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书家与赠书

 汐钰文艺范 2017-04-18
  利用藏书写书的例子不胜枚举,利用赠书写书的例子,迄今为止,我只知道韦力《琼琚集》一例,倒是很希望有人能指出还有第二例、第三例或更多来讥笑我的孤陋寡闻。
  我们都知道,韦力先生乃当下首屈一指的藏书家,用武林高手的话来形容韦力藏书之丰饶,好像也只有“独孤求败”这个词吧。这就引申出一个有趣的话题——藏书家如何看待赠书?或者反过来说,赠什么样的书给藏书家?
  打一个不甚恰当的比方,你要送礼物给一个种苹果的果农,首先想到的不会是送苹果吧?当然,书是一种极特殊的商品,我不知别的作者怎么想,反正我送书给韦力的时候,心里总是很忐忑,总是感觉送出的是一只烂苹果。
  写到这,忽然想起忘了看《琼琚集》序言了,发现其中已有“不管别人送给他哪种水果,他都以美玉相回报”,“你送我个水果,我也回报你一颗水果”等语,不禁莞尔。
  当初,韦力与我闲聊起此书,他原是取名“师友赠书录”的,我说不好,太直接。过了两天他说新取了个书名“琼琚集”,并给我解释出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韦力称:“其实,师友们的赠物,并非仅仅是这些书和书法作品,有太多的朋友赠我之物乃是各类生活用品,这类物品显然跟友谊有关而跟书无关,因为有一些物品连文房用具都不算。”
  由此,我想到自己,我曾收到过书友赠送的“铁棍山药”,一送还是四箱。也收到过书友给我篆刻的印章,我一直使用着,因为我原先是没有印章的。有一位书友还赠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我又想起,三十年前与藏书家姜德明通信,我想表示一点崇仰之情,就在信中称打算送姜先生几本《立言画刊》,姜先生回信:“为什么要送人,为什么不自己留着?”还有一次我在信中夹了一套台湾的“书房邮票”,姜先生回信:“谢谢你的邮票,我现在已经不集邮了。”
  我读《琼琚集》,看到不少“师友”是我亦熟悉的人,这自然是我最爱看的部分,张爱玲说过“与我们亲”,正是。这些赠书者有陈子善、止庵、陆灏、姜德明、俞晓群、黄显功、王稼句、徐俊、钟芳玲、萧振鸣、李世文、吴兴文、徐峙立、顾村言、艾俊川、戴新伟、彭震尧等。其中我赠拙作两册(《搜书劄记》和《出书记》),不止我一人有这个想法吧——听听韦力怎样评说自己。韦力说“《搜书劄记》,其实书的内容是老谢近两年的笔记摘抄,但我能感觉到他进行了艺术加工,读来饶有兴趣”。我想解释的是,“虽有去取,却无修饰”。韦力与人为善地调侃为“艺术加工”亦未尝不可。
  《琼琚集》可以视为爱书人的购书资讯,我见到《贩书实录》《天一阁文丛》《京华旧影》这些书,也想拥有,便将书名记在小本子上。陆灏书《圣教序》,我馋得不得了,虽然我存有几帧陆灏的字,但都是小品。韦力说,“这件墨宝我觊觎已久,以往所见陆灏墨宝基本是精细小楷,而中等大字者,这是我看到的第一幅”。
  觊觎之心,人皆有之。无缘无福,我自有一法,将心仪之物下载到电脑里,化无为有,聊胜于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