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儿防老,中国式亲情绑架

 薇多丽雅 2017-04-20

最近,一条被顶上微博热搜的新闻,引发了关于养儿防老与父母恩情之间的巨大争论。

故事大概是这样:

61岁的张勇夫妇,10年前为了送女儿出国留学,卖了110平米的房子,换了70多平米的房子,满足了女儿的愿意。他们对女儿的要求是:不能找外国人做男朋友,更不能嫁给外国人,毕业后要回国工作。

结果女儿不仅留在美国工作,还要嫁给外国人。张勇“断绝父女关系”的威胁并不见效,他对记者感叹:“子女有自己的梦想是好事,但也要考虑父母的感受啊。我现在真很后悔当初送她出去读书,这是这辈子最错误的决定。”

张勇说,他现在的感觉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为别人培养了一个女儿。如今,他最犯愁的是:如果和唯一的女儿失去了来往,这剩下的几十年可怎么过?“将来我们老两口老了谁来照顾?”

养儿防老是不是自私?父母对于子女是否有恩?“孝顺”是不是以爱为名的道德绑架?父母应该如何做父母?

这一系列问题抛在微博这个舆论漩涡中,迅速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养儿防老,中国式亲情绑架

养孩子不应该是一场捆绑交易

养儿防老,就像有些人把培养孩子称作教育投资一样,充满了对高回报的期待,以及功利的味道。

其实,像张勇夫妇这样的父母在中国有很多。我这么爱你,我卖房子让你去国外读书,你怎么可能不听我的?你怎么可以不回到我身边?然而,这到底是爱还是控制和索取呢。

麻烦回想一下当初,我们为什么要孩子?想要留下爱情的结晶?传宗接代?亦或是养儿防老?曾经看过一段很让人感动的答案:“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用替我争门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我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ta同行一段……”

生儿育女,那是我们做父母的自己的选择。既然我们选择把他们生出来,我们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就像一位德国女诗人所说的“我爱你,与你无关,它只属于我的心。”对于孩子,我们也莫过于此。我们深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不辞劳苦地付出,我们心甘情愿、甘之如饴。但是这份付出,应该是与孩子无关的。

养儿防老,中国式亲情绑架

亲子关系的纽带不应该是“恩情”

其实,养儿防老的背后逻辑,不过是父母觉得对子女有天大的恩,子女长大后报恩,父母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胡适在《我答汪先生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想这个孩子并不曾自由主张要生在我家,我们做父母的不曾得他的同意,就糊里糊涂的给了他一条生命。他既无意求生,我们生了他,我们对他只有抱歉,更不能市恩了。至于我的儿子将来怎样待我,那是他自己的事,我绝不期望他报答我的恩,因为我已宣言无恩于他。

虽然“父母到底对孩子有没有恩”这一问题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但现实是,即使我们怀揣着父母无恩论,大部分人也会主动的去赡养父母。

因为维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东西,从来不是恩情,而是爱。恩是道德,而爱是情感。恩情是道德约束,爱才是发自内心。当孩子真正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爱”,肯定也会不由自主的去分享自己对他们的“爱”。

养儿防老,中国式亲情绑架

教育孩子不应该以牺牲自我为代价

张勇夫妻在教育上犯得最大错误就是:没坚持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孩子出生后,以满足孩子为核心,情感上依赖孩子,霸占孩子,不能容忍孩子在情感上的独立,把她的恋爱看做是对自己的背叛。

其实,没有自我的父母更容易溺爱孩子,这像是贿赂。他们将无原则满足孩子的要求,以为这样更能留住孩子。本身并不算富裕,却卖房满足孩子的大学梦,这就是无原则,无理性的决定。他们年轻时没自我,心理上从没有自由自主过,却用这见识去限制孩子。心理稍微正常的孩子,发展出一点能力的孩子,第一反应都会是抗拒。孩子在国外看到了自己从未拥有过的自由,不愿回国自然在所难免。

另外,最可怕的是他们竟然向媒体哭诉孩子“不孝”,自己教育投资失败。如此这般,得到的或是自己成为笑话,或是愚蠢的舆论摧毁自己的孩子。到底哪一点有益?

如果爱你的孩子,那就让他成为一个自由人,这样他才能回报自由人的爱。而不是以恩情来强迫他们养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