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芳说】阿司匹林停用带来的灾祸

 渐近故乡时 2017-04-21


小故事大声音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既来之,则安之。


一片阿司匹林吃或不吃,就能让人冰火两重天。变脸之快令人咋舌,不得不让人信服!


阿司匹林诞生于1899年,因具有抗炎、镇痛和减少血栓的作用,直到现在仍被广泛使用。同时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阿司匹林也深受药剂研究者的青睐。当然不吝赞美的同时,也要看到阿司匹林有导致胃肠道溃疡和出血的可能,可见再完美的事物也会有瑕疵的。


阿司匹林很常见,但是并不普通。在我眼中它更像一把双刃剑,虽锋利却也有其两面性,舞好了披荆斩棘,舞不好走火入魔,只有充分权衡选择适宜的人群才能发挥功效。



聊天说病

临床上,门诊里有很多可供玩味的故事。


一名48岁的普通高血压患者,为了控制血压,长时间吃降压药和阿司匹林,因出现烧心,恶心等胃肠不适症状入院就诊。经过全面检查之后,我保留了降压药,取消阿司匹林。后来这位患者的血压比较稳定,胃肠功能也基本回复正常。


该患者的病程,无意间被另一位做过支架、有陈旧性心梗的患者“偷师学艺”。这位仁兄因担心服用阿司匹林导致胃肠道出血,变私自停服。结果倒是真没出现什么胃肠不适,直接心肌梗死了!



停用阿司匹林险酿惨剧

为什么停用小小的阿司匹林,就险些酿成惨剧呢?主要问题出在了大家对其药理作用理解不够透彻。


阿司匹林确实能够降低血小板的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但是突然停药容易使血小板活性在短时间内“反跳性”加强,好比被禁锢的山洪突然失去堤坝的束缚而一泻千里,血栓风险也随之陡增。


文章开头提及的高血压患者尚属一级预防阶段,血栓风险相对较低,即使服用阿司匹林净获益也很少。而为了防止胃肠道出血,遂决定直接停服阿司匹林;而心梗患者已经发生过心肌梗死,处于二级预防阶段。由于血栓风险很高,阿司匹林必须坚持服用。而擅自停药且没有替代药品及时跟进,只会导致更严重的血栓。事实也证明这位善于“学习”的患者“聪明反被聪明误”,停药后发生了惊险的一幕——心梗。


哪些人需要吃阿司匹林?

吃与不吃关键看获益。


对于大部分仅是血压偏高、不合并其他高危因素的患者,阿司匹林可以不吃;若伴有抽烟、糖尿病、肥胖等危险因素,则需要通过医生充分评估血栓风险和出血风险,确保获益再做决定。


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高危人群,特别是既往有过心脏支架、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经历的患者,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应该坚持服用。


俗话说的好,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像阿司匹林这般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例子在临床上挺常见的,有些患者没有明确药物本身的效力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仅凭个人理解或其他患者参照就盲目决断吃或不吃,其实很容易擦枪走火。


汪芳心语

贵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之一的阿司匹林,起源于一种草本药物。几经争议和沉浮。一百多年过去了,它的角色仍在不断地改变和外延并且凭借经济、低毒、使用方便而畅销全球,甚至被现代人看成“床头宝”,很多人习惯有事没事吃上几粒。其实多年前欧洲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就指出:无论有无高血压或糖尿病,只要无明确的心血管疾病,就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脏病。放眼整个临床也是如此,无论选择药物还是手术,应用与否都需经过认真的评估。




作者简介:汪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 药物临床机构副主任、心内科副主任、超声心动图室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