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分子标记物:p53

 binho900 2017-04-19

p53基因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短避(17p13.1),编码分子量为53kDa的蛋白,故编码蛋白名为p53蛋白。p53蛋白在所有正常细胞中均有表达,但由于其半衰期极短(10-20分钟)一般不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出。p53基因组守卫者之称,当基因存在损伤时,p53蛋白被激活并使受损细胞停滞在G1末期直至DNA修复结束,若修复失败则诱导细胞进入凋亡程序。

正常情况下p53只会在受损细胞中富集,如:在HPV病毒感染状态下细胞中p53蛋白可以与HPVE6蛋白结合而避免被降解。此外,MDM2蛋白高表达也会阻断p53的降解。在上述情况下p53可被IHC方法检测出,其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核,其次在胞浆中也可见少量表达。p53被结合后会降低其对细胞增殖的调控性,进而可能因基因不稳定性增加而形成肿瘤。

p53的两条等位基因均因分子遗传事件而受损后,如在一条等位基因丢失,另一条发生点突变后,会形成突变型p53(野生型缺失)。突变型p53不能诱导基因受损细胞停滞在G1期进行DNA修复,因此遗传信息受损的细胞可以进入增殖,最终可发展成恶性肿瘤。与野生型不同,突变性p53DNA的结合性下降,同时其半衰期也明显延长,到达可被IHC检测到的程度。

p53基因的改变是肿瘤疾病中最常见的遗传型学变化,在各种肿瘤中广泛存在。在许多的肿瘤类型中,具有过半为p53+p53阳性表达与肿瘤的高级别相关(乳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恶性淋巴瘤),且预后不良。少数肿瘤类型以p53强表达为特征,可见于多数病例如: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

在增生不良或肿瘤疾病中检测p53可了解肿瘤进程中的分子信息。显著的p53富集(至少20-50%的细胞被染色)在很大程度上提示有突变。在许多肿瘤类型中(如:恶性淋巴瘤)p53被认为具有预后意义,但研究数据常有冲突。在增生不良性病变中(如:Barrett食管)p53表达提示癌症高风险。p53还有助于区分一般反应性增生与肿瘤病灶,如:反应性尿道变化(染色弱或呈斑驳样染色)和尿路上皮肿瘤(约60%细胞染色阳性);反应性间皮增生(约10%细胞染色阳性)和恶性间皮瘤(约60%细胞染色阳性)。p53被建议用于区分反应性星形细胞增生与星形细胞瘤,但是在某些炎症性病灶中(如:进行性多发性脑白质病)也会有p53阳性的星形细胞。在对子宫内膜癌的分类中应当包含对p53的检测。p53阳性也有助于输卵管上皮内癌与盆腔浆液性癌的鉴别。

在结直肠癌当中,p53阴性(细胞染色比例<20%)患者对以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敏感,而p53阳性(细胞染色比例≥20%)患者不能从以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中获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