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炉鉴定(五)

 liangdatushu 2017-04-21
看了炉王再来看只朋友的小白点,这才是真正袖珍的手炉。









此款“迷你”型小手炉真让我等开眼了!炉盖还錾刻梅花图案,精妙绝伦!古人不乏能工巧匠,竟有如此奇思妙想,令人感叹、惊讶不已!感谢兄弟的古道热肠,为此帖增色添光!建议兄弟的朋友好好珍藏,日后有望去申报“吉尼斯”记录。


关于手炉用料的探讨

    我们所常见的手炉,单从材质看,一般可分为:水红铜、银白铜、黄铜、锡点铜等。
关于手炉的铜材原料《中国传统手炉》(姜晋)是这样描述的:明末清初时期的手炉一般都选用水红铜(即水磨红铜),铜质呈紫红色或栗壳色,少数高档手炉在铜材中还参入黄金,或用洒金、镏金工艺装饰。水磨红铜手炉铜质均净细腻,手摸如孩儿肌肤一般,其制作工艺与明清高档铜香炉类似。银白铜手炉的制作在铜材中溶解有白银,参入白银的铜液经冷却成器后呈现出银白锃亮的光泽。银白铜手炉的铜质也十分均净细滑,经天长日久地摩摸后更显精细亮丽。黄铜、铅黄铜、铁黄铜及锡点铜手炉则较为普通,因黄铜铜质一般,添加的金属亦不贵重,这一类手炉铜质较粗,因价格较低,故适合于普通百姓家用。
    有的人甚至将手炉的质地作为断代的依据:宋代以前无黄铜与白铜,唯有青铜和纯铜,青铜不宜制作手炉,而纯铜兑锌为主要元素的是黄铜,兑镍为主要元素的是白铜。黄白二铜始于何时固不可考,但确知宋以前铜器除青铜外均系纯铜。清代以后盛行黄白二铜,且黄铜使用比白铜还要迟。鉴别时可视手炉的底足,如露有黄铜的,即可断定清末民国之物品。如紫铜,可分两方面,具有古朴厚重之感,纹饰素而精,一般来说可达明代;如轻薄而纹饰花妙,大多为清代手炉。

    有几点疑问,百思不得其解:
         1、明代的宣德年间开始直至与手炉盛行的明末,香炉(铜宣德炉)的用材一直用黄铜,有的甚至用十二炼的精黄铜(水磨铜)为何这一时段的手炉却弃黄铜不同而选择水红铜呢?并且从手炉的发展史看,直到清末民国手炉才普遍使用黄铜,而且铜质较差,这是为何呢?
        2、反过来,明清时期的香炉(宣德炉)却极少使用红铜,这是为何?
猜想答案:
        1、红铜的延展性强于黄铜,适于冷作敲打成型,明末清初的手炉多为工匠手工敲击制成。而黄铜适于铸造,故佛像、香炉多用黄铜。(当然也有例外的,据说那只卖了三百多万的胡文明制炉就是先制模浇铸后精雕细镂,与常规的冷作不同。但据说胡本身说是制香炉的高手,说不定就是他大胆尝试,率先开创了铸手炉而弃手工敲打手炉之术。)
       2、一般的黄铜料不够精细(如民国时期的黄铜炉铜质多不够精细),必须经过多次治炼才可使用,而手中把玩之物要求较好,务必要精细才具玩赏性。
      3、用来制作香炉的精黄铜,需提炼十多次(最少也得六次)方可用来铸器,这样成本太大,一般人玩不起。但据说,在古代一般穷人家是玩不起手炉的,只有那些达官贵人才用得起手炉,难道这些人也怕花钱不成?
   4、黄铜都用来铸钱币了。明末清初,因战事连连,国库亏空,国家大量制钱,黄铜用来铸钱都不够用的,那会用来制手炉呢?
   5、红铜乃本铜,其它如白铜、黄铜皆为合金,按理说红铜应贵于黄铜,这样算来便与第3条矛盾了……

刚玩手炉,请楼主帮助看看,大概多少年纪

盖 直径10CM    高8cm

炉底是否后接。






手炉大开门!看20世纪初年。非接底,当时的制作工艺原本如此。20世纪初年的白铜手炉以及水烟袋等器物一般都能看见接痕,与当时的制作工艺有关。之所以有接痕应当与黄铜、白铜的物理属性有关,其延展性远不及红铜。明代以及清早中期的红铜手炉是看不见接痕的,正表明红铜具有优良的延展性能。红铜乃纯铜,极少含有杂质,用于制作手炉,无疑成本加大。清中期以降,国力逐渐衰败,纯铜愈加精贵,据载清末铜价剧涨,民间甚至毁钱为铜,以获数倍之利,市面出现钱荒。手炉制作用料无疑亦随之发生变化,改以黄铜为主乃在情理之中。白铜美观但其中含镍,价值亦高,历时亦不长久,时至民国中晚期,广为所见的则还是黄铜。


请老师指点迷津:

今天终于忍不住清理了一下前面发个的那只手炉,效果很是失望。请老师指点迷津:
1、先是干刮,用玛瑙刀试着轻刮了几下,一般的刮去上层的厚包浆,下面便是铜上面的原包浆,不会刮伤皮壳的。可是这次却不是这样,竟然出现了较新鲜的铜色。
2、便试着将盖子放在水里泡了三天,再拿出来轻刮,谁知和三天前一样,露出的还是那种铜色,心里怕了,不敢再下手了,特来请教老师,  是不是哪里操作不对了?
我过去用这种方法清理过铜炉,没有什么不对的,而且前面展示的那只红铜炉也是这样清理的,怎么回事呢?
老师请看图,那露铜的部分也不象是刮出问题的。会不会是这一层包浆是有害锈?






也怪我没有事先提醒你有关要领,你用“玛瑙刀”来刮的方法不可取!手炉上的附着物的清除难度很大,切忌“硬碰硬”。一般的浮锈清理用硬毛刷参合牙膏加水即可。长年的积垢非等同于浮锈,要的就是耐心与把细,“性急吃不得热豆腐”的道理就在于此。根据你目前遇到的问题,给你如下的提示:1、无需灰心。根据我的经验,即使露出新铜色亦是无妨的。“时间是最大的腐蚀机”,过个半年你再看,新铜色一准会氧化变暗。一般过去一年以上就基本呈现古铜色了,时间愈久颜色就愈深。这个过程是个缓慢演变的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2、眼下应立即停止再用硬物来刮削,建议改用“棕老虎”来进行擦拭(在手炉完全干燥的情况下进行),越擦越净,再加上干布擦拭,直至满意。
据本人观察,红铜手炉的质地亦非完全一致的。有的手炉铜质精良,稍加擦拭,本色包浆卓显;有的则呈暗黑色,大为逊色,往往“事倍功半”。其中玄妙颇费猜详,我想无非取决于厚度和红铜的纯度。真可谓“学无止境、奥妙无穷”!



晒上一只清早期的红铜手炉。
长=24厘米;高=14.5厘米。
炉盖中间的纹饰为石榴花卉,寓意“多子多福”。此炉的红铜铜质与987楼所晒的红铜手炉有着明显的差异,前者铜质不如后者,表明铜料中添加了其它元素成分。同为“红铜”,然色气迥异。987楼的红铜手炉则铜质精良,赏心悦目,其视觉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P6010352.JPGP6010353.JPG


明代的红铜手炉配以红铜的提梁手把的居多,越到后来,改配黄铜手把者渐多。其原因分析如下:
1、从铜的物理属性来分析,红铜质软,抗拉强度不及黄铜,就手把而言,黄铜质地更适合用来制作把手,强实,不易变形;
2、红铜价格要高于黄铜,从成本核算着眼,可减少手炉制作成本;
3、手炉制作作为古代民族手工业的产物,作坊与作坊之间无疑会存在着竞争和比较,从选料到工艺,到成本核算,业主无疑都是十分重视的。张鸣岐、王凤江等制炉大家则是当时竞争环境下的佼佼者。从“张炉”提手所用材质上看,亦是先红铜,而后渐见黄铜,说明了他的制炉技术也是在不断更新和与时俱进。
个人拙见,仅供参考!


有一种收藏的理念叫:“宁缺毋滥,惟精是求。”从投资和保值增值的角度出发,如果有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高投入”必然产生“高回报。”对于有钱的收藏大家而言,关注精品,瞄准精品,无可厚非。他们把这种收藏精品的理念视为一种信条,这完全可以说是至理名言。对于一般的收藏爱好者来说,每每也会萌生同样的想法,认为自己所收的藏品,与精品相比,简直就是“垃圾”。但凡说这番话的普通收藏者,必然是通过多年的“淘宝”实践,面对着一大堆“普品”,升值不大,并不能使自己快速致富,于是由衷地发出了一种感叹。这种感慨,从收藏的另外一个层面上讲,却是失之偏颇的。尽管这些“普品”升值空间不大,从目前的市场参考价格上分析,获利亦不高,甚至展望未来,投资的回报率也不会很高。然而,在你反思与检讨的同时,恰恰忽略了收藏的另一层重要含义:这些“普品”的收藏过程,正是你修炼的过程,乃是你的兴趣所致。它们都曾经给予你兴奋与快乐,帮助你增进了知识、解读了历史,练就了你“去伪存真”的好眼力,使你获得了许多缺乏这段经历的人无法得到的真知灼见。知识和水平是一种无形资产,也是完全只属于自己的一份财富。对于普通收藏爱好者而论,难道可以或缺吗?





今天无意中见到与老师90楼发的几近相同的狮耳手炉,发来与大家共赏,望拥有者见谅!








现代人们的收藏理念,极力推崇“精品”意识,倡导“非精品不收,非精品不藏”、“宁缺毋滥”。这样的提倡,无非基于收藏的经济利益,是否保值、增值来考虑的。这种提倡的本身并没有错,把收藏当做是一种投资,无可厚非,商品社会的本质属性就是如此。然而,所谓“精品”也是一个十分空泛而虚渺的概念,因为缺少标准,不好规范,没有止境,因此难以界定。那些公认的精品,要想拥有的前提则完全在于收藏者的财力。一些社会成功人士,他们财大气粗,真正的“不差钱”,具备了足够占有它们的资质和条件,这也是无庸置疑的事实。但是,在全国偌大的收藏圈子里,象这样的重量级人物毕竟是极少数人。普通老百姓,所谓“草根”收藏一族,还是绝大多数。如果不能收藏“精品”,难道我们就会放弃收藏吗?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有钱人有钱人的活法和玩法,穷人也有穷人的活法和玩法。况且,只要涉足收藏,至少是衣食无忧者。收藏完全是人们在物质生活满足前提下的一种精神述求。自寻其乐、各取所需,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喜好。这种喜好的前提则首先是建立在自己能玩得起的基础之上的。(

常言道:富人有钱,未必活得自在。穷人没钱,也未必活得不自在。
记得我童年时代的一位小学同学,他出身在一个“诗礼传书”的家庭,父亲曾在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任教,遗憾的是过早地撒手人寰。他幼年丧父,仅靠在幼儿园工作的母亲菲薄的收入为生。母子俩相依为命,家境虽然贫寒,但每次我去他家的时候,总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感受,说不上是羡慕还是憧憬。他们母子两母慈子孝,母亲勤俭持家,儿子勤奋好学。我同学平时的穿着朴素无华,衣服上甚至还打着补丁,但却整洁干净。他刻苦用功,每次考试在班上都名列前茅,让全班同学敬慕不已。他的家居十分简陋,是一所小平房,门前的庭院里还种了些花草,室内收拾得干净利落、有条有理。几净窗明,床褥整洁。家里每一件家具都摆放整齐有序,钢精锅擦得精光铮亮,碗碟一尘不染,还罩着一层纱布。平常吃的虽然是粗茶淡饭,少见荤腥,但在他们母子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忧愁。他家里还养着一只老猫,猫也很乖,与他们相伴。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们母子?我想,正是来源于一种达观的生存态度和对生活的爱好。眼前虽然贫困,但重要的是看你如何去正确面对。态度对头,照样幸福、同样活的滋润、过的愉快。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穷人能够安贫乐道,保持良好的生活心态最为重要。这个例子对在困境中求生存、在贫穷中找乐趣的平民百姓是一个最好的启示,对我们普通收藏者来说,无疑也是个启迪。那么,我们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之后收藏些什么?正确的回答是:收藏自己能买得起的真东西。这样,我们同样能够找到收藏的乐趣。满足兴趣就会产生快感,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最美好最舒畅的享受。在这个意义上说,收藏兴趣就是收藏愉悦,就是收藏高兴,就是收藏快乐,就是收藏开心。

水泊人摘自shoukaitang12于雅昌论坛的《###铜手炉收藏的心路历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