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将星录 中华将星录隋唐:李光颜

 墨香笙樵 2017-04-18

中华将星录隋唐:李光颜


    李光颜,字光远,李光进之弟,生于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卒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九月,河曲(今山西河曲)人。自宪宗元和初年经穆宗至敬宗宝历初年,李光颜历任代州、洛州、陈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在军中任忠武军都知兵马使、忠武军节度使,凤翔、许州、河东等地节度使,穆宗即位,进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敬宗即位,又拜司徒。

    李光颜从小跟随姐夫练骑射,武艺过人。初从河东军为偏将,在讨伐李怀光,杨惠琳、刘辟等割据势力的战斗中,斩将蹈车,出入如神。在元和九年(815)至元和七年(817)的平淮西战斗中,他骁勇剽悍,屡建战功。后又东讨李师道,西征吐蕃,斩敌无数。穆宗即位,又奉命伐镇州,讨汴州,平定叛乱。李光颜一生东征西讨,戎马倥偬,为保卫唐王朝,打击藩镇势力,出生入死,在所不辞,是一名勇冠三军,功绩赫然的将帅。

    元和十年(8l5年),宪宗发十六道兵讨伐准西,李光颜为大将,率兵进军溵水,列营时曲。淮西军凌晨包围营寨,李光颜毁栏栅冲出,率领骑兵冲入敌人阵营,往来数次,身上被箭如刺猬一般。其子拦住马鞍,劝父不要深入敌阵,李光颜举刀喝退,继续前进。将士见主帅效死,个个争先恐后,英勇杀敌。淮西军大溃,死者数千,后来在收复郾城的战斗中,李光颜率唐军杀敌3万余人。

    李光颜不仅身先士卒,英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指挥若定。一次,宰相裴度亲临前沿观察敌情,被敌围困,危在旦夕。李光颜料敌如神,先派部将田布率200骑兵赶埋伏于沟中,自己率骑兵出其不意,正面迎敌,前后夹击,大败敌军,解救了裴度。从此,李光颜威震敌军,吴元济调集所有的强兵勇将,来防御李光颜的进攻。这使得李愬出奇制胜,夜袭蔡州,俘获吴元济,彻底平定淮西。

    因李光颜功冠诸将,所以宪宗、穆宗、敬宗三代皇帝都曾为其加官进爵,封荫赐第。又赠以金银珠宝,良马玉带等物,荣耀至极。死后,废朝三日,赠太尉,谥号“忠”。

    河源收地心犹壮,笑向天西万里霜——大唐名将之李光颜

    他出生入死,他勇贯三军,他无私无畏,他奋不顾身,他不是汉人,却比汉人更爱大唐,他不是文人,却比文人更知书达理,他是李光颜,他是大唐帝国英勇无敌的战神。

    历史闪回着几个令人难忘的片段,时曲之战,李光颜冲锋在前,敌人射箭如雨,李光颜浑然不惧,他被射成刺猬一般,依然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吴元济的叛军兵败如山倒,唐军斩首数千,取得了振奋人心的大捷。

    一位国色天香的美女,款款走进了李光颜的军帐,这是主帅韩弘送给李光颜的礼物,李光颜不为所动,他慨然说道,“数万将士都抛下妻子,在白刃箭雨中与敌人周旋,我又如何能以美色自娱?天子对我恩重如山,我与叛贼不共戴天”,他指着自己的心口,“虽死不贰”。绝色美人被送了回去,三军将士深受感动,战场上个个奋勇争先。

    功成名就的李光颜要为女儿选择丈夫,旁人劝他与高门士族联姻,这正是唐代最最光宗耀祖的事情,李光颜说,“身逢乱世,偶立小功,怎能以此高攀名门?”居然将女儿嫁给了军中的一位小将,让所有的同僚跌破了眼镜。李光颜,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男人?

    李光颜,祖籍山西榆次,原名阿跌光颜,李姓是大唐皇帝所赐。阿跌氏属于南单于左厢十二姓,唐太宗贞观年间内附,被朝廷安置在鸡田州,世袭鸡田州刺史,隶属骁勇善战的朔方军。“安史之乱”爆发后,李光颜的父亲李良臣和哥哥李光进投奔唐肃宗,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光进跟随郭子仪转战南北,收复两京, 永泰年间, 进封武威郡王,后又成为太子太保。唐宪宗元和四年,局势动荡,李光进当仁不让,又立战功,被封为银青光禄大夫,李光颜也因战功官至大夫,所以军中呼李光进为大大夫,李光颜为小大夫。有唐一代,以军功立国,武功超群的李光颜兄弟很自然地脱颖而出,并未因为他们是突厥人的身份而受到压制。元和六年,因为“夙有诚节,克著茂勋”,李光颜兄弟被唐宪宗赐予李姓,成为大唐的宗室,兄弟俩披肝沥胆,死心踏地,效忠大唐。

    李光颜兄弟身为突厥后裔,从小跟随姐夫舍利葛旃练习骑射,天资出众,后天勤奋,战阵之中骠悍绝伦,少有对手,日常生活中,他们却完全遵从汉人的行为准则,以“孝睦”名闻天下。突厥人的习俗是“贱老贵壮”,当老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子女将他们丢到冰天雪地里喂狼是不受指责的行为。当李光颜兄弟的母亲去世时,李光颜“三年不归寝室”,头枕土块,在无法遮风避雨的破棚子里按礼节守丧,完成了常人无法做到的孝行。正因为这种守孝十分艰难,很伤身体,所以,时人对完成这种孝行的男人极为敬重,李光颜是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这份敬重。

    母亲去世以后,李光进才娶了一位妻子,在这之前,李光颜的妻子主管家事,因为长幼有序,李光颜觉得应该把管家的权利交给哥哥嫂子,就让妻子拿出家籍、财物,交给李光进的新婚夫人。李光进非常通情达理,他让夫人送了回去,李光进告诉弟弟,“弟媳曾侍奉母亲,母亲让她主家,她做得很好,不要再改了”,兄弟俩对泣良久,都十分感伤,最后,还是由李光颜的妻子主持家事。

    元和九年,李光颜升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率领沙陀人为主力的本部人马,与其他部队一起,讨伐不听王命的吴元济,一场恶战拉开了序幕。

    吴元济的父亲吴少阳是淮西节度使,一向对朝廷阳奉阴违,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吴少阳去世,吴元济想继承父亲的位置,遭到唐宪宗的拒绝。吴元济于是纵兵劫掠,危害社稷,唐宪宗发兵讨伐,整整打了三年。元和十年五月,李光颜率军在时曲(今河南漯河市沙河与漕河合流处下游一带)与淮西军激战,双方杀得天昏地暗。吴元济的兵力远远多于李光颜的部众,逐渐四面合围,将唐军压缩在一角,情况十分危急。李光颜自毁栅栏,身先士卒,率领骑兵突围,连续冲锋多次,都被敌人的箭雨压了回来,他多处负伤,却浑然不顾。儿子拦住了战马,阻止父亲再次上阵。 李光颜挥刀赶走了儿子,一马当先,冲入敌群,大刀舞成了片片雪花,挡者立死,战场上一片鬼哭狼嚎,唐军气势大盛,鱼贯而出,大破吴元济的淮西军,给唐宪宗送去了期待已久的捷报。当时,征讨蔡州的官军有十几支,多数养寇自重,逡巡不前,唯有李光颜的部队竭尽全力,英勇无敌,给了朝廷极大的信心和勇气,为以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元和十二年四月,李光颜败淮西军于郾城,三万淮西军死了十分之三,唐军缴获战马上千匹,器甲三万联,敌军为之夺气, 郾城守将邓怀金和郾城令董昌龄产生了投降的念头,但是,士兵的父母妻子都在蔡州做人质,如果不战而降,父母家人都要成为吴元济的刀下之鬼,这使他们犹豫再三。李光颜与他们达成了秘密协议,唐军率先攻城,城中举火求援,引来吴元济的援军,等唐军击溃援军,郾城守将就打开城门迎接唐军。双方依计而行,郾城收复了,吴元济惊恐之下调集重兵防御李光颜的进攻,蔡州兵力因此空虚,后来的李愬得以演出了一出雪夜入蔡州的千古传奇。

    李愬带领精兵九千人在风雪之中疾行一百三十里,闪电奔袭,直抵蔡州城,活捉了吴元济,三万多淮西军向朝廷投降。吴元济被斩首于长安,淮西平定了,唐宪宗在麟德殿召见了李光颜和李愬,以示功冠诸将,李光颜成为检校司空,整整赏赐了二十多车刍米。

    唐宪宗的目光又转向了不服王命的李师道,李光颜再次充当开路先锋,授义成军节度使,“许以忠武兵自随”,不出三旬,败敌军于濮阳,斩首数千级,李师道伏诛,淄青十二州重归中央政府的管辖。藩镇割据的局面暂时结束了,大唐几乎恢复了全盛时期的版图,这中间,李光颜居功至伟,多少次斩将夺旗,堆积成如山的功绩。

    元和十四年,吐蕃入寇,李光颜被授予邠宁节度使,负责修筑被吐蕃焚毁的盐州城,当年,吐蕃进攻泾州,李光颜率领亲兵救援,部众却差点哗变,邠宁军衣食不继,每天只能吃到一勺陈米,军人们不愿为朝廷卖命,不肯去打吐蕃军。李光颜很快控制了局面,他一向深得军心,耐心地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以忠义激励大家,终于获得了士兵的谅解和认同。三军感奋,欣然出发,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击退了吐蕃军。在李光颜的带领下,唐军浴血奋战,河源回到了大唐的怀抱,杨巨源有诗赞曰,“河源收地心犹壮,笑向天西万里霜。 倚天长剑截云孤,报国纵横见丈夫”。

    唐穆宗继位,加封李光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封李光颜的一个儿子为四品正员官。唐敬宗在位时,拜李光颜为司徒和河东节度使,唐文宗宝历二年,六十六岁的李光颜去世了,赠太尉,谥号忠,唐文宗念其劳苦功高,还向李家赐帛二千匹,以示恩**。李光颜的哥哥李光进死时六十五岁,赠尚书左仆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孔孟之道推崇的精神人格,很多汉人把它当作了一种道具和摆设,在心里讥讽着这种“内圣外王”的虚妄,而李光颜则是真诚地实践着这种高标准,真诚地把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精神依据,他是孔孟之道的守护者,他以实际行动,实现了“天下一家”的理想。他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尽忠职守,善待朋友,难怪马燧称赞他将来必然前程远大,成为国之栋梁,裴度称赞他忠勇无双,是朝廷可以倚重的坚实力量。儒家曾说,人人可以为尧舜,李光颜就是大唐帝国的尧舜,他是大唐帝国顶天立地的男人。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