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etterRead懒人读书法

 圆角望 2017-04-19


尽管我管理着BetterRead这样一个原创英文书评为主的公号,我在读英文书上恰恰很懒。

 

什么是懒人呢?就是能少读就少读,能不读就不读,只有不得不读的时候才看书。


但是懒人又怎么样?这个世界上有大量时间和超人决心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虽然想读书,但苦于时间、精力有限。懒人才有动力追求高效率。

 

为了尽可能地高效率地进行英文阅读,我总结出一套懒人专属读书法,也算是懒得有价值吧。简单地来说,就是一套以我为主的阅读方法——按照自己的日程表,解决自己的问题。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懒人读书法。勤奋的人,有纪律的人,有毅力的人,有高尚追求且能够坚定实现的人,请直接点击左上角返回。

 

读英文书不等于学英语


为什么要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为了增长见识?为了学英文?为了解答疑惑?为了消磨时间?还是为了装逼?

 

这些都可以成为理由。但是对于懒人而言只有一个原因——不得不读书。那么读书就得奔着实用去,真正能够解决问题。事实上,大多数人读书的目的很实际,所以考证辅导类的书卖得最好。

 

但很多人认为读中文书和英文书是不同的。他们读英文书是为了学习英文,所以首选经典英文小说。其实这是南辕北辙。

 

首先,看英文书和学英文关系没那么大。语言学习是典型的针对性练习,无论是做题、说话、写作还是阅读,都需要反复训练。单纯读英文小说并不能达到学英语的目的。

 

其次,经典名著有时反而会增加初学者的英文阅读畏难情绪。这是因为经典名著的写作背景、社会文化以及语言风格往往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很难产生共鸣,更难以坚持。

 

在我看来,读英文书尤其要重视解决问题,特别是对英文初学者而言。因为英文阅读比中文阅读要费力,只有当你觉得难以靠中文阅读解决问题的时候,才会用心去读英文书。


真正有目的的英文阅读并不是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读一本名著,而是那些发生在你身边的小事——新手妈妈去海外网站海淘奶粉和用具,边查字典边看国外用户评价; 旅游爱好者查阅lonely planet来或者当地的地图了解交通信息;学生为了写论文到处查阅文献资料等等。

 

就我个人而言,我读的大部分是非虚构类书籍,而不是小说。


好看的当代英文小说不少,但是为了消磨时间我可以看中文小说或者传记。如果解决实际问题,很多时候我就必须求助于英文书。这主要是因为高质量的非虚构类书还是英文类多。

 

以育儿为例,我看的基本上是英文书。英文育儿书籍很多,比较受欢迎的有两类:一类是由心理学、医学专家写的,一类是育儿咨询专家写的。这些书往往是在坚实的学术研究或者丰富的案例基础上写就的,因而论述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虽然很多英文书也被翻译成中文,但是一方面中文版相对滞后,另一方面翻译版质量不尽如人意,还不如看英文版。


抛弃仪式感
 
现在读书,尤其是读英文书,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了,是一种强调仪式感的消费。


最典型的就是买最新版的Kindle,或者把纸书放在美式实木书柜里。


屯书看上去省钱,其实具有强烈的仪式感。买一大堆放在家里,看着就觉得赚到了成长了,但可能大半都读不完放着躺灰。


还有就是参加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其实光为了参加个读书会在路上堵车的时间就够你读一本书了。
 
如果有钱、有闲、有决心、有毅力、有心情,这些都可以做。但我们是懒人啊。我们只想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把有限的时间都用于葛优躺。
 
举个例子。十多年前我到尼泊尔旅游,到了当地后才发现不好认路。于是我第二天去一家二手书店买了一本Lonely Planet,翻开首都游客聚集区的地图,赶紧顺着图去找厕所。
 
当你要找厕所的时候,你不会想去屯书、等促销打折或者找个机会免费领书,更不会在乎什么场合什么衣服什么工具才能看书。你只想尽快找到那张地图,尽快。
 
发现你需要的书,然后尽快拿到手,才能开启最有效的英文书阅读。


鉴于英文书比中文书贵,能够借到或者免费拿到当然很好,但没必要为此花很长时间。如果我觉得可以为此花时间,那么这多半不是我真正需要的书,我即使拿到也有可能最后不去读。
 
即使BetterRead有英文书漂流瓶活动,我依然要劝读者申请之前先确定这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读的书,而不是为了中选而中选。
 
原因很简单——和别的物品不同,书即使到手也不属于你,只有读过的书了才有价值。


围绕主题,多读几本书

 

在看非虚构类英文书的时候,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主题,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多读几本书,而且是由不同类型作者写的书。

 

每一本书,都是作者基于自己理念构建的一个封闭王国。围绕主题,作者先找个靶子,自行给出定义,拿出论据,然后进行周密的论证,最后得出一个完美的结论。在这个封闭的王国里,作者是无懈可击的。


很多书读的时候觉得很有道理,过段日子又感觉不那么回事情。正因为读者当时被囚禁在了作者的王国里。


同时读几本书,等于打破了这个封闭王国,让不同的思想交锋。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啊。


举例来说,我以前曾经介绍过《心态致胜》这本知名心理学著作。该书引用了美国知名教师Marva Collins的故事,说明她这种“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心态对学生成长具有关键作用。


但是我读了Marva Collins的传记发现,Marva Collins之所以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阅读能力,正因为她很早就教授自然拼读法。现在自然拼读法已经成为全美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而在上个世纪70年代并非主流。积极的态度固然重要,但创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功不可没。


励志故事看上去很爽,但是深究细节,成功的因素绝不只是心态。


我读英文书慢,很长时间都觉得是自己英文水平不够。后来发现是因为自己想得多:作者的建议有什么根据?这建议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呢还是只适合一部分人?我是不是需要实践一下看看?这样边看边想边实践,能不慢嘛?

 

最近,为了解儿童情绪管理方面的问题,我同时看了一本医学教授的书和一本育儿咨询专家的书,发现比看一本书轻松。

 

首先,两本书的观点和建议可以相辅相成。育儿专家的很多建议我都可以从医学教授的学术发现中找到根据。

 

而且这样看书也不枯燥。


学术研究类书籍,虽然看上去很高级,但看起来很累。就像辣椒,一般人光吃辣椒只会流眼泪。而我们常说的干货,比如指南类书籍,就好像大肉。很多人喜欢吃肉,但光吃肉撑得慌。两类书一起看,就像牛肉上撒点胡椒粉,好吃多了。

 

没有必要读完每一本书

 

前段时间,有一位中选读者没有及时递交读后感,理由是“觉得没看完书就写是一种不尊重。”


我感到很吃惊,是否应该首先尊重捐书人和自己的承诺就不要提了,问题是为什么你得尊重这本书的作者?为什么你必须看完这本书?

 

读书就必须看完,似乎很多人都这么想,尤其是在看英文书的时候,因为有强烈的学习目的,看完的需求尤其迫切。


很多如何读书的建议也是基于“先看完书”这一点。为此还要读者回答: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论据和观点?哪些是正确的那些是不正确的?

 

如果是小说,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总要知道结尾嘛。做学问研究,这样审慎周全也很好。


但是懒人看非虚构类英文书,是为解决自己问题读书的。


作者全部的观点和论述,跟我什么关系?看完和自己问题相关的一章,任务就结束了。其他内容有时间再看也行。如果发现这本书没法解决自己的问题,那不看也罢。

 

如果看不下去,一个比较轻松的看书方法是看序言、目录以及结尾。


英文非虚构类书文章结构非常完整,往往会在第一张就会简述论点和论述,每章都会有单章的总结,结尾则会贴心地送上全书的简要总结。看这几部分就能够知道大概了。


如果是通过Kindle买书,Kindle还可以让你免费先看几章。如果作者的论点、论述、语言风格等合胃口,就可以买下来继续看,如果不合胃口,也已经对作者的观点有大致了解了。

 

我见过最干脆的读书就是一位朋友读克林顿自传。


当时克林顿离任不久,人们对于他如何描述自己的那段丑闻都很感兴趣。朋友买到书后,立刻翻到了与莱温斯基的丑闻那部分。出乎意料,在厚厚的自传里这部分内容只占了薄薄一页。然后这本书就被束之高阁了。


真是高效、有目的读书啊。

 

遇到生词马上查字典

 

这点似乎大家觉得很正常。但是在很长时间内,我是不这么干的。因为在中学里,老师总是让我们遇到生词先看下去,然后其义自见。

 

这种方法在看英文小说时很有用。英文小说里往往会出现生僻的很多形容词和副词,但就算忽略也不会影像对小说的大致理解。


不过非虚构类就完全不同了,有时候一个生词不懂会影响对内容主旨的理解,而且这些生词也不是那么容易其义自见。

 

现在我遇到生词马上查字典,感觉方便多了。


Kindle本身是带字典的,直接点击单词就知道意思。但是我还是比较喜欢一边看Kindle里的英文书,一边查阅手机里的字典。


Kindle毕竟是看书的时候才用,手机才是时时随身携带的。用手机查字典,再放进字典里的生词本中,可以利用碎片时间看看生词。不用硬背,多看看就记住了。

 

以我为中心写读后感

 

读完书,是直接放在那里还是写一篇读后感呢?我个人建议是写。

 

因为英文书看得比较费力,看完容易忘记,写读后感能够帮你总结、反思,相当于再反刍一遍。

 

读后感一般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记笔记,就是看到什么或者想到什么就记下来。还有一种就是读完书再写,不仅要总结,还要写写哪些讲得有理哪些讲得不对。


前者只是记录,写起来容易,有助于记忆,最后把所有零散的笔记整理一下就是对书的总结。我经常和BetterRead英文书漂流瓶计划的书友推荐这种写法。


一般的书评文章是后者的做法。但后者其实挺难的。不仅要看完书,还要有读者独立的观点,对于归纳总结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都很高。很多BetterRead英文书漂流瓶中选读者无法完成读后感,多是因为试图在短时间还没有消化书的内容就仓促写第二种读后感。

 

至于我自己,则采取第三种方法——围绕我的问题,联系看的书以及自己的实践来写。这样写读后感比较慢,但收货最大。因为我一般要看好几本书,还要多方比较和实践,才会写下读后感。

 

没有采取第二种方法,原因也就是我之前说的:作者或者这本书和你有半毛钱关系?我不是来推荐或者讨论这本书的,而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应该让书为我所用,而不是我为书而用。


再者,专注于问题本身的读后感才好看啊。有干货,有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再撒上点学术胡椒粉,就是一碗好吃又劲道的香辣牛肉面。


找个小伙伴

 

读书要为我所用、以我为主,但读书不妨找个小伙伴。即使对于不得不看的英文书,也会有不想读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小伙伴的鼓励。

 

以前我对于这种合伙看书的做法是很不感冒的。如果是就某个专题讨论倒不错,但是如果专门就一本书一起读,还要组织读书会,不发言或者没有到场还要罚款等等,也太折腾了。读本书而已,何必搞得和相亲俱乐部或者宣誓大会一样隆重?

 

所以最终我选择了打卡程序。


一方面打卡比较简单方便,不需要花时间赶场地应酬;二方面打卡后每天有手机提醒你,打开程序后还能看到小伙伴发的日记。看到有的人一直坚持读,就觉得好棒呀我也要这样;看到有的人没有坚持读,就偷着乐有人给我垫底了。第三打卡可以自由选择加入和退出,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看的书。

 

现在我在小打卡程序里设立了BetterRead英文书漂流瓶,感兴趣的也一起来打卡吧。


这个主要是给参加英文书漂流瓶活动的读者服务的。所以我会把目标时间定为60天。同时,如果你没有参加漂流瓶活动,但对读英文书感兴趣、希望和小伙伴共同进步,也欢迎参加。



扫码打卡


相关文章

如何读一本书?

英文电子书阅读法

读书六问(BetterRead开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