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罐疗法: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昵称42066934 2017-04-20


什么是走罐疗法?

走罐疗法是拔罐法之一种。

走罐疗法是拔罐法之一种。

走罐疗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变部位涂以适量润滑剂,借热力排去其中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然后,用手推动杯罐在病变部位来回滑动,从而使皮肤产生潮红或郁血现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走罐疗法有哪些好处?

根据《伤寒》“太阳主表”、及“五脏之腧出于背者”的理论和民间用拍背法治疗外感疾病的启示,采用背部走罐疗法治疗急性风湿痹症及痢疾、腹泻、感冒等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走罐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解除疲劳、增强体质。同时,走罐可以改善皮肤,增强肌肉耐力和胃肠蠕动,缓解便秘。

对于免疫力低下、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来说,不妨用走罐在家做保健。

走罐疗法操作手法

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润滑油,再将罐拔住。

然后用右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在罐口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循着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走罐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斑时,才将罐起下。

走罐疗法一般分为局部走罐和循经络走罐两种:

局部走罐: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较小范围的上、下、左、右旋转推行。如肩周炎,可以在肩部作顺逆时针走向的缓慢旋转。

循经走罐:以与病变相关连的经脉为主,进行较大范围的循经走罐治疗。如腰肌劳损,即循经过腰部的督脉经和膀胱经作上下往返移动的走罐治疗。

● 走罐的时候,大体按照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先走阳经后走阴经的顺序来做;

● 走罐时先不要吸的太紧,尽量松一些,让受术者感觉到有刺激量,又正好能承受的力度为宜,然后随着皮肤的潮红程度而逐渐的加大压力;

● 在用手推罐与拉罐的过程当中,手上是要用劲的,是用劲把真空罐压紧了再走动的,这样走起来就不会那么痛的了;

● 走完罐后,用纸巾处理皮肤上的药液,注意是用手把纸巾压在皮肤上吸的,不是用纸巾擦的;

● 把药液吸完后,赶快的穿好衣裤保护温度,这也是很重要的。

● 进行元气归位,这个很重要,不可忽视。

什么是不适合走罐?

1、皮肤有过敏、溃汤、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使用本法。

2、年老体弱多病者,慎用本法。

走罐疗法注意事项

1、本疗法应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之部位,走罐前,在罐口或皮肤上涂上凡士林之类的润滑油,一是便于推动,减少疼痛;二则避免皮肤损伤。

2、推罐时,动作缓慢,用力均匀,要求罐口有一定的倾斜度。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这样上、下、前、后、左、右地移动,就会产生较大的阻力。

3、走罐疗法宜选用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圆、厚、平滑,最好使用玻璃罐。

欢迎关注微信号:zhenjiupx 或者添加个人微信号:13584019959 咨询中医相关课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