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照顾耳朵感染的宝宝

 书造千阶梯 2017-04-19
  
  了解耳朵的结构,以及婴儿耳朵和大人耳朵有何不同,有助于你了解宝宝的耳朵为什么那么容易感染,以及为什么正确治疗很重要。



  现在我们就跟着细菌,从鼻子和嘴巴爬上耳朵,看看耳朵感染是怎么发生的。细菌进入鼻子和喉咙,再从耳咽管进入中耳。



  耳咽管连接喉咙和中耳,具有平衡鼓膜两侧压力的功能。如果少了这条管子,你的耳朵会又疼、又胀,就像爬高山或坐飞机时耳朵暂时塞住的感觉。



  除了平衡压力外,这条管子还负责保护中耳,适时的开关,让累积的坏液体和病菌流出。



  婴儿比较容易发生耳朵感染就是因为这条小管子。宝宝的耳咽管不只无法有效开关,而且很短、很宽,跟喉咙相连的角度很平坦。



  这些特征都会让病菌和分泌物更容易从喉咙进入耳朵。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耳咽管会拉长、变窄,跟喉咙相连的角度会变陡,这时候,分泌物想进入耳朵就得辛苦地爬坡了。



  感冒或过敏袭来时,所有的呼吸道和中耳都会有流体累积。宝宝鼻子里有的东西,鼓膜后方也会有。当医生提供“宝宝鼓膜后方有液体”,指的就是这回事。



  这种症状的医学性名词叫浆液性中耳炎。在这个阶段时,宝宝还不会觉得不舒服。然而,耳内有压力的感觉,可能会让他晚上睡不着,变得容易发脾气。



  他甚至可能走路不太平衡 ,因为液体在中耳内四处泼溅,影响到他的平衡感。但通常到了这个阶段,宝宝会看起来好像感冒了。



  这些液体可能会自己流干,加上宝宝体内负责抵抗病菌的细胞会自行消除液体中的病菌,宝宝不久就痊愈了。这是好的结果。



  然而,有的时候,如果耳咽管关闭了,中耳内的液体就陷在那里了。人体运作有一个大原则,就是堵塞住的液体通常会受到感染。



  这些无路可走的液体,就成为病菌的温床,为病菌提供氧分,很快的,液体就成了稠稠的脓汁。黏稠的液体对鼓膜施加压力,产生疼痛,尤其是当宝宝躺着的时候。



  这就是为什么耳朵感染老是在宝宝晚上要睡觉时出现,而到了白天似乎又变好了。疼痛、烦躁及无法入眠是常见的症状,有时还会伴随发烧、流鼻涕及呕吐。



  更微细的征兆包括宝宝吸吮母乳的方式会不太一样,或者不喜欢躺着。把拉耳朵视为感染的征兆通常不太可靠。宝宝本来就喜欢玩耳朵,尤其是在长牙的时候。




  宝宝如何预防耳朵感染



  假设未来一年,耳朵感染的情景在你家一再上演,而且越来越频繁与严重,那么,这在小儿科门诊也是司空见惯的事。以下将教你如何预防耳朵感染和减轻宝宝耳朵感染的严重性。



  尽量延长哺喂母乳的时间


  喝母乳的宝宝不容易发生耳朵感染。



  控制过敏源
  过敏原会使中耳累积液体,而液体是细菌与感染的温床。父母要负起当宝宝过敏侦探的责任,找出宝宝最可能碰触的过敏源。



  最常见的是吸入性过敏—— 抽烟、灰尘和动物皮屑。要特别注意,把宝宝睡眠环境中所有会积灰尘的绒毛玩具全部清除。食物过敏,尤其是对乳制品过敏,也会造成耳朵感染。



  改变宝宝的社交环境
  宝宝身边的小朋友,是不是尽是一些流着鼻涕的小孩?在托儿所的宝宝的确比较容易感冒。考虑把宝宝换到人少一点的托儿所,或者送到家庭托儿所,但他们应该有严格执行隔离生病宝宝或把生病宝宝送回家的制度。



  让宝宝坐直进食
  如果宝宝是喂奶瓶,让他坐直着喝,或者至少斜躺成45度角。这样能减少牛奶或配方奶从喉咙进入耳咽管,造成耳咽管和中耳发炎的机会。



  躺着哺喂母乳很少会引起耳朵感染,这是因为吸母乳时的吞咽方式不同,而且母乳对中耳组织也较不具刺激性。但如果宝宝还是常常发生耳朵感染,那就不要让他躺着吃母乳。



  及早治疗感冒
  注意宝宝从感冒演变成耳朵感染的过程,如果典型的模式是从流清鼻涕,宝宝仍然很快活,进展到流脓稠鼻涕、宝宝脾气暴躁,几天后再演变成明显的耳朵感染,那么聪明的父母就应该知道,要在感冒演变成耳朵感染前,及早带孩子去看医生。



  保持鼻道畅通
  用蒸汽治疗与冲鼻子,帮助鼻涕分泌物流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