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陶瓷的纹饰该如何去分辨

 自华居 2017-04-21
鉴定古钱币古玩2017-04-19阅读原文2评

中国陶瓷,不但历史久远、分布广泛、数量巨大、品类繁多,而且还随着时代的进程不断地更新着自身的面貌。从原始陶器的加饰,到釉的发明、化妆土的运用、剔刻方法的出现、彩绘装饰的普及等,每个时期都会涌现光彩熠熠的精美之作。古代陶瓷的纹饰特征归纳起来大致有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宗教文化、飞禽走兽、花卉翎毛,以及风俗习惯等。

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瓷器上,宋代则主要见于磁州窑白地黑花瓷器及耀州窑青釉刻花瓷器上。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彩瓷上盛行花鸟纹装饰,如明宣德青花枇杷绶带鸟纹盘,描绘绶带鸟正在啄食枇杷的生动图象,成为彩瓷花鸟纹的代表作。成化时期瓷器上花鸟题材,比宣德时更为普遍,鸟的种类更多,大多栖于枝头,形态活泼有生气。清康熙瓷器上的花鸟纹更多地揉进中国画工笔画法,使所绘花鸟更加生动逼真。

粉彩花鸟纹瓶

【古代陶瓷的纹饰之鱼藻纹】

“鱼”与“余”同音,是“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的意思。鱼纹多是顺向追逐游动鱼纹几乎是每个朝代都使用的主要装饰图案。鱼纹种类繁多,如莲池游鱼,水波游鱼,水藻游鱼,或单或双,或三、五追逐,鱼水相融。双数鱼的构图,在器壁用对称法,两两相对;若在器心,则两鱼并排而游。三五尾单数鱼的构图,多是顺向追逐游动,空间饰以浮萍、水草、莲花之类花草。

五彩 荷塘鱼藻纹

【古代陶瓷的纹饰之缠枝纹】

缠枝纹,全称“缠枝纹样”,俗称“缠枝花”,又名“万寿藤”。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寓意吉庆。缠枝纹是以藤蔓卷草经提炼变化而成,委婉多姿,富有动感,优美生动。缠枝纹与莲瓣纹、卷云纹、如意纹、回字纹等一样,都是中国古代汉族艺术品的重要装饰纹样,广泛用于雕刻、陶瓷、家具、漆器、编织、刺绣、玉器、年画、剪纸、碑刻等,甚至连糕饼木范都离不开缠枝纹。缠枝纹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纹饰之一。作为瓷器上最常见的纹样。盛行于元代以后。明代或称为“转枝”,以植物的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复,变化无穷。缠枝莲、缠枝牡丹、缠枝草蔓均属此类。缠枝纹,全称“缠枝纹样”,俗称“缠枝花”,又名“万寿藤”。因其结构连绵不断。

青花缠枝纹大罐

藏品紧急征集中,瓷器、玉器、青铜器,古玉,古钱币。化石,陨石

古玩古董交流交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