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流人物】国士无双秦少游

 枫馨斋 2017-04-20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1049—1100),高邮武宁乡左厢里(今三垛镇秦家垛)人。元丰八年(1085),37岁中进士离乡而入仕途,初调蔡州教授,后为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宣德郎。绍圣初,坐党籍,46岁时踏上了一贬再贬的苦旅,道经家乡在邵伯与亲人别。他初贬处州酒税,又贬徙郴州,续编管横州,再流徙雷州。直至52岁奉旨放还,客死于广西藤州光华亭。有《淮海集》等40余卷著作传世,为宋代婉约派词宗,以风流倜傥、文才盖世而留芳青史。

年少好学 奋发上进

秦观15岁,丧父。他守孝三年,读了很多父亲留下的书。此后一度时期,他与世俗滑稽人交往,疏于读书。两次落第后,又发奋读书,但记忆力不及从前,他在读“经”、“传”、“子”、“史”时,把文章精辟内容一一摘录下来,分订成册,题名《精骑集》。

元丰三年(1080),闲居在家的秦观常乘一叶扁舟,顺邗沟南下,到扬州探幽访胜,泛九曲池,访隋陈迹,入大明寺,饮蜀井水,上平山堂,折欧阳所种杨柳,诵其所赋诗词,为之感叹。是年,秦观作豪气如虹、浮想连翩的《望海潮》,丝毫没有女郎诗的纤巧,倒有几分东坡词的豪放。这与他当时追慕、模仿苏轼诗词有关。在此,亦留下秦观的“淮东第一观”的赞誉。

婉约词宗 为文璨然

被称为“千古才子,一代词宗”的秦少游,在宋代以婉约派独领风骚而享誉文坛,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他的词作,尤其是贬谪南迁后的词作,在其婉约派的意象与风格中,亦彰显着他颠沛流离时的气骨高道,显示出他的愁怀如海、情感横溢和多才多艺。他以词最为杰出,自辟蹊径,卓然名家。而他的政论和历史人物评论,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颇为可观。他向哲宗皇帝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的30篇策论,涉及国家大事和民众疾苦,很有独到思想。其诗、赋、书法,各有特点,自成一格,亦为世人所称道。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在秦观的词中,“愁”意特浓烈,在他的许多名句中都可以看到“愁”情笼罩的痕迹。这跟他屡遭贬谪、到处飘零是分不开的。他所抒发的坎坷人生的悲哀和离情别绪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北宋党争激烈的社会写照。

秦观的诗在《淮海集》中共五卷,数量不多,亦不如他的词。但是他的早期诗作清新、绮丽,如花含苞;被贬至湖广后,他的诗作凝重、高古,具有特有的愁情或逆来顺受的苦趣、豪兴,以致使人分辨不出有些诗是少游还是苏轼所作。他的诗论也出语不凡,将杜甫推崇为“诗圣”,有历史记载的,他是第一人。秦观的赋不多,以《黄楼赋》最有名。而他的书法传世不多,做秦观帖时尚未出仕,文游台的碑刻中亦存有他的书法。同代人认为他的书法行笔秀气,可以肩比古人。

历代评说 誉声连翩

从苏轼称赞秦观所作《黄楼赋》有屈原等人风姿,到王安石夸奖秦观的诗作“清新妩丽,鲍谢似之”;从黄庭坚赞扬欧阳永叔、王介甫、苏子瞻、秦少游的文章无气象衰倦之语,到当代汪曾祺称文游台就是秦少游的台,可谓历代评说佳誉有加,尤其是令高邮人为其自豪;显然,少游为人为文,已有公认。他的作品真实地显现了他的个性和身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和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艺术上也有许多可借鉴之处。高邮自古至今,在全国影响最大的人物,首推自然是秦少游。1985年在高邮举行纪念秦观等宋代群贤聚会900周年活动。1986年和2005年在高邮分别举行了全国第一届、第五届秦观学术研讨会。著名学者、诗人、教授顾毓琇为第五届学术研讨会题词“淮海清茶”。

芳踪遗风 薪火相传

以词作著称中国文学史的秦少游成为无双国士,终古岂止文台?由于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其服野,其行方,其言文,其神昌,加之屡受攻击,迭遭贬谪,人生苦旅,命途多舛,在他52年的事业轨迹和人生履痕中,在不少地方不同际遇之中,留下了许多难以泯灭的芳踪,也荡漾着缕缕不绝的遗风,给人以影响,以启发,以教育,激发人们去弘扬传统,彰显美德,传承文明,开拓进取,在推动社会进步中造就一代新人,传薪光潜德,瞩望在后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