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我是怎样度过新手期的 黄宗吉 到底怎样才算度过书法的新手期?也没法考证。个人认为,练书法成了一种习惯,几天不摸笔就浑身不自在,写的字基本符合书法的法度,能够创作稍微过得去的书法作品,姑且把这个算作度过了书法的新手期吧,我大概就处于这个状态。现把本人学习书法的一些感悟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不少感悟可能跟现在书法界流行的一些观念完全不同,一些认识可能非常浅薄非常无知,大家随便喷,请勿人身攻击就好。 藏锋是我最大的拦路虎。初学书法时,听人说学书法要从楷书练起,一般从欧颜柳赵入门,从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字体进行学习。因为赵体不怎么像楷书,我就没有学赵的想法了。刚开始觉得柳体很漂亮就买了柳体的字帖,于是按字帖介绍的如何起笔、行笔、收笔去写,写来写去连一个笔画都写不好。觉得可能是柳体不适合自己练,就又买欧体的字帖,还是连笔画都写不好。听说颜体入门要容易些,又买了《多宝塔》,这样反复几次,每次都坚持不下去,最后,欧颜柳的字帖都买齐了,还是连一个笔画都写不好。最后,自信心大受打击,觉得自己根本就不是学书法的料,不再练下去了。后来看了启功的视频,启老对传统观念的态度让我对书法的一些认知产生了怀疑,自己连一个笔画都写不好,难度最大的就是那个逆锋入笔,难道逆锋入笔真就那么重要吗?于是到网上搜了一下有关的资料,对逆锋入笔这个观点支持的反对的声音都有,看古人的法帖也是有的藏锋,有的好像又没有,既然可以不必全部都藏锋,那就先按不藏锋练下去再说。果然很快就找到了感觉,越写越有意思,进步比较明显。 笔和纸的选择让我很是头痛。因为刚开始老是连笔画都写不好,觉得可能是笔或纸不好用,总喜欢到网上买一些特价笔或纸,买一批不满意又换一批,笔从十几块到上百块的都有,先后买过几十支的毛笔和十几种的纸,越买越贵,基本上都没有满意的,用完就不想回头再买了,纸也是写不了几张就不想写了,浪费了不少钱。后来慢慢意识到,字写不好,关键还是水平问题,笔和纸有一定的影响,但这是次要的。于是不再择笔,纸干脆直接用报纸,越写越顺手,过段时间回过头去用当初用的笔和纸,觉得也不错,这说明写好毛笔字跟纸笔关系不是特别大。我现在参加了李良东老师网上学习,去过一次面授,他教学用的纸是几块钱一刀的机制毛边纸,用起来也一样。当时自己练字的时候,太追求效果,反而写不好。后来才明白,学书法急不得,要多写勤练,提升自己的笔感,很多问题不知不觉就解决了。我现在写中楷用的笔是朋友介绍一款10多块钱的兼毫笔,非常好用,比五六十块的还好用耐用。我现在一般用报纸练字,偶尔写点宣纸,毕竟笔感不一样,写作品又不能用报纸。我现在用的纸是四尺对开,80块左右一刀的仿古熟宣和40块左右一刀的半生熟宣,感觉都不错。 如何临帖让我很纠结。既然是临帖,谁都知道,当然是越像越好。看到别人写的字,跟字帖一样,非常漂亮,真是羡慕妒忌恨呀。关键是自己写不好,从笔画到结体,十天半个月连一个字都写不好,自己也实在是太笨了点。这样练下去,十年磨一剑,即使真的把字写好了,浪费这样多的时间,真的划算吗?于是就想,为什么要写那么像呢,同一个字,欧颜柳赵都那么漂亮,找出其中的规律不就行了?哈哈,字写不好只能给自己找个借口,于是临帖就开始随心所欲了。写出来的字不管跟字帖像不像,只要自己看着还算顺眼就PASS过去了,写得难看的字就多写几遍,字帖里的字如果自己看不上眼就干脆找别的书家的字来替代。这样练出来的字,只能说是像风像雨又像雾了。但也有好处,书写速度比较快,也没有什么入帖出帖的烦恼,注意力不用全部都放在字的写法上,还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一些理解背记。几个月下来,九成宫醴泉铭都让我背熟了,大家也觉得我的字进步很快。于是就一直按这种方式写下去了,每新买一本字帖都写不了几个月,一旦内容被我理解背熟了,就又换一本新的字帖,到后来直接就不买字帖,在网上下载古诗文名篇来抄,背熟就换,这样几年下来,字没写多好,美文背下来不少。除九成宫外,上下出师表,前后赤壁赋,圣教序,甚至书谱等上百篇的好文章都被自己背下来了。于是干脆学了下诗词韵律,很快又会写打油诗了,偶尔还会用文言文写点小文章,可以说失之东隅得之桑榆了。 书友们,你们愿意这样过新手期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