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蜂群黄曲霉病的防治技术

 義门蜂场 2017-04-21

黄曲霉病又名结石病,是危害蜜蜂幼虫的真菌性传染病。该病不仅可以引起蜜蜂幼虫死亡,而且也能使成年蜂致病。分布较广泛,世界上养蜂国家几乎都有发生,温暖湿润的地区尤易发病。

1.病原

主要为黄曲霉菌,其次为烟曲霉菌。这两种真菌生活力都很强,存在于土壤和谷物中。黄曲霉菌成熟的菌丝呈黄绿色,烟曲霉菌的成熟菌丝呈灰绿色。以孢子传播,分生孢子圆形或近似圆形,大小为3~6微米,呈黄绿色。

由黄曲霉菌(Aspergillusflavus Link)引起的一种蜜蜂幼虫真菌性病害。广布于全世界。危害蜜蜂的大幼虫和蛹。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分生孢子梗长约0.4~0.7mm,直径10um,有时有分隔,顶囊圆球形或棒形,直径30~40 um,小便单层或双层,不分枝,长20um,直径6um;分生孢子球形,表面光滑,直径4~8um(大多5~6um),成易断裂的链状。菌落绒毛状,黄色、黄绿色或浅褐一绿色(分生孢子的颜色),寄主极广,可寄生于禽鸟、人、畜、昆虫、蜂盾蛹等,腐生性亦极强,非专性寄生物。被害幼虫及蛹死亡后体表长出黄绿色绒毛,最后虫尸干瘪成黄绿色硬块。多发生于高温高湿季节。在中国危害较轻。除蜂箱内降湿外,无特殊防治措施,但病脾宜抽出烧毁。

2.症状

患病幼虫初呈苍白色,以后虫体逐渐变硬,表面长满黄绿色的孢子和白色菌丝,充满巢房的一半或整个巢房,轻轻振动,孢子便会四处飞散。大多数受感染的幼虫和蛹死于封盖之后,尸体呈木乃伊状坚硬。成蜂患病后,表现不安,身体虚弱无力,行动迟缓,失去飞翔能力,常常爬出巢门而死亡。死蜂身体变硬,在潮湿条件下,可长出菌丝。

3.诊断方法

若发现死亡的蜜蜂幼虫体上长满黄绿色粉状物,则可取表层物少许,涂片,在400~600倍显微镜下检验,若观察到有呈球形的孢子头和圆形或近圆形的孢子及菌丝时,即可确诊为黄曲霉病。

4.流行特点

黄曲霉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高温潮湿,所以该病多发生于夏季和秋季多雨季节。传播主要是通过落入蜂蜜或花粉中的黄曲霉菌孢子和菌丝,当蜜蜂吞食被污染的饲料时,分生孢子进入体内,在消化道中萌发,穿透肠壁,破坏组织,引起成年蜜蜂发病。当蜜蜂将带有孢子的饲料饲喂幼虫时,孢子和菌丝进入幼虫消化道萌发,引起幼虫发病。此外,当黄曲霉菌孢子直接落到蜜蜂幼虫体时,如遇适宜条件,即可萌发,长出菌丝,穿透幼虫体壁,致幼虫死亡。

5.防治方法

蜂场应选择干燥向阳的地方,避免潮湿,应时常加强蜂群通风,扩大巢门,尤其雨后应尽快使蜂箱干燥。对患病蜂群的巢脾和蜂箱消毒,撤出蜂群内所有患病严重的巢脾和发霉的蜜粉脾,淘汰或用二氧化硫(燃烧硫黄)密闭熏蒸。患病蜂群喷喂优白净或抗白垩一号药物治疗,方法及用量均同白垩病。

由于此病不仅伤子、乱子(即成石灰质子),而且成蜂也感染发病死亡,且对人畜也有伤害,与白垩病比,更显厉害与顽固。故对此病治疗全程中,更应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和治疗。

第一,隔离。将病群搬离至蜂场5km以外的地方施治。个别群发病,为了安全建议烧毁。

第二,换箱换脾换王。换下的蜂箱应彻底消毒,巢脾应淘汰烧毁或化蜡,换下的蜂王杀死深埋。

第三,用0.5%高锰酸钾、碘酒溶液或0.1%新洁尔灭溶液喷蜂喷脾喷箱消毒,当天或当晚用制霉菌素(5万单位药量)药片研成细末,对入300~500mL白砂糖浆(糖:水=1:1)中喂蜂,隔日1次,5次左右为一个疗程。

第四,痹蜂康、白垩净等药品,是各蜂药厂商生产经销专治此病的,可按说明应用,根据蜂群病情等情况进行施治。

第五,中草药治疗,主要是解毒健体之功能药物。如鱼腥草15g、蒲公英15g、山海螺8g、桔梗5g、筋骨草5g、甘草5g、金银花5g等,加纯净水300mL左右,煮沸后文火煎汁,过滤去渣,配制成中草药糖浆,可喂20~40脾病蜂,隔日一次,连喂5~7次为一个疗程。根据患病蜂群及蜂脾数量、病症轻重程度、季节、蜜粉源、蜂种等情况,科学配制中草药,辨证施治,合理用药。

对患白垩病久治不愈,多种药物、方法治疗收效甚微,周期性发病,甚至几年不能断其病根的蜂群,可用此法治疗,直至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