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指月录》|若入信門,便登祖位

 幻圆 2017-04-20

知是空华 · 即无轮转

欢迎关注祖道影

来源:《指月录》原集述者:那罗延窟学人瞿汝稷

▲杭州[法眼]慧日永明延壽智覺禪師


又甞謂門弟子曰:夫佛祖正宗。則真唯識才有信處,皆可為人。若論修證之門,則諸方皆云功未齊於諸聖,且教中所許初心菩薩,皆可比知。亦許約教而會,先以聞解信入,後以無思契同。若入信門,便登祖位,且約現今世間之事,眾世界中第一比知,第二現知,第三約教而知。

第一比知者,且如即今有漏之身,夜皆有夢,夢中所見好惡境界,憂喜宛然,覺來牀上安眠,何曾是實!并是夢中意識思想所為,則可比知覺時之事,皆如夢中無實。夫過去未來現在三世境界,元是第八阿賴耶識親相分,唯是本識所變。若現在之境,是明了意識分別。若過去未來之境,是獨散意識思惟,夢覺之境雖殊,俱不出於意識,則唯心之旨比況昭然。

第二現知者,即是對事分明不待立,況且如現見青白等物時,物本自虗,不言我青我白,皆是眼識分,與同時意識計度分別為青為白,以意辨為色,以言說為青,皆是意言自妄安置以六塵鈍故,體不自立,名不自呼,一色既然,萬法咸爾,皆無自性,悉是意言,故曰萬法本閑,而人自閙。是以若有心起時,萬境皆有,若空心起處,萬境皆空,則空不自空,因心故空。有不自有,因心故有,既非空非有,則唯識唯心,若無於心,萬法安寄。

又如過去之境,何曾是有?隨念起處,忽然現前,若想不生,境亦不現,此皆是眾生日用可以現知,不待功成,豈假修得?凡有心者,并可證知。故先德曰:如大根人,知唯識者,恒觀自心意言為境,此初觀時,雖未成聖,分知意言則是菩薩。

第三約教而知者,大經云: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此是所現本理,能詮正宗也。

師乘大願力,為震旦法施主,居永明十五載,度弟子一千五百人,入天台山度戒約萬餘人,常與七眾授菩薩戒,夜施鬼神食,朝放諸生類,六時散花,日夕修持百八事,寒暑無替,聲被異國。高麗遣僧航海問道,受師印記者三十六人,其國王投書,敘門弟子之禮。開寶八年(976)十二月示疾,二十六日辰時焚香告眾,跏趺而化。閱世七十有二,坐四十二夏,塔全身於大慈山。

洪覺範曰:予初讀自行錄,錄其行事日百八件,計其貌狀必枯瘁尫劣,及見其畫像凜然豐碩,《為善陰隲》載:師用官資放生,罪當斬,臨刑而樂曰:吾活數萬命而死,死何憾?官司聞而異之,乃得釋,遂為僧。此必為鎮將時放生事。然傳與《燈錄》皆無臨刑語,未詳彼書何據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