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少游书《唐鲁郡颜文忠公新庙记》碑

 枫馨斋 2017-04-20

《鲁公庙碑》全称为《唐鲁郡颜文忠公新庙记》。宋哲宗元佑七年(1092年)刻石。碑连额高2.7米,广1.37米。正面为秦观(1049-1100)所书。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人。工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书法,专学钟王,楷书姿媚,遒劲可爱。故苏轼说:“少游书,有东晋风味”。碑文为曹辅所撰,碑阴由米芾撰并书。

难能可贵的是此碑由宋代两大书法家名家所书。秦观书法遗迹除少数碑刻以外,只有江苏省高邮之“文游台”秦邮帖和寄畅园法帖中的墨竹诗帖。墨竹帖是行草,书法功力堪比苏轼、黄庭坚。此碑是楷书,明显受王羲之的影响,字数是他存世碑刻中最多的,非常的珍贵。

但此碑又与其他宋碑有着明显的不同。所谓篆额只是分两横行写在碑的上端,而不是写在刻有螭文的碑额之上。这种题写碑额的格式在我国碑刻中是不多见的。

从碑文内容看,此碑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旧唐书》称颜真卿为“琅琊临沂人也”,颜真卿自己书写的《颜勤礼碑》也直书“琅琊临沂人也”。到底在琅琊临沂什么具体位置呢?秦观所书写的“颜鲁公庙碑”告诉我们,“唐鲁郡颜文忠公有庙在琅琊之费,距县治东五十里曰诸满村”。这个诸满村在曹魏及西晋时的行政划分属于华县名孝悌里,北齐时属费县,隋唐时属临沂县,北宋时复属费县。行政归属虽变但地理位置和文物遗存却未变,还有地面上封土大冢一直保留到“文革”期间。被当作“四旧”破坏时出土了西晋“泰始八年”和东晋“太和”字样的墓砖。从而说明了此古墓是西晋东晋时代的墓葬。从“颜林”的意义上也当推为始迁琅琊之始祖颜盛(或其子颜钦)及其家族的墓地。碑文也确实告诉我们北宋时代尚有颜氏家族居住在诸满村,有名字可查的有九世孙颜温和十一世孙颜安上。县《宋史》明确记载,元佑六年,朝廷诏下沂州费县颜真卿墓载入祀典。

碑文中还告诉我们已有的颜鲁公庙是在诸满村。只是因为“室宇卑陋,岁月将圮,祀典弗著,神不顾飨”,才由其十一代孙颜安上自费购地于费县城东建新庙。这说明费县之颜鲁公庙是由诸满村迁至城东的,于北宋元佑六年(公元1092年)建成,次年即立此名碑,已有905年的历史了。而碑阴米芾的题字是在北宋元佑三年(公元1089年),这要比秦观书写的此碑的时间早了三年。

米芾所书之碑阴共18行,每行26字。米芾会写各种书体,此碑用颜体书写,在诸多米书中所仅见,故为研究米书的重要资料,所以早被古代书家所重视。清初孙承泽在其所撰《庚子销夏记》一书中这样写道:“米老为鲁公书碑阴即用鲁公书法,奇宕可喜,至碑中谓杞欲害公之人而不能害公之仙,其说亦新,余以为杞能害公一时而不能不予公以千古,固无论公之仙与不也。”

另一清初书家王澍在其著作《虚舟题跋》中对此碑作过详细的考证。文中说:此碑《吴兴掌故录》及《归安邑志》皆云在湖州府学,盍公当刺湖州故湖州宜有碑。米元章游吴兴适睹郡人新公之祠,因得睹公之像而作是碑,然吾友裘思芹为归安令,遍访湖州并无此碑。阳褚千峰云:“碑在今山东颜庙,鲁公为颜氏巨擎颜庙固应有碑,然元章记必非妄语,意当时湖州亦有一石不知毁自何年耳。”这段文字非常重要,它说明了米芾所书碑阴是从湖州鲁公庙碑摹刻的,和秦观所书碑阳时间相差三年完全合乎情理了。直到如今此碑在湖州亦无下落,襄阳米公祠亦无摹刻或拓本。同时北京图书馆所藏此碑之拓片亦是山东费县之碑,足见此碑之珍贵了。再就是文中提到陕西阳人褚千峰介绍过此碑。褚千峰名峻,是清初有名的访碑专家。在康熙年间访遍全国各地名碑,写成了《金石经眼录》一书。书中写他到过临沂和费县,著录了临沂的汉碑《陈德碑》(后人考证此碑不真,当另作考证)和宋碑《颜鲁公庙碑》,并将此碑介绍给王。对此碑著录的更为详细的著作还有清朝人王的著作《金石萃编》。临沂的地方志书有《沂州府志》和《费县志》,特别《费县志》记载的更加详细。

这一名碑历尽沧桑,至清康熙年间被褚千峰访得并介绍给诸书法家及研究碑刻诸名家,写入他们得著作。但“文革”中在劫难逃,被当成“四旧”而彻底毁掉了。幸有拓本传世。北京图书馆藏有乾隆后拓片;费县文管所藏有清末整拓本。秦宝庭先生的《淮海集研究》一书中也有详细的记载。1997年费县重刻此碑,还出版了一本碑帖。


碑文如下

唐鲁郡颜文忠公新庙记

左承议郎尚书职方员外郎云骑尉赐绯鱼袋曹辅

明州定海县主簿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秦观书

左宣德郎知开封府雍丘县同签书兵马司公事邓礿篆额

唐鲁郡颜文忠公有庙在琅琊之费,距县治东北五十里,曰诸满村。室宇庳陋,岁月将圮,祀典弗著,神不顾享。元祐六年,洪农杨君元永为邑之二年也,建言于州曰:“按祭法,能御大灾,能捍大患,则祀之;以劳定国,以死勤事,则祀之。方鲁公守平原时,禄山逆状未萌,公能赜其端;及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与其从兄常山太守杲卿,首倡大顺,河北诸郡倚之以为金城,可谓‘能捍大患’矣!其后为奸臣所挤,临大节挺然不屈,竟殒贼手,可谓‘以死勤事’矣;今庙宇不能芘风雨,愿闻诸朝,少加崇葺,俾有司得岁时奉祠。知军州事安定梁侯彦深下车未久,起废更弊,州既以治,睹是举也而乐之,即具以闻。太常议典礼以上春官氏曰:‘宜如请’。”公之远祖青、徐二州刺史盛,始自鲁,居于琅琊之临沂孝悌里,故今子孙在琅琊者众。其十一世孙安上者,言县,谓庙地僻左荒棘,跨岭谷绝河涧者六七而后至,祈自出缗钱买地祊河之东,以徙置之。庶几子子孙孙与其邦人奔走承祀弗懈,是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庙成。杨君以书抵京师,曰:“史氏称颜公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其信然。今庙碑将立,无文以刻之,惧不足以表忠义,劝来世,夫子其毋辞焉”。余考颜氏,盖出于邾武公之后,武公字颜,其子友,别封,为小邾子,遂以颜为氏。孔子之门人,达者七十有二,而颜氏有其八,回以殆庶几得《复》之“初九,不远复,无祗悔”之义以为门人之冠。其后,衣冠不绝,间出闻人。然则公之知义、明信、道笃,其渊源有来矣。夫人之于死生之变亦大矣!而君子处之裕然得其所者,盖有以权义之轻重而已!若夫义有重于生,则不必幸其生;生有重于义,则不必致其死,故曰非死之难,处死之难。若鲁公者,学行内外充衍闳肆,以发见于事业,非独一时奋不顾身死以取名。故前抗禄山之师,后拒希烈之命,不惑于死生之际,而以明君臣之大义,可谓真知轻重大丈夫者哉!百世之下,闻其风者,虽乱臣逆夫,将消缩摧沮,不复牙孽于其心矣!杨君欲发明公之义烈以诏后世,不诿于文学之士而猥以见属,岂以余为知言哉?乃为志其事而系之以铭,铭曰:

屹屹鲁公,刚实积中。学奥问博,涵演扩充。孝友施家,发为公忠。直道以行,孰顾我躬。谗口□,往齿其锋。禄山一呼,逆焰炽天。炎于崑冈,沸于百川。杯水舆薪,势且莫抗。屹屹鲁公,忠诚是仗。大义凛然,奋裾首倡。一清土门,数斩伪将。十有七州,同风顺响。力穷功隳,英声独畅。屹屹鲁公,不戒于刚。婉娈媢嫉,假手虎狼。公在□,得困之义。有严分守,卒遂吾志。屹屹鲁公,风于百世。太山之祊,鲁庙翼翼。孰作新之,守令其职。□祀苾芬,子孙是食。惟庙暨孙,有圮有息。屹屹鲁公,与山无极。九世孙温右通直郎知沂州费县事杨元永立石右承议郎通判沂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云骑尉绯鱼袋常士温右朝散朗知沂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上轻车都尉绯鱼袋借紫梁彦深元祐七年四月二十七日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