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逆全球化问题的核心是全球治理机制的失灵

 我的书摘0898 2017-04-18

逆全球化问题的核心是全球治理机制的失灵

参会成员合影,前排左二为高飞教授 摄影:梁生文

2017年4月15日,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第十六期院友沙龙活动上,现任外交学院院长助理高飞从自己近期对国际政治中一系列现象的观察出发,与大家分享了他对“逆全球化现象与中国外交应对”的一些思考。

高飞指出,无论是英国退欧,还是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西方国家似乎正在兴起一股逆全球化的浪潮。信息技术的进步和自由贸易的发展,使得世界所有国家都被卷入了全球化的潮流之中。然而,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全球范围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传播新技术新文化,但也冲击着传统经济模式、侵蚀传统文化、威胁社会稳定。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反全球化的浪潮也不断高涨。逆全球化的实质是治理制度的危机,是反全球化思潮在国际政治层面的反映。

逆全球化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化所带来的财富的重新分配,这种重新分配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关系发生变化,不同人群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受益不均,社会的内部在发生分裂。而另一方面,国家之间的分化也在产生,有的国家在产业转移中受益,有的国家则停滞不前,人口流动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使这种分化和矛盾日益凸显,草根阶层政治的参与热情提升,民粹主义高涨。

逆全球化问题的核心是全球治理机制的失灵。全球化使世界体系面临新的挑战,原有的规则和调节能力在不断地重构,一些国家内部社会-经济组织被边缘化,国际间的权力转移日趋明显、国家间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多。全球治理遇到深刻的制度障碍,最关键的是对全球财富分配无法做出制度安排。这些新问题、新情况,需要用新方法、新思路来解决。然而,总体上看,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及其相应的制度安排却是严重滞后,用国际关系的老方法解决全球治理的新问题,常常会表现出改革停滞、治理无力、热点频发的局面,各个领域的问题叠加在一起时,逆全球化随之产生。作为逆全球化的表象,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滋生,西方国家试图通过制度的修正、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来应对这种危机,但是这种修正只能带来体系内部更剧烈的动荡。

在高飞看来,中国的成功得益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获益良多。在全球化的参与中,中国从游离于体系之外,到今天成为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引领者。当西方国家开始出现逆全球化的现象时,中国应该承担起与自身的地位相对应的责任。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期,中国的外交应对需要智慧与决心,应当在不断发展自身的基础上,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为逆全球化浪潮开出中国药方,展现大国应有的责任与气度。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国关院友沙龙”是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友会主办、面向全体国关院友的系列活动,目的是为院友提供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每期沙龙均就国内外热点议题及国家大政方针,邀请一位业内院友或学院老师进行理性深入的分析,并促进院友们展开积极的互动交流,增强院友的凝聚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