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需要呵护; 文明,需要守望。
4月15日, 中国首个以省级官方主导, 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程—— “文明守望工程”, 在山西省介休市张壁古堡启动。 此举, 对中国各地如何凭借社会力量保护文物, 具有借鉴意义。 启动仪式上,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长治市政府签订“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支持长治市人民政府保护元以前古建筑框架协议”、临县人民政府和吕梁古兵器博物馆签订了“合作创建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协议”、中北大学和太原市崛围山文管所签订了“中北大学、太原市崛围山文管所合作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协议”。
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宁立新介绍说,山西是文物大省,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国有可移动文物320余万件。另外,还有许多文物收藏或者散落民间。文物资源丰厚,保护任务繁重,拓展利用空间广阔,是山西独特的省情。
“丰富的文物资源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巨大挑战。面对繁重的文物保护任务和利用拓展需求,仅靠各级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长期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切的认识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是推进我省文物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宁立新表示。 2017年3月11日,山西省政府印发《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旨在进一步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企业家、社会热心人士、当地居民等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文物修缮、捐赠、看护巡查、展示利用、文化创意、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文物保护新机制,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文明守望工程”主要从九个方面进行推进:
通过“众手搭”项目,不断创新宣传方法,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文物工作的良好氛围。
通过“巨手擎”项目,鼓励基金会、民间机构参与,引导企业和社会人士出资、集资、认领认养文物建筑,推进文物建筑维修开放,开展文化旅游;
通过“妙手集”项目,鼓励和扶持创办特色博物馆、纪念馆,发挥其展示、研究、教育功能,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
通过“巧手创”项目,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打造一批有山西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创产品,形成有影响力的文创企业;
通过“千手护”工程,鼓励城乡居民通过日常养护、看护巡查、反馈信息等方式参与保护文物,形成当地群众、文物保护员、文物部门的工作合力;
通过“小手托”工程,培养青少年对文物保护的兴趣爱好和文物保护意识;
通过“顺手帮”工程,扩大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拓宽参与途径;
通过“联手助”项目,鼓励文物捐赠,促进流失文物回归;
通过“携手援”项目,促进文物保护国内外交流合作,提升我省文物保护工作水平。
截至目前, 山西省文物局与工商联联合, 发出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通知, 并公布了首批252处, 可供社会力量选择的文物建筑保护项目, 已有42家民营企业和个人报名参与, 31个文物建筑认领认养项目已经确定, 还有部分项目正在协商中…… (文章来源:山西晚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