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玲珑广厦 2017-04-21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导语,即课文教学的开场白。教学伊始,教师用一段娓娓动听的导语导入教学就像拉开一场好戏的序幕。课伊始,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却是一致的。新颖、迷人的起始能立刻抓住学生的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一段生动形象的导语,像一股伴随美妙音乐的涓涓细流流进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深处;一句精辟独到的导语,蕴涵丰富深刻的哲理,扣人心弦,发人深省,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因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导语方式,仅供大家参考。
  
  一、开门见山式
  
  这种导语干脆利落,可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之较快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中。接着,教师叙述课文内容梗概,讲清课堂要求,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设置疑问式
  
  疑,往往使人感到新奇。教学时,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及课题特点故意设置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绿色的办公室》时,我先设“疑”:同学们,你们去过我或者父母的办公室吗?办公室里都有些什么?这些办公室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接着揭题:世界上就曾有过一个非常特别的办公室,它叫“绿色的办公室”。这种巧设疑问,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障碍但又并非不可逾越的境界,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解释课题式

  
  这种方式常用于古诗及较难理解的课题,如教学《惠崇春江晚景》时,我先向学生讲解了惠崇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宋朝一个非常有名的和尚,而“春江晚景”是他的一幅画。这首诗是大诗人苏轼为这幅画做的题画诗。此时,不但消除了学生对课题的疑问,还顺利引入正文教学。
  
  四、温故知新式
  
  巴普洛夫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也就是说,各种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中发展而来的。所以,“温故知新”的过渡式导语,就成了教师最常用的导课方式。
  
  例如,教学《春》时,一开始上课教师就充满感情地说:“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联想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描绘春天,比如杜甫的《绝句》,你们还记得吗?”学生齐背后进入了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此时,教师因势利导:“现在,让我们细读课文,一起寻找春天吧!”导入自然而贴切。但在导课时应切记“温故”只不过是一种手段,导入新课才是真正的目的。
  
  五、激情导入式
  
  激情导入,可以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大年夜对你们来说是美好而快乐的,你们可以穿着新衣服,品尝着美味佳肴,与亲人团聚一堂。可是,有这么一个小女孩,她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光着头赤着脚,手拿一把火柴,哆哆嗦嗦地走在大街上,叫卖着。”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了文本中,使学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
  
  六、机变导入式
  
  教学前突然出现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事情,教师应沉着应变,有效运用。
  
  例如,教学《山雨》时,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于是我因势利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合理有效地利用导入环节,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