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眩晕 有四。一是外邪袭人,邪气循经脉上扰巅顶,清窍被扰,可发生眩晕。二是脏腑功能失调,或肾精亏耗,不能生髓,随海不足,发生眩量;或是肝阳 上亢,上扰清窍,发生眩晕;或是脾胃不足,气血亏虚脑失所养。三是痰湿中阻,痰湿上犯,蒙蔽清阳而发眩晕。四是痕血内阻,清窍受扰,而生眩 晕。根据上述情况,宜选用下列偏方、验方治疗。 黄芩各6-9克,番附6克。 惕肉响者加菊花、钩藤、僵蚕。肝火上炎而致头痛目赤者加龙胆草、芦荟、青黛。肾阴不足腰膝软、五心烦热者重用生地.加山萸肉、天冬、女贞子 、龟板胶、当归;兼见肾阳不足者去白蒺藜、远志,加肉桂、附片、肉苁蓉,同时注意阴中求阳,配熟地、龟板、桑椹、枸杞子。 。舌根部苔黄厚,脉沉滑。此属阴虚阳亢,风痰上扰,治当益阴潜阳,驱风化痰。挹神汤加减:生石决明(先煎)4O克,生地15克,钩藤20克,橘红 、石解、茯芩各12克,草决明、谷精草、半夏、菊花、白蒺藜,地骨皮、夜明砂、蔓荆子各10克。水煎服。服42剂痊愈。 疗嗜睡、眩晕各1例,均收满意疗效。 苔白滑,脉沉迟。如法治疗,3 剂显效,7剂痊愈。随访至今末复发。 压、脑动脉硬化、美尼尔氏病等症,可收意想不到之效。 党参、天麻、法半夏各9克,当归、白芍、熟地、白术各30克,川芎、山萸肉各10克,陈皮3克。3剂。服l剂后,眩晕明显好转,嘱原方再服3剂,安然 痊愈。 火证,取夏枯草15克;风证,取钩藤30克;痰证,取制半夏12克;痕证,取丹参15克;气虚取太子参30克;血虚取当归12克;阴虚取女贞子、旱莲草 各15克;阳虚取仙灵脾、仙茅各15克),每天l次。 虚3例,气虚1例,均经他法治疗末效者。用上法治疗后全部治愈,见效最快为2天,慢为7天。药后未见副作用。 用他药,效果不显。中医辨为痰湿上蒙,用半夏煎汁冲柳枝粉服,2次见效,5次获愈。 实含有水杨酸武等成份;国内近年来亦有用柳枝治冠心病、慢性气管炎、传染性肝炎、烧烫伤等有效。至于治眩晕,是否系水杨酸武等成份促使血管 微循环改善,尚待进一步研究。 月下旬始出现阵发性头晕,未作诊治。症状每于休息不好,情绪波动而加重,近10天头晕明显,伴汗出少寐、胸闷心慌、例稀溺清。查血压18.7/ l 3.3千帕斯卡,形体肥胖,面色红,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 X 线胸部摄片示:左心稍丰满,心电图检查:左室高电压。投 镇眩汤加丹参30克,钩藤20克,麦冬、菊花各15克,泽泻12克。连服10剂,头晕、易怒、少寐症状减轻,血压18.7/l 2.0千帕斯卡,继服原方15剂, 症状消失,血压正常,带药7剂出院。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1..名老中医的秘方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