市,然后北攻宫阙。李晟说从贼重点聚集的苑北突破,击其心腹,迫敌狼狈出逃,既可保住宫阙不受残害,坊市不受骚扰,又能避免坊市狭窄,官军不易击敌。诸将都称赞此方案。李晟便牒告浑瑊、镇国节度使骆元光、商州节度使尚可孤等,约定期限进军于长安城下。五月二十五日夜,李晟从东渭桥移军至光泰门外米仓村,兵临京城。 二十六日李晟正亲临挖壕筑栅,朱眦骁将张庭芝、李希倩率贼军大部人马而至。李晟抓住敌来送死的天赐战机,命令副元帅兵马使吴诜等部奋力迎击。当时,骆元光军在阵地北部,兵力较少,贼军合力攻打他。李晟当即派牙前将李演等率兵增援。中军全力配合,李演等大破叛军,乘胜进入光泰门;又大败叛军,僵尸敝地,因夜临,李晟收兵,没被歼灭的叛军入白华门。 二十七日,李晟又出兵。诸将建议等待浑碱率领的西路军赶到,夹攻歼敌。李晟力主乘胜追击,乘敌无备,夺取长安。朱泚军出战,官军屡次获胜。 二十八日,李晟集结诸路部将骆元光、尚可孤,兵马使吴诜、王佖,都虞侯邢君牙、李演、史万顷,神策将孟涉、康关俊,华州将郭审金、权文成,商州将彭元俊等,号令誓师后,在光泰门外展开官军。又命王佖、李演率领骑兵;史万顷带领步卒,直抵苑神墙村。李晟预先派人夜里打开苑墙200余步,这时叛军已用树木栅拦住,并从栅中刺射官军。李晟下达纵贼则先斩诸将的命令,史万顷惧而率兵先进,拔栅冲入。王佖等骑兵继进,叛军奔溃,叛将段诚谏被俘,官军大部人马分头齐进,喊杀声如迅雷滚动。姚令言、张庭芝、李希情等叛将还负隅顽抗。李晟命决胜军使唐良臣、兵马使赵光铣、杨万荣、孟日华等步骑齐进,叛军虽能拚凑防线,但经十余合战后,已不能支持。至白华门时,突然有数干名叛军出现在官兵背后,李晟当即率百余骑士回头迎击。叛军慑于李晟威名而惊慌溃退,官军追斩不可胜数。朱泚、姚令言、张庭芝率万余人西逃,李晟命兵马使田子奇率骑兵追歼。其余凶党先后投降。官军光复长安城。 点评:此战,李晟善于团结内部,激励将士,正确选择主攻方向,部署周部,抓住有利战机,击败叛军主力,乘胜猛攻,终获胜利。

    [历史随笔]虏骑胡兵一战摧,万灵回首贺轩台—大唐名将之李晟

    作者:嫣红1969 提交日期:2005-8-29 21:10:00

    虏骑胡兵一战摧,万灵回首贺轩台—大唐名将之李晟

    大唐帝国向来崇尚军功,又十分重视门阀制度,故此出身士族又英勇善战的名门子弟大批脱颖而出,构建了大唐无与伦比的辉煌,西平郡王李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出身于位列高门士族的陇西李氏,凭借满腔忠诚和过人胆色,再造大唐帝国,成为名垂青史的大唐将军。

    有关李晟其人,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典故。唐德宗时,张光晟跟随朱泚叛乱,后来见唐军势大,又投降了李晟。李晟请求唐德宗赦免张光晟,遭到皇帝的严词拒绝,张光晟最终按律处死,张光晟后悔莫及,临刑时说道,“后人要记住,要么就不做,要么就做到底”,这就是后来“一不做、二不休”的出处。李晟与德宗时的宰相张延赏不和,遭到张延赏的多方构陷,皇帝令二人和解,张延赏却始终不能释怀,李晟非常感慨,“武夫性直,释怨于杯酒间,则不复存胸中矣;非如文士难犯,外虽和解,内蓄憾如故”,极为形象地道出了当朝和后世文官的阴暗,偏偏从宋朝开始就重文抑武,大唐帝国开疆拓土的辉煌于是不再重现。

    李晟的神道碑由裴度撰写文章、柳公权书写文章,被称为文绝、书绝、事绝的三绝碑。按照碑文的内容,李晟的曾祖李嵩,赠洮州刺史,祖父李思恭,赠幽州大都督,父亲李钦,生前是左金吾卫大将军、陇右节度经略副使,死后赠太子太保。李晟生于这种尚武的军人之家,从小跟随父亲练习武功骑射,风雨无阻,锻炼了一身出类拔萃的本领。

    李晟生于唐玄宗开元丁卯年,洮州临潭人,身高1.80米,是位英武帅气的唐军将领。他年满十八,就效力于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的麾下,一位骠悍的吐蕃将领杀死了不少唐兵,李晟一箭将他射死,“三军欢奋”,王忠嗣抚着小伙子的脊背,赞叹道,“真是个万人敌”,李晟因此一战成名。后来,因为屡破羌人和党项人,广德初年,提拔为太常卿。大历初年,亲率千骑大破吐蕃军,抓获敌军主帅,解灵州之围。又救回被吐蕃围困的马璘,被朝廷封为合川郡王,马璘嫉妒李晟的战功,让他返回朝廷,李晟成为唐德宗的亲兵将领(右神策都将)。

    当时,吐蕃进攻剑南,节度使崔宁不在任所,边关危急,李晟带领神策军关山飞渡,连下三城,斩首千级,吐蕃人伧惶逃命。建中二年,魏博节度使田悦谋反, 李晟与马燧、李抱真合兵攻击,田悦大败,正在大好形势之下,赵州被围,危及邢州,李抱真分兵二千到邢州防守,引起了马燧的误会。马燧以为李抱真不肯全力破敌、只图保存实力,准备带领手下士兵离去,李晟赶紧为两人消除了误会,保持了唐军阵营的精诚团结,正当唐军节节胜利的时候,长安发生了惊天变故,唐德宗出奔奉天,急诏李晟等人救援平叛。

    说起这次灭顶之灾的起因,竟然缘自对五千泾原士兵的赏赐。其实,唐德宗的皇库储备充足,对于即将开赴前线的士兵给予丰厚赏赐完全不是问题。在这以前,他亲自为十一位出嫁的皇族女子(岳阳县主等人)操办了丰厚的嫁妆,照说他也不能算小气。泾原士兵眼见自己即将上阵拼命,唐德宗却用粗茶淡饭打发自己,怒不可遏,遂成哗变,冲进府库抢东西,唐德宗猝不及防,只带了妻妾儿女逃命,路上才陆续有大臣赶来护驾。

    李晟得知皇帝蒙难,心急如焚,但节度使张孝忠因为强敌环伺,几次阻止他带兵出行。李晟为了取信张孝忠,留下了一个儿子充当张孝忠的女婿。张孝忠的亲信拜见他的时候,他解下玉带相赠,终于得到了张孝忠的首肯。当李晟带兵到达代州的时候,成为神策行营节度使。他们很快赶赴渭北,驻军东渭桥,所过秋毫无犯。时值大将刘德信败退渭南,所部大肆劫掠,李晟斩杀了刘德信,接管了刘德信的部队。这时的长安城已经天翻地覆,太尉朱泚被泾原兵拥戴为首领,悍然称帝。为了灭绝众望,竟然杀害了七十七位李姓皇子皇孙。各路援军纷纷奔向唐德宗避难的奉天(今陕西乾县),叛军加紧攻打,用上了巨型云梯攻城,浑瑊等人挖地道堆柴木,使云梯塌陷着火,浴血杀敌,才躲过了城破之难。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率军赶到,大破朱泚军,唐德宗这才转危为安。

    朱泚军退回长安,唐德宗要求李怀光乘胜破敌。李怀光率军赴难,竟然连面见皇帝的机会都没有,顿时大为不满,产生了养寇自重的想法(敌人消灭了,自己也失去了利用的价值),朝廷前门驱虎,后门又进狼。

    朔方军驻兵咸阳,与李晟合兵一处。李晟催促李怀光,“叛军盘据京城,天子避难在外,现在应该赶快进兵。我愿充当前锋攻击叛军,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李怀光敷衍塞责,就是不肯进兵。

    朔方军在长安城外肆意抢劫,而李晟的部队则军纪严明,朔方军要把抢来的东西分给李晟的手下,将士们都不敢接受。李晟向唐德宗请求移师,以防意外,唐德宗派翰林学士陆贽到李怀光军中见机行事。李怀光向陆贽大吐苦水,“神策军赏赐丰厚,朔方军赏赐微薄,叫朔方军如何作战”,李晟明白他话中有话,很爽快地回答,“你是元帅,统领军政,我们但听你的命令,如何增减用度,你安排就是了”,李怀光没想到李晟如此圆滑,又不愿承担克扣神策军用度的罪名,只好把满腹怨气咽进肚子里面。

    李怀光屯兵咸阳很长时间,唐德宗数次催促他出战,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挡了回去。李怀光暗中与朱泚联络,反迹渐露。李晟担心为其吞并,上书唐德宗,要求架空李怀光。当时吐蕃也打算助朱泚一臂之力,唐德宗担心之下,准备亲赴咸阳督战。李怀光得知消息,大惊失色,他怀疑皇帝要夺其兵权,“图反益急”。李晟的部队移至东渭桥,未及移师的李建徽、杨惠元都被李怀光袭杀。

    唐德宗逃到梁州(今陕西汉中),“储供不豫,从官乏食”,不禁后悔没有听从李晟的建议。现在李晟陷于朱泚和李怀光的威胁当中,皇帝担心他无法掌控大局,浑瑊安慰皇帝,“李晟一向忠于大唐,对朝廷绝无二心,我激励他,他一定能大破敌军”。唐德宗任命李晟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唐帝国的安危就此交到李晟手中。李晟整顿军队,修缮武器,厉兵秣马,准备收复长安。当时骆元光守潼关,尚可孤保七盘,接受李晟的节制,戴休颜守奉天,韩游环率领邠宁军听从李晟的指挥。

    李怀光开始害怕了,李晟写信责备他,要他“破贼自赎”,李怀光不听,担心李晟的军队会发动袭击,奔往河中。他的部下数千人投奔李晟,要为大唐效力,“晟皆表以要官”,此时的李晟,权倾天下,位列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唐军万事具备,只待一战。

    神策军和李晟的家属都居住长安,这时成了朱泚的人质,将士们颇有不安,李晟激励大家,“天子蒙难,我们不能只顾自己”。朱泚派人告诉李晟,“你们的家人都安然无恙”,李晟不给来人动摇军心的机会,大声呼喝要杀之,朱泚的计谋没有得逞。当时,神策军的后勤供应很不通畅,时值盛夏,士兵还有人仍穿裘衣,李晟也身穿裘衣,以示与士兵同甘共苦。李晟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将士们也不敢抱怨,一心一意,准备光复长安。当时,有不少朱泚的间谍被神策军抓获,李晟饭食款待,将他们遣返,告诉他们,“好好为朱泚守城,不要背叛主子”。

    众人商议进兵计划,李晟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如果先破外城,然后进攻皇宫,极易遭到伏击,还会殃及百姓。叛军的重兵都在皇宫禁苑,直接重拳出击,力求速胜”,诸将纷纷表示赞同,于是神策军从东渭桥移至光泰门外,很快破门而入,双方激战,“僵尸相藉”,叛军逃入长安白华门,闭门之后,放声大哭,他们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末日。这时唐军中有人提议,等其他部队到齐之后再发起总攻,李晟认为兵贵神速,机会稍纵即失,等叛军缓过气来,唐军就要蒙受更大的损失。唐军乘胜前进,很快到达了禁苑苑墙之外。夜里,李晟派兵凿开了一段苑墙,预备第二天从这里发动攻击。叛军也是训练有素的队伍,当即砍伐树木,围成栅栏,阻挡唐军的攻势,天亮之后,栅栏后射出很多冷箭,唐军攻势受阻。李晟大怒,“你们要是放跑了敌人,我先杀了你们”,大将万顷亲自跃马冲锋,推开栅栏,唐军鱼贯而入。叛军殊死抵抗,仅仅支持了十个回合,就向白华门逃窜。这时候,数千泾原叛军从李晟背后杀将过来,李晟率领麾下百骑直冲过去,泾原兵素来畏惧李晟,顿时心胆俱裂,溃不成军。朱泚带领一万残兵离开长安,唐军紧追不舍,“余党悉降”。长安光复了,李晟下令,“神策军将士五天之内不得与家人联系,违者斩首”,派遣京兆尹等一众官员慰问长安居民,长安百姓再见王师,都激动不已。

    神策军军纪严明,有人私取叛军的马匹和官妓,都依军法处死。李晟将叛军头目斩首示众,表彰威武不屈的忠臣义士,恢复行政机构的正常运转,准备迎接唐德宗回返长安。

    报捷书送到梁州时,唐得宗哭了,他已经经历过九死一生,终于凭借大唐将士的忠勇,得以扶正摇摇欲坠的江山,这个代价实在太过惨重,多少龙子凤孙,做了朱泚的刀下鬼魂。皇帝说道,“天生李晟,是为了大唐社稷,不单单是为了我呀”。

    朱泚被亲信杀死,人头被当作投降的进献礼。如何处置李怀光,则成了朝廷争议的话题。唐德宗顾念李怀光的救驾之功,希望宽恕李怀光的罪过。李晟坚决反对,提出了五条不能宽恕的理由,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能向藩镇示弱,纵容他们的窥视之心,再则国库空虚,已经捉襟见肘,如果赏赐不能让李怀光满意,又会激起叛乱,危害国家。唐德宗委派马燧、浑瑊讨伐李怀光,短短的几十天,李怀光众叛亲离,绝望中自杀身亡。

    泾州位于边境,当地守军几次擅杀主帅,不把朝廷的威严放在眼里。李晟自请前往,整顿军务,“羁制西戎”。唐德宗册封李晟为西平郡王,拜凤翔、陇右、泾原节度使。李晟来到凤翔,将作乱将领王斌等十余人依军法处死,又到泾州处死了田希鉴、石奇等人,桀骜不驯的将领们深自畏惧,从此不敢藐视朝廷的权威和律令。李晟几次出兵大败吐蕃,吐蕃君臣大惧,想出一个鸿门宴的计策,“大唐的名将不过就是李晟、马燧和浑瑊三人,不除掉他们,终为吐蕃的心腹大患”。吐蕃尚结赞几次向大唐乞和,要求与大唐会盟。李晟劝说唐德宗,“戎狄无信,不能答应他们”。当时的宰相张延赏与李晟不和,屡次中伤李晟,终于在贞元三年皇帝剥夺了李晟的兵权,进封李晟为太尉、中书令。

    张延赏与李晟的不和由来已久,张延赏在四川作节帅的时候,李晟要带走一位成都官妓高氏,当时官妓陪酒都要经过官方的同意,张延赏不肯通融,派兵夺回了高氏,令李晟很没有面子。常人只是和官妓逢场作戏,李晟却想把官妓带回家里,可见李晟是个多情而有担当的男人,当时的男人三妻四妾,完全为法律所允许,连唐德宗也一次就赐给李晟女乐八人,李晟虽然**,但不算过分。李晟位于陕西高陵县的墓碑上记载,他的正妻是郑国夫人杜氏,那么抚养他的庶子李愬长大的晋国夫人王氏就是侧室,《旧唐书》中记载李晟有子十五人,神道碑上记载他有子十二人,有三人的取名偏旁都是“亻”,可见他的儿子中有几个是丫环贱妾所生,十五个儿子中甚至可能有官妓所生的儿子。无论如何,这在唐代都算小节,并没影响李晟忠勇刚毅的形象。张延赏的诬陷,使李晟昼夜不安,眼睛都哭肿了,他送子侄十余人入京,要求削发为僧。幸亏皇帝不算糊涂,没有偏听偏信,下诏要求将相和解。这中间,名臣李泌说过的话应该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希望陛下不要加害功臣,能与他们善始善终”。

    张延赏是个文人,不似武将飒爽磊落,但把私人恩怨贯注到国家事务中,就严重偏离了为人臣子的准心。他与李晟唱起了对台戏,主张大唐与吐蕃会盟。会盟中,吐蕃的数万伏兵冲出,数千唐军全军覆没,大将浑瑊因为武功超绝,夺得一马逃走,仅以身免。张延赏被罢免了宰相,为自己的私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李晟是个武将,性格直爽坦荡,他不信运势之说,但别人相信此道,给他造成很大的困扰。他做宰相的时候,看见议政厅的里有张桌子污秽不堪,竟有五十年没移动过,原因是有人曾言道,如果移动桌子,就会丢掉宰相官位。李晟当然不把这种危言耸听当回事,马上叫人移动桌子,将议政厅打扫得干干净净。但是,另外一种危言耸听,他决不能置之不理。有望气之人说道,李晟的深宅大院中树木葱笼,蕴藏帝王之气,李晟赶紧叫家人把树木砍光,搞得宅院中光光秃秃,以免引起唐德宗的疑心,人臣心胸如此,真是唐德宗莫大的福气。皇帝将李晟的画像放在凌烟阁太宗旧臣之侧,彰显他再造大唐的功绩。公元793年(贞元九年),李晟病逝,享年六十七岁,谥号忠武,赠太师。唐德宗用诏书的形式立下誓言,要为李晟“存保世嗣”,申告柩前。唐僖宗避难四川的时候,朝廷编辑《兴元圣功录》,记载李晟匡扶大唐的丰功伟绩,“遍赐诸将”,希望他们都以李晟为榜样,无私无畏,效忠大唐。

    李晟的儿子当中,有几人颇有名望,他们是李愿、李宪、李愬、李听。“李愬雪夜入蔡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途奔袭的战例,成为平定淮西至关重要的功绩,《平淮西碑》对李愬的功劳作出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李宪曾担任太和公主的送亲副使,回来后向朝廷献上了《回鹘道里记》,他和李愬都以仁孝著称,可见李晟治家还算严谨。

    回首这位历史上有血有肉的大唐名将,感觉他是一个活生生的男人,有胆识,有担当,又颇为多情。千年的历史,尘封的文字,我们依然清晰地看到了他的身影,天昏地暗的沙场上,“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