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 肇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隋开皇九年(589年)称端州,宋元符三年(1100年)端州由军事州升为节度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1113年)十一月,兴庆军升格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改兴庆府为肇庆府。宋徽宗即位前封端王,故端州是宋徽宗的发迹地,宋徽宗取"开始带来吉庆"之意亲书"肇庆府"三字赐予肇庆,"肇庆"由此得名。1949年11月,首设县级肇庆市,后几经并撤。1988年3月,肇庆市升格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新体制,"肇庆"沿用至今。 端州区 端州地名始于隋,当时西江称端水,端水旁设州,故名"端州"。隋以前,一直为高要县治所在地。隋开皇九年(589年)置端州,为州治所在地。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置兴庆军,政和三年(1113年)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十月二十一日,升格为肇庆府。1949年11月,首设县级肇庆市,后几经并撤。1988年3月,肇庆市升格为地级市,在原市辖地新设端州区(属县级建制),为肇庆市的城区。 鼎湖区 1988年3月,肇庆市新设两个区,其中一个座落在广东四大名山之一的鼎湖山脚下,而得名鼎湖区。 高要市 元鼎六年(前111年)西汉王朝平定南越国的动乱,设置9个郡,其中苍梧郡中的一个新县因西江羚羊峡高而险要取名"高要"。自建县至今2000多年的历史中,"高要"名沿用不断。 四会市 四会是广东古县之一,始建于秦朝三十三年(前214年),当时辖区幅员辽阔,江河众多,四方之水交错汇流,故称"四会"。 广宁县 建县前,今广宁县域属四会地,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朝廷派兵前往今广宁县罗壳山镇压少数民族起义,事成,为更利于统治阶级的管治,朝廷将四会县西北境地分出,新置一个县,这片土地因少数民族被镇压而"广泛安宁",故取名"广宁县",并一直沿用至今。 德庆,取义于"崇德致庆",宋绍兴元年(1131年),赵构由康王称帝,因康州(今德庆)是他的潜邸,于是"颂其以德致庆",升康州为徳庆府,并置永庆军节度,划为望郡。"德庆"之名沿用至今。 封开县 封开在汉初取名广信,是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此名一直延用到南北朝。民国时期,今封开县境置封川县、开建县。1952年,封川县、开建县合并,取两县名首字为县名。 怀集县 怀集县之名,始见于南北朝时刘宋元嘉十三年(436年),时析四会县银屯乡置怀集县。至于为什么定名"怀集"?共有三说:⑴清《乾隆县志》"以县西有怀高岭得名,或以民瑶杂居,欲长民者绥怀而聚集之地。" ⑵清《同治县志》"怀高岭,城西半里,县之得名本此。" ⑶另有《今县名释》载"有怀溪水,晋因置怀化县",其意即由怀化改为怀集。 标签:地名文化,肇庆市,县市区名,由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