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农业供给效率?数据 手机来帮忙

 昵称21572888 2017-04-19


联合国
粮农组织(FAO)于2009年公布了一份报告,预计到2050年时,农业生产力需要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70%,才能满足未来全球约97亿人口对食物的需求。由于全球大部分适宜于耕作的土地已经处于使用状态,总体生产力的增长必须依赖于更高的产量。不过,在世界上许多密集农耕地区,一些重要主粮作物(比如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已经不再继续增长。如何突破瓶颈? 《经济学人》杂志在2016年6月初重磅报道《农业的未来》中提出,数据科学也许是答案之一。


数据科学+手机
农民种田的好帮手

其实以数据和移动设备为基础的农业新技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在印度,已经有400万农民开始看着手机来种田了。10年前,印度农民还是每天都得顶着箩筐挡着烈日在田间辛勤劳作。今天,让我们走进印度的农田,看看这些农民究竟在看些什么……

在印度,孟山都的足迹覆盖大约3200万英亩(1.9亿亩)的农田。这些农田中种植有大面积的Bt抗虫棉、各类杂交玉米和蔬菜。如此广袤的耕地,如此丰富的作物品种,农民们应该如何管理它们呢?又需要哪些帮助呢?

孟山都公司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Michael Frank的回答是:


农民需要更好的工具,更好的种子,更好的信息。而为了给予农民这些,就需要应用到数据科学。数据科学能帮助农民更准确地理解“如何投资”。这些数据告诉他们需要多少肥料和种子,耕种的种植密度是多少,用什么作物保护产品。数据科学在未来会成为大有用处的综合性工具。




基于数据科学,孟山都专为普通农民打造的信息分享平台在印度得到应用。考虑到手机是一种理想的信息交流工具,并且在印度乡村有较高的普及率,孟山都在2010年开发出第一种面向农民的免费信息服务平台。这个现如今被称为Monsanto Farm AgVisory Service (MFAS)的平台自投入使用至今,已经从最初的1万注册用户增加到400万,仅在过去两年间就增加了超过200万用户。它是一个创新、互动的信息平台,从选择合适的种子到为农田做耕作前的准备、天气预报、更多种田的建议,可谓是应有尽有。



从耕种到收获
一路有小孟陪伴您

在平台上注册后,用户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如名字、手机号、村庄、年龄、教育证书、农田规模、土壤种类、灌溉状态、不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耕种日期等。随后,注册的人就能在手机上收到以当地语言录制的语音建议。例如,种植玉米的农民,每4-5天就能收到一个提醒,从11月初的耕种期一直到2月中的收获期,都有小孟陪伴在身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