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武帝·皇权的逻辑》018

 藏于不敢 2017-04-19

 

09:残酷资源整合

 

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上来看,或许匈奴人远比汉民族,对中国有着更充足的权力主张。

 

说起这匈奴人,其来历杳不可考,他们是来自于中亚草原的游牧者,周初时称为鬼方,继称为严狁,后又称为犬戎。我们能够在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中发现他们那飘忽无定的影子,据希罗多德记载,一支斯基泰人的小股武装力量于公元前750年间进犯俄罗斯南部的乌拉尔河,并尾随其后追逐逃亡的当地居民息姆米里人,结果这伙追击者却因为迷失了方向,而进入了亚述王国并以他们那强大的武力为亚述王国带来了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噩梦。

 

此后,这伙异乡人在亚述王国遭受到了覆灭性的军事打击,其主要军事首领尽悉阵亡,他们被迫翻越了高加索山,逃回到了亚细亚这些印欧族裔的野蛮人所到之处带来的是无边的恐怖从迦帕朵西亚到米底亚,从高加索到叙利利,他们的骑士无所不在,当他们蜂拥而入进入鄂尔多斯北部的时候,中华帝国的诸候邦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险。

 

这些印欧族裔的武士,不无惊讶的发现,他们来到了一个天然的栖息宝地,在这片土地上,对于中亚草原的游子是不设防的。徜若他们愿意,完全可以从欧洲的莱茵河畔策马,一路俯冲抵达渤河之滨。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这些印欧骑士就对中华帝国发起狂烈冲击。所以孔子曾说:微管仲,吾披发左衽。意思是说:管仲啊,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如果不是他发起尊王攘夷运动,号招天下诸侯对抗那些恐怖的印欧骑士,中华帝国,早在春秋时代就灭亡了。

 

当西汉时代的中国徘徊于封建与极权两种制度之间的时候,长城外那些早已忘却自己来的斯基塞人的后裔,正在雄心勃勃的策马迎风,从亚述王国时代开始,他们已经在这里居住了两千年之久了,西汉王朝那纷繁如雨的内部冲突与杀戮,激起了他们的万丈雄心。

 

楚汉相争时代,给了这些异族人以机会,而且他们也没有浪费掉这难得的契机当刘邦称帝长安的时候,就立即感受到了来自于塞外的那冽冽森寒。为了扫除后患,刘邦不惜亲自出征,结果困于白登,险些有去无回。

 

到了吕雉乱政,匈奴人更加肆无忌禅,他们甚至以书信挑逗吕后,而吕后唯有苦笑,居然是一筹莫展。

 

然而汉武帝的到来,彻底摧毁了他们的梦想。

 

甚至也摧毁了他们的未来。

 

即使是穷兵黩武、险些将西汉王朝拖到亡灭境地的汉武帝都没有想到,他甚至间接的摧毁了远在地球背面的无数个古老帝国。

 

不是汉武大帝英明神武,而是他那缺德带冒烟,看别人过舒服日子就全身不爽的邪恶天性,使得他成为了中华历史上独一无二,能够担承重任,于两个民族的残酷对决中完成最艰难的资源调度,彻底击溃匈奴,并为汉民族赢得数千年之久生存空间的不二人选。

 

简单说,这场残酷的战争,双方都需要调度无穷无尽的资源,哪方面在资源调度上面力有不逮,就会彻底丧失机会。

 

而战争资源调度这几个字,写起来四平八稳,但却是字字血,行行泪。在这几个字后面,隐藏的是无数黎民百姓的绝望哀号,隐藏的是无数百姓的累累白骨。

 

——战争,是人类的天然属性,同时又是最反人类的。因为人类的天性追求安逸,追求幸福。而战争,却意味着毁家灭国,背水耗战。很多情形下,战争打的不是哪方面英明神武,而是哪方面更不想活了,一意求死的纠缠不休。但没有人愿意卷入这彻底的绝望之中,这就需要如汉武帝这种人,强行把所有人拖进来。

 

在未来的民族空间争竞中,汉武帝,他必须要完成这样一件工作——他能够,让那些天性追求安逸的人,不得不硬着头皮上战场。让那些天性求生的人,不得不去辗死沟壕。无论有多少文学作品美化战争,但其反人类的残酷本质,是无法改变的。

 

汉武帝,这王八蛋竟然完成了这项工作,击败匈奴,为汉民族赢得永世荣誉,所以后人世世代代感谢他,他也因此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汉武大帝!

 

那么,他又是如何完成这项残酷工作的呢?

 

后续的战争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汉武帝,在战争资源枯竭的情况下,号招广大青年行动起来,去西域边陲,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去塞外开疆拓土,建功立业。许多逃亡的罪犯纷纷响应这一号招,跑来领授出使符节,自行招募人马组成使节团,赴西域抢劫烧杀——这些亡命之徒大多数一去不回,死于西部那漠漠风沙之中,但也有许多人或是击崩了边塞的小部落,更或者是沟通了更多的邦属与中国建交。等到这些人捞得盆满钵满回来之后,汉武帝就秘密唆使他们大行作奸犯科之事一旦他们坠入法网之中,汉武帝就将他们的家人全部下狱,准备满门抄斩除非,这些人愿意再赴边陲,以建功立业换取家人的性命,那就另当别论了。

 

封狼居胥山,禅姑衍。至今思之,仍然令人荡气回肠。

 

任何时候回顾瀚海黄沙,都能够让人感受到那豪气冲宵汉壮志凌云天的雄浑气魄。

 

这辉煌而宏大的史诗事业,是需要付出惨烈代价的!

 

一个民族为了自己的生存空间需要付出多少,需要多少忠义志士的血和泪,超出后人想象。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为了自己的民族,他们所付出的不唯是生命和鲜血,还有那永远也无法诉诸他人的泪水与委屈。

 

也只有心如铁石,阴毒焉坏的汉武帝才有可能完成这桩不名誉的伟大壮举

 

而这就意味着,汉武帝不唯是要对匈奴异族宣战,同样也对天下百姓宣战。他必须以残忍邪恶的手段,摧毁百姓的平静生活,让他们求生不得,不死不得,再借助残暴的权力体制,强行把天下百姓,送上战场。如此无止无休的纠缠,最终彻底击崩匈奴人的心理底线,为汉民族赢得战争。

 

当这场空前的民族大对决开始,所有的人,都沦为了汉武帝手下的无生命单元,要为他那残暴而偏激的个性,付出牺牲。

 

——很可能,这就是汉武帝拒绝救助遭遇水灾的天下百姓的原因。他是在为行将到来的惨烈战争,准备人力资源。他必须要保证,当战争爆发,帝国必须要有充足的生之无趣的百姓,能够被他强拖到战场上去。

 

即使,他不曾这样想过,但他的确是这样做的。

 

10:权力的美食

 

帝国进入战争预备期,人性突然变得残忍暴戾,最先察知天下之变,是盘踞在信息尖端的汉武帝和丞相田蚡

 

这就意味着,他们两个最不喜欢的人,要倒霉了。

 

先动手的是田蚡,他精心的选择了自己的下刀目标,魏其侯窦婴沦为牺牲。

 

说起窦婴这个人,唯有让人叹息连连。他是死掉的窦太后的堂侄,但因为忠心维护皇家权力,惹怒了窦太后,将他开革出窦氏族门,不再认可他。自始至终,窦太后都将其视为对手,打击起来不遗余力。

 

失欢于窦太后,却又未能获得汉武帝的赏识,这是窦婴最大的悲剧。

 

汉武帝刚刚即位时,就以儒家学者赵绾王臧为先锋官,高举独尊儒术的思想战旗,向窦太后的黄老阵营发起攻击。但攻击失败,赵绾王臧下狱自杀,而担任丞相的窦婴,和出任太尉的田蚡,统统被解除职务。

 

田蚡是汉武帝的亲娘舅,汉武帝对他有求必应。所以田蚡虽然没有任何官职,却天天坐在汉武帝的身边,行使着没有明确职务的丞相实权。而窦婴就惨了,窦太后不认他,汉武帝不搭理他,总之是落得个两头不是人。

 

于是,昔日依附在窦婴门下的势力之辈,纷纷改换门庭,投靠了田蚡

 

田蚡,以前也曾是窦婴家里的仆役,在窦婴脚下,受过无数的腌胙气。所以田蚡呢,得势之后,就越看窦婴越不顺眼,一直想找个机会,整治一下窦婴。

 

这时候窦婴门下,从者星散,只余下一个叫灌夫的莽汉,与他相依为命。

 

灌夫,本姓张,他的父亲曾经是西汉开国功臣灌婴的家臣,因而改姓灌。

 

灌氏家族,俱是战场上能拼能打的猛汉。七国之乱时,灌夫的父亲担任校尉,而年轻的灌夫,则率了千人追随父亲横行沙场。交战中,灌夫父亲战死,按说灌夫应该扶枢归乡。但灌夫慷慨激昂的表示:爹死事小,皇权事大,我要为爹报仇,亲手斩杀吴王首级以谢君恩。

 

然后灌夫真的披上铠甲,就要出战。军中人多以为他神经不正常,不肯追随他,只有两个人,还有灌夫家的几十个奴隶,手提刀斧向着吴军的阵营冲锋。这伙人疯了一样杀入吴军之中,直杀到大旗之下,追随灌夫的两个人,和所有的奴隶,统统被吴军杀死,只有他一个人平安归来。

 

灌夫因此战而成名,汉景帝很欣赏这种直心眼的汉子,就让他做了中郎将。但灌夫是个不管不顾的爆脾气,没多久就因为暴力行为太严重,触犯刑律而丢了官。

 

此后,灌夫搬家去了长安,前前后后做过些无关紧要的官职,到了汉武帝时代,他终于闯出了大麻烦。

 

有一天,灌夫和窦太后的弟弟喝酒,喝着喝着,灌夫就喝高了。喝高了灌夫,是六亲不认的,管什么窦太后的亲爹还是弟弟,不管不顾,他揪过对方,劈头盖脸就是一通爆打:太后弟弟算个卵?就算是个卵,也要把你卵籽打爆。直打得窦太后的弟弟半死不活,哭喊救命。

 

史书记载称,汉武帝喜爱灌夫这种莽汉,害怕窦太后杀了他,就让灌夫去北方的燕国作国相——但另一种可能是,汉武帝掩护灌夫逃走,目的只是为了让窦太后抓不到殴打弟弟的凶手,存心给窦太后添堵而已。

 

灌夫不唯是脾气爆烈,他的人品也很成问题。史书上说,他家资豪富,食客数百,就在田园中修筑堤塘,引水灌溉农田。他的族人与宾客恃仗他的势力,横行不法,为非做歹,让颖川地方饱受蹂躏。

 

因为憎恨灌夫,颖川儿童唱起一支儿歌:颖水清,灌氏宁。颖水浊,灌氏亡。意思是说,等到颖水浑浊的那一天,就是灌氏灭族之日。

 

公元前132年,黄河泛滥,颖水突然间变得混浊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