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颞骨的形态结构解剖

 常青樹 2017-04-21

      颞骨(temporal bones):左右成对,位于蝶骨、顶骨与枕骨之间,参与颅底和颅内侧面的构成,分为颞鳞、乳突部、岩部和鼓板四部分。

      (一)颞鳞:居外耳门上方,为鳞片状骨板,分为内、外两面。

      1.外面:又称颞面,构成颞窝的主要部分,下部有伸向前方的颧突,与颧骨的颞突相接构成颧弓;颧弓上缘较薄,附以颞深筋膜;下缘略厚,为咬肌起始处;颞鳞下面颧弓根部内侧、鼓部前方有关节窝,为颞下颌关节的组成部分。关节窝顶部与颅中窝之间借一薄骨板相隔。关节窝前面的骨隆起为关节结节。关节结节从侧面观为一个突起,底面观则呈自后内方略向前外方延伸的横嵴,中间部稍有凹陷。关节结节后面向前下方倾斜,为关节结节后斜面。关节窝的后界为鼓鳞裂和岩鳞裂。外耳道上壁也由颞鳞构成。

      2.内面:又称大脑面,内面的下界为岩鳞裂。

      (二)乳突部:颞骨的后份有一尖朝下的乳突,乳突外面粗涩,为胸锁乳突肌的附着处。乳突内侧的深沟为乳突切迹,有二腹肌后腹起始。乳突切迹的内侧有一浅沟,称为枕动脉沟,有枕动脉通过。乳突部的颅面光滑,有弯曲的浅沟,称为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

      (三)岩部:呈锥体形,又称颞骨锥体,从外耳门斜行伸向前内,构成颅底的一部分医|学教育网整理。岩部的大脑面有三叉神经压迹,容纳三叉神经节;小脑面有内耳门。岩部下面有颈动脉管外口,岩尖有颈动脉管内口。岩部内有面神经管,起自内耳道底上部的面神经管口,初呈水平位向前外,再以直角弯向后外,然后垂直下行,终于茎乳孔,管内有面神经通过。

      (四)鼓板:参与外耳门外耳道的构成,鼓板后方与乳突之间的骨缝为鼓乳裂,鼓板前方与颞鳞之间为鼓鳞裂,其内侧因有岩部嵌入,将鼓鳞裂分为前方的岩鳞裂和后方的岩鼓裂。鼓板后内侧有细长的茎突,伸向前下方。茎突为茎突咽肌、茎突舌骨肌、茎突舌肌、茎突下颌韧带和茎突舌骨韧带的起始处。茎突乳突之间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