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旨在介绍三种独特的高效阅读方法,尤其是后两种,有着极强的操作性,值得仔细阅读。 注:本文只介绍非小说类的阅读技巧。 关键词: 排序 复读 笔记法 图书馆 “脏东西” 照例,我们第一段应该引入一个情境代入,以证明“你的阅读方法很差劲”,所以“你要用我的这个方法”,哎呀,我就不搞这些啦,直接开门见山吧:要高效阅读,选书很重要,在选书这个环节里面我强调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情----排序;要高效阅读,阅读方法也很重要,于是我介绍了三种方法,等你去阅读吧。 选书方法五花八门,我不想把这个过程搞得太复杂,大家爱怎么选就怎么选,谁还没有个书单啊? 本文,我要强调的是一件比找书单更重要的事情,就是:你怎么处理这些书单?我的答案是:你最好对它们进行动态排序。 我很懒,直接黏贴以前的文段: 我们在学习和进步过程中,新的方法、新的原则会不断地被吸进大脑。对于这些可能会影响我们行为效率的“新东西”,我们最好先问一问:新进来的那位,你算老几。我们做事情,不是因为方法新颖我就需要你,而是因为你有效率我才需要。 让新进来的东西进入动态排序系统----这就是你要做的,我们要选择最好用的、最高效的那一个。
排序真是意见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阅读,很多人遇到一本就读一本,读完再找下一本,话说你这样我一点儿也不反对,那是你的自由。
我只是同时想告诉你,如果你想要更好地享受读书这件事,那么你最好这样做:你开始先收集个50本的书单,让它们按照你的读书标准进行排序,比如从幽默到不怎么幽默,排完序之后,你只要先从你最喜欢的那本开始读起来就好…… 之后你新近的书目,也让它乖乖服从同样的排序原则……即便你是按照“喜欢”的标准来读书,那么自然也要从目前你“喜欢排名第一”的那本书开始读起,如果不这样,你最喜欢的那本书可能永远也轮不到阅读的机会。 面对一本书。该怎么读?
好书读一遍不可能掌握精要,第一遍你只能跟着作者思路走,反过来说如果一遍就够了,那这本书也不值得研读。我说的是具有思想性的非虚构类书籍,但也不是经典的学术名著,所以再好也没必要读三遍。两遍正好。而且最有效率的办法是读完一遍马上再读一遍。 思想类书籍:思想强度4星以上(按5星算) 。这里的「复」指的是二次阅读的意思。两步: 1.粗读 第一遍是正常通读,只要放松地欣赏作者的精妙思想和有趣故事即可。不要追求读的快,值得时不时停下来思考一下的书才是好书。
非思想类书籍:思想强度2~3颗星 这种书的思想含量不高,但会有一些亮点,所谓干货?两步:
注:以上的思想强度只是一个相对估摸的概念。 本方法来源于个人实践,亲测「有效过头了」。两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