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透明隔腔,透明隔囊肿

 青红 2017-04-21
透明隔为两片神经胶质薄板,位于两侧室额角间。正常胎儿4个月时,原始透明隔内形成中缝,发展为分离的小叶,小叶间隙称为透明隔腔。内充脑脊液,一般不通其他脑室。
生后2个月,双侧透明隔小叶融合,透明隔腔消失,成人中仅15%~20%存在,亦有称第五脑室。shaw指出,位于透明隔两壁之间的腔隙至少要宽于1mm才能称其为透明隔腔,认为透明隔腔是一种正常变异。
透明隔囊肿(septum pellucidumcyst,SPC):若两侧侧脑室间的含液结构的两侧壁向两侧弯曲膨隆,且侧壁间距离大于等于10mm,即为透明隔囊肿。
SPC可分为二类:无症状性透明隔囊肿(ASPC)和症状性透明隔囊肿(SSPC),后者又称扩张性透明隔囊肿(ESPC)。ASPC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ESPC可能引起室间孔堵塞、脑深部血管扭曲移位、下丘脑和视交叉受压等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以慢性颅高压症、癫痫、视乳头水肿、精神异常等为主要表现,多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