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欣赏书法?——品评书法不是随意乱喷

 留贤书馆 2017-04-22

【写在前面的话】

各位书友,非常感谢你能关注“书法研究”头条号,我们发布的大多数为较为专业的书法研讨话题,往往文字内容很长,附图较少,希望大家有耐心看完。若想了解大致梗概,请重点看粗体字部分,其余文字可以粗略浏览。

文章若觉得意义,可请转发,收藏,关注,谢谢你的支持。

书法作品应该怎么去欣赏,这里面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标准?

这个问题,可能是很多书法爱好者(尤其是对书法很感兴趣的初学者)希望了解的一个问题,今天我们通过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刘小晴先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作一些了解,以期各位书友以此提高书法欣赏水平。

如何欣赏书法?——品评书法不是随意乱喷

刘小晴对联

如何欣赏书法?——品评书法不是随意乱喷

刘小晴书法作品

当前,我国书法艺术爱好者的队伍日益壮大,这是一件大好事。但如何学习传统的技法,譬如何创作出富有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这是每一个书法爱好者所必然要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而其中书法艺术的欣赏和品评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要提高书法艺术的创作水平,就必须提高审美能力;我们要提倡文艺批评,而正确的批评来源于高度的鉴赏能力。因此,如何提高我们的欣赏能力,就势必要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这是一个细致复杂而又不容易解答的问题,其原因如下:

(一)由于欣赏者的眼光和角度不同,立场观点和艺术修养不同,志趣爱好和口味不同,因而对一幅作品品评的结果也不相同。即使是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批评家,也难免偏徇失实,褒贬不公。譬如唐代著名书家颜真卿,能融化古法,遗貌取神,援篆入楷,以拙为巧,开创 出沉着丰腴,庄严宽博的一路书风,这在书法史上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创新。然而每当一种新的风格产生时,往往因其不合旧规律而难以为人们接受。南唐李后主就曾讥评说:“颜书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叉手并脚田舍汉。”米芾则贬得更甚: “颜柳挑剔为后世丑怪恶扎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也。”

如何欣赏书法?——品评书法不是随意乱喷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选字

如何欣赏书法?——品评书法不是随意乱喷

颜真卿《李玄靖碑》选字

“二王”父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书家,然而唐太宗在赞誉王羲之的书法时说:“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风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相反,对献之书法却贬低很甚,“观其宰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上举两隅,说明人们对于美的认识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差别。

如何欣赏书法?——品评书法不是随意乱喷

王羲之手札

如何欣赏书法?——品评书法不是随意乱喷

王羲之初月帖

如何欣赏书法?——品评书法不是随意乱喷

王献之《地黄汤》

如何欣赏书法?——品评书法不是随意乱喷

王献之《鸭头丸》

(二)要具备较高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并非易事,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实践证明,一个人的欣赏水平,往往随着他的实践的提高而提高。故凡精于欣赏的人,平时总留心翰墨,穷搜博究,反复品味,精心探玩,又能涵泳墨池,切磋笔法,细心体会笔墨的微妙技巧。这样,日积月累,书道妙境,自能谙熟于胸,纵横博览,自能融会于一心,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唯其如此,才能更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的甘苦,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他们的作品,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产生出中肯的合情合理的评论。另一方面,一个人的欣赏能力,往往还受到时代、社会、历史、阶级以及个人的学识和文艺修养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见书法欣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三)书法艺术的美,有一定的客观标准,但就其风格而言,却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模式。它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可谓千门万户,琳琅满目。白蕉先生说:“五岳风景不同而都是美,五味味道不同而都是味;百川的流派不同而都到海;又如兰竹清幽,木芍香艳,古松奇崛,垂柳婀娜,俱是佳物。'书法的书体,流派,风格也同此理。从古迄今,历史上也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书家,即使是历代所公认的“书圣”王羲之,也有人批评他的草书“格律非高,功夫又少,虽圆丰妍美,乃乏神气,无戈戟锸锐可畏,无物象生动可奇”,“逸少草有女郎才,无丈夫气,不足贵也”。我们暂且不研究这些评论是否正确,只说明一个问题,即书法艺术并不存在一个十全十美的欣赏标准,它只能通过作者的艺术构思,笔墨技巧,传统功力,审美观点等去表现各种不同风格的形式美,而这种形式美只能代表美的某一方面,而不能囊括所有的美。历史上的大家,尚有失之一隅之处,何况一般的书写者,兼之风格流派的不同,就更难品评孰高孰低。

如何欣赏书法?——品评书法不是随意乱喷

白蕉书法

那么,我们应当抱着怎样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去鉴评书法呢?书法欣赏的客观标准又是什么呢?书法艺术究竟有没有阶级性呢?下面就分四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书法艺术的阶级性

书法艺术究竟有没有阶级性,这是今天我们学习和欣赏书法,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作为书法艺术,。也和其他艺术一样,它也是孕育在社会生活中的,是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翻开我国的书法史,秦汉以来,一直到解放之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历史上的一些名家,都是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从帝王将相到达官显宦,从地主文人到贵胄僧侣,而一些地位卑下的民间书家(如隋唐的经生,书生等),是无法跻身于名家之列的。再加之古代的碑刻内容,绝大多数是按照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和意图刻写的,这样,作为书法艺术就势必打上阶级的烙印。从他们的艺术观,欣赏观以及书写内容来看,由于受到时代的一定限制,无疑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譬如古代把“和平简静,道丽天成”作为美的最高标准;又把含蓄蕴藉的风格作为“君子藏器”的审美条件,“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这些观点是否符合现代书法的审美标准,当然还有待于大家探讨。

如何欣赏书法?——品评书法不是随意乱喷

欧阳询《九成宫》选字

如何欣赏书法?——品评书法不是随意乱喷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选字

但是,作为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风格和流派来说,是不应具备阶级性的,风格决定于一个作者的传统功力,笔墨技巧,主意和审美趣味。一幅作品的风格可以流露出一个作者的个性,气质和文艺修养,但决不能表观出它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历史上,恶霸地主照样可以写出“淡雅”的风格(如董其昌)。如何欣赏书法?——品评书法不是随意乱喷

董其昌书法

一些没有民族气节的人,也照样能在他的书法作品中表现出雄强的骨力和磅礴的气势(如赵孟頫,王觉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曾国藩)、遗臭万年的奸臣(蔡京,秦桧)等等尽管他们人品卑下,但是却都写得一手好字。反之即使是阶级观点鲜明的人,也未必能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他的政治立场。可见,书法只是一种技巧和意境相结合的艺术,如果说书法艺术在风格上有阶级性的话,无疑是偏面地夸大了它的作用。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也是不符合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的。

如何欣赏书法?——品评书法不是随意乱喷

蔡京书法

如何欣赏书法?——品评书法不是随意乱喷

秦桧书法

如何欣赏书法?——品评书法不是随意乱喷

王铎书法

如何欣赏书法?——品评书法不是随意乱喷

曾国藩书法

(二)关于“雅”与“俗”

“雅”与“俗”是两个对立着的不同概念。在古代社会,它标志着两重含义。一种是区别“劳心”和“势力’’两个社会阶层意识和观念的标志。譬如古人将书、画、琴、诗作为雅事,而将劳力者的务农,手工业等作为俗事;另一种是区别文艺作品水平和文艺修养高低的一种标志。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风格习惯都赋于不同的含义。就书法艺术来讲,它往往是区分作品水平和鉴赏眼力高低深浅的一种标志。古人在“崇雅”思想影响下,不论何种风格流派,无不把趋雅避俗作为艺术创作上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当我们在观赏某些作品时,常常会遇到一些作品,乍看似平淡无奇,但反复揣摩,就能透过质朴无华的外形而品味到作品内在的美。相反,有的作品,在外形上很娇媚,千种姿态,百般点缀,但细品却枯竭空虚,索然无味,这是由于作品缺乏一种内在的美,多看就味同嚼蜡了。这里涉及的就是书法艺术的“雅”与“俗”的问题。 。

所谓“雅”是指作者志趣高尚,胸襟潇洒,才思横溢,笔墨之间,不但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力和纯熟的书法技巧,又蕴藏着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风格,它有着深刻的内在美。

所谓“俗”是指作者缺乏一定的文艺修养,求姿媚取态,或意涉狂怪,软滑熟俗而无变化,矫揉造作而失天真,笔墨之间缺乏一种内在的意境和精神气质。

高雅的作品,总是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而低俗的作品,纵负时名,亦难入真鉴。

越是高雅的作品就越难被人们所理解。当一旦被人赏识,就显示出它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相反,“俗书”初见使人甚爱,多见则索然而无余蕴。

“俗”有时并非尽指庸俗、低俗,也有它“通俗’’一面的优点。即指它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正如音乐中既有高雅的古典乐曲;又有广为流行的现代歌曲一样。故历史上许多书家总是力求把‘雅”与‘俗”统一起来,把“雅俗共赏”作为自己所追求的艺术目标,如“二王”、‘唐六家”、“宋四家”,以至元代的赵孟颊,明代的董其昌,文徵明和近代的沈尹默先生等,他们的作品似乎都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要求。“口之于味,有同嗜焉;耳之于声,有同声焉;目之于色,有同美焉。’’‘雅俗共赏”正是体现了书法艺术的共同美。故善于书法的人,总是力求把传统和创新,技巧与意境,妍美与质朴等完美的结合起来,力求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如何欣赏书法?——品评书法不是随意乱喷

赵孟頫书法,雅俗共赏

今天,我们研究和欣赏书法,当然还是要提倡“雅”的东西,但要创作高雅的作品,要具备高度的鉴赏能力,这不但是技巧和功力的问题,更重要的还包括一个人的文艺修养的问题。哲学,文学,音乐,诗词,美学等都孕藏着丰富的营养,它们之间相互淘淬,相互渗透,这样就能大大地开拓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意境。

(三)欣赏和品评书法艺术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从历史观点来看,古代书家,他们几乎都能从传统入手,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承上继下,推阵出新。这是我国书法艺术其所以能表现出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因此,作为传统和创新是欣赏和品评书法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新’’有形式上的新;有内容上的新;有风格上的新。

越是富有新意的作品,就更要从爱护的观点出发。这些作品,尽管不是最完美的,却是作者经过长期实践和辛勤劳动所孕育出来的。因此不要轻易地加以否定。另一方面,又必须本着一分为二的观点,指出作品中的不足之处,以满腔的热忱,科学的态度,全面而中肯地加以分析,并把他们的作品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进行考察,在欣赏作品评时,既要尽量避免“耳鉴”,即自己缺乏独立的见解,只是人云亦丢,步人后尘,依附他人,故作风雅;又要避免“目鉴”,即开卷之初,不看作品,先看印章名号,若为名人便交口赞誉,若非名人则妄加非议。

这种种现象,皆非评者所应有。故凡精于鉴评者,既不是走马看花,浅涉泛观而不究其妙;也不宜过于挑剔,吹毛求疵而反显其谲。而是实事求是地对作品进行仔细的观察。从整体到局部,从表及里,由浅及深,透过现象而深入本质,从外在的形体美到内在的意境美,本人与作品产生一种息息相通,脉脉有情的关系。这样才能产生中肯的评论。

(四)欣赏和品评书法艺术的十大标准

中国书法艺术风格众多,流派纷繁,因此,在书法品评时,不能强调一致。但作为一件成功的作品,它必须依照千百年来所积累的传统技法,进行长期的严格训练,只有在这基础上,才能融合作者的意境去进行创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法”的重要性要超越“意”之上。

(限于篇幅和个人精力,余下部分“欣赏品评书法的十大标准”,明天发布出来,因为是新申请的头条号,每日只能发一篇,请各位书友多多包涵,并请积极留言评论,大家相互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