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缘清阁:浅谈金代红绿彩官窑瓷与民窑瓷的不同

 古缘清阁 2017-04-21


  

 
  金代红绿彩龙纹鼓钉鼓官窑瓷
 
                                      金代红绿彩龙纹鼓钉鼓官窑瓷

浅谈金代红绿彩官窑瓷与民窑瓷的不同-------古缘清阁

女真族,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许多的强盛一时的民族,最终都消失的没有痕迹,比如匈奴、突厥、鲜卑、龟兹、楼兰、乌孙、柔然、乌恒等等,然而女真族却不仅顽强地续存下来,而且还先后建立了两个王朝-----金朝、清朝。女真是靺鞨(拼音:mò hé)部落中的一部靺鞨的另一部分是被称为黑水靺鞨的七个部落居住在黑龙江的中下游地区(黑水是黑龙江的诸多名称之一)1115女真族首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国,至公元1234年国亡,历在120年,传九皇帝六世,女真族重彩浓墨地载入了中华文明史。                       女真族之所以了不起,还在于它不仅建立过金朝,金朝灭国400年后,又建立了另一个封建社会王朝----大清帝国。清朝270年的统治,最终使女真族融入了汉族,同时也为中华历史文明中打下许多女真文化的烙印。女真文化习俗的传承,除了建筑遗址、出土的金银器外,两朝的瓷器制作艺术,特别是红绿彩瓷,更能反映这种关系。

金代统治者占据中原地区后,在北方瓷业的基础上,发展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陶瓷品种,而这其中则以磁州窑系生产的红绿彩瓷为代表,这种瓷器充分的反映了金代的陶瓷工艺水平和文化特征,折射出了当时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创造,更符合女真人的审美特点,在装饰上表现出较重的世俗化特点。 

一、红绿彩瓷器简介 
  在金代前期由于连年的战争,导致各地瓷窑都处于荒废的状态,而到了金代中期大定年间,由于南北修好,时局稳定下来,经济发展得以恢复,中原地区的制瓷业则很好得以发展起来。而红绿彩瓷器的成功烧制,是金代北方窑口对中国陶瓷史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也是中原彩瓷中的一个新品种。红绿彩瓷分为两种,一种是高档次,官窑瓷,是高温釉下彩瓷;另一种是高温烧造白瓷,而后用一种彩绘的装饰手法,在白瓷上进行彩绘,然后再利用低温烧制而成。

红绿彩瓷器为什么能够在金朝兴盛起来?这与女真人生活地域和习俗有很大关系。女真人生活在北方,四季中冬天时间特别长,常年长时间的“白山黑水”单调的景象,使他们对鲜艳色调的红绿彩极为向往和崇尚,并逐步演变成为一种独特的民族习俗,生活中追求大红大绿渗透到女真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建筑、家具、屋内装饰和服装、佛家用品等。这也是红绿彩在金代大为流行的内在原因和文化根源。红绿彩瓷器在宋代只流行于世俗民间,只有磁州窑系的民窑生产,而在金朝却快速发展起来,而且随着工艺的不断成熟,红绿彩瓷器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甚至成为金朝皇庭用品。 

二、金代的红绿彩官窑瓷器同民窑红绿彩瓷的不同之处。

女真人喜爱鲜艳色彩的习俗是根深蒂固的,在女真人的传统观念里,红色代表热烈和喜庆,绿色代表生机和活力,黄色代表收获和富足。不仅下层女真人喜欢红绿彩,而且上层贵族、皇室也对红绿彩也情有独钟,喜爱有加,反映在瓷器生产上,也就催生了红绿彩瓷器的崛起和兴盛。金代,北方窑口大都生产红绿彩瓷,金朝皇室用瓷也大量使用红绿彩瓷。皇家用红绿彩官窑瓷做工精致,纹饰讲究,用料贵重,不惜成本,油料中加入了大量的玉粉和玛瑙,采用釉下彩的技法,烧造出一代红绿彩精品官窑瓷。红绿彩官窑瓷的胎,为典型的河南土,褐黄色;成器后施一层白色的化妆土,而后在白色化妆土上,用褐色或者黑色绘画。主题纹饰完成后,用矿料材料红、绿色,填补空白处;施透明釉后,入窑高温烧造。

 
 金代红绿彩双鱼莲花纹盘----民窑
 金代红绿彩双鱼莲花纹盘----民窑

 金代红绿彩双鱼莲花纹盘----民窑

官窑红绿彩瓷与民窑红绿彩瓷的主要区别:民窑红绿彩是釉上彩,在烧成的白地黑花瓷上涂红绿彩,再入窑低温800度烧造,前后两次入窑烧成,釉中没有玉粉或者玛瑙。官窑红绿彩是釉下彩,绘画和涂彩同时进行,完成后入窑一次高温烧成,釉中添加了大量的玉粉或者玛瑙,瓷器釉面透亮如水,光亮如新,色彩鲜艳,抗腐蚀、抗划伤性能很强。

 
  金代红绿彩龙纹鼓钉鼓官窑瓷
 
 
 

                         金代红绿彩龙纹鼓钉鼓官窑瓷

目前,能够确定的金代红绿彩官窑瓷窑口为河南登封、禹州交界处的白沙窑,白沙窑遗址因1957年修建白沙水库被毁坏,现在沉于白沙水库之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