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述从教师为中心到从学生为中心思想演变的实质及对远程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教技1502王凯玉 2017-04-21
远程教育在当今社会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  
从本质上说,远程教育只是一种与学校传统教育不同的教学模式,传统教育即为校园课堂面授教育,这一直被视为正统的教育。远程教育最突出的特征是:第一,系统中的教师和学生是分离的,教师教的行为活动与学生的行为活动相对分离,但处在一个媒体的交互系统中;第二,系统中可有多种传播教学内容的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传统教育一般是指校园课堂里的面授教育。面授或课堂讲授的学校教育一直被视为教育的正统。“远程教育”的称谓很好地标志了这类教育形态的本质特征:教师和学生的相对分离,也即教的行为活动与学的行为活动的相对分离。正是这一基本特征使远程教育有别于传统的、口授的和基于集体的教育。  
一些国家组织和国家政府都对远程教育作过界定,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德国的多曼·彼得斯、美国的穆尔和瑞典的霍姆伯格等著名学者分别给出了分析和总结其他学者对远程教育定义的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在《远程教育基础》中描述远程教育的定义有六项基本要素:教师和学生分离、教育组织的影响、应用技术媒体、双向通信机制、可能有面授交流的机会、教育的工业化形态。他指出远程教育是具有以下特征的教育形态: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处于相对分离状态(这使它区别于传统面授教育);教育组织通过规划和准备学习材料以及提供学生支持服务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这使它区别于个人学习和自我教育项目),应用各类技术媒体——印刷媒体、视听媒体和计算机媒体——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并以此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提供双向通信并鼓励学生交流对话和从对话中受益(这使它区别于教育技术的其他使用方式);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与学习集体也处于相对分离状态,学生通常是接受个别化教学而不是集体教学,但并不排除为了教学和社会的目的组织必要的集体面授交流。  
我国对远程教育概念的定义及其阐述是从国外引进开始的。中国学者丁兴富有自己的概念定义和理论分析,他在《远距离高等教育学导论》中给出了远程教育的五项描述性定义:  
1、    学生和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分离状态。  
2、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媒体教学占有主导地位。  
3、    有组织的系统工程。  
4、    自学为主、助学为辅。  
5、    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双向通信和反馈机制。  
   在“新型的远距离高等教育系统”一文中又概括了远程教育的特征:开放性;适应性;灵活性;多样性;高效性和系统性。  
远程教育的现有定义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  
1、    将“远程教育”确定为这一新兴教育形态的核心概念。  
2、    将“师与生的分离和教与学行为的分离”作为远程教育的首要本质特征或要素。  
3、    将“各类技术媒体及其对重新联系和整合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活动的基础功能意义”正确地列为远程教育的本质要素之一。  
4、    将“远程教育”界定在学校教育范畴,注重将远程教育与“个人自学”、“传统教育环境中对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及“其他形式的基于资源的学习”区分开来,有利于避免过分宽泛的定义而失去实际应用和学术理论价值。  
5、    将“学生与教师和教育组织其他代表之间的双向交流通信”作为学校远程教育的必备要素。  
缺点  
1、    没能明确广义远程教育与狭义远程教育的区别,在当今和未来社会中,远程教育、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已经并将越来越超出学校远程教育的范围。  
2、    没能对远程教育、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三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做出更明确的阐述;将学校远程教育与“个人自学”、“传统教育环境中教育技术的应用” 以及“其他形式的基于资源的学习”区分开来是正确而必要的,但后者同广义的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的关系是明显的,其意义在未来社会中将与日俱增;  
3、    概念定义中的要素只应列入其必备的本质特征即本质属性;将“生与学习集体在学习全过程处于相对分离状态”、“个别化学习”、“学校学习的私人化” 以及其他如“学生学习自治”、“独立自主学习”、“以学习为中心”或“开放灵活学习”等主流特征列为远程教育定义的基本要素虽有其积极倡导意义,但依然欠妥;各国远程教育的实践和比较研究表明,远程教育可以是开放的也可以是封闭的,可以采用个别化学习模式也可以采用集体学习模式,可能以学生为中心也可能以教师为中心,可以强调学生学习自治也可以强调学习支持服务等。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某些特征可能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远程教育的主流特征,但在某些社会中可能具有不同甚至相反的特征;在较长的历史时期,远程教育的主流特征也可能变化;因此,将远程教育的某些特征、即使是重要的和主流的特征纳入定义中是不妥的。  
传统教学只有文字教材。电化教育起步以后,出现了与文字教材相配套的音像教材(也叫电教教材,包括投影教材、幻灯教材、录音教材及电视教材等)。计算机兴起之后又出现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正式出版的音像教材和电子教材,统称为非书出版物。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三者构成了立体化教材。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按照认知规律而编制的印刷知识载体,称之为文字教材。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按照教学法原则,运用音像技术编制的知识载体,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称之为多媒体教材。  
传统的教学环境,基本上是粉笔加黑板,有的再增加一些挂图和教学模型。教育技术进入课堂之后,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新的教学环境有如下类型:  
1、    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组合教学环境。  
2、    网上通信、卫星远程通信等教学环境等。  
        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过去,由于对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理解上有误区,渐渐演变成“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成了“主讲者”,而学生成了接受灌输的被动群体。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后,教师要从“主讲专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教学媒体由作为教师的讲解工具转变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学生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变为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教师把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学生把以被动学习转变为以主动学习为主,把“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教育技术已经使教学超出了学校的范围,形成了“大教育”的概念,这样就使得原有的教学体制、教学管理发生变化。如:  
        1、“计算机网络”,突破了传统观念中的教室、校园乃至国界的束缚;  
        2、“网上通信”,可以排除时空及人为因素的限制,使教师和学生能在全球范围内检索信息、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交流。  
        3、“远程教育”,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单向的远程离教育模式,成为双向的、交互式的,卫星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形成一个系统的教育模式。  
        总之,随着教育技术的应用,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材形态、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体制以及教学管理都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