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鉴赏辞典》第一百三十首《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

 古风泊客 2020-10-24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盛唐·王维·七律

  •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拼音版:

jiàng zé jī rén bào xiǎo chóu ,shàng yī fāng jìn cuì yún qiú 。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jiǔ tiān chāng hé kāi gōng diàn ,wàn guó yī guàn bài miǎn liú 。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rì sè cái lín xiān zhǎng dòng ,xiāng yān yù bàng gǔn lóng fú 。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cháo bà xū cái wǔ sè zhào ,pèi shēng guī dào fèng chí tóu 。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作品介绍]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分三层:首联写早朝前的准备;中间二联写早朝的威仪;尾联写早朝后的行动。这首诗利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描绘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与皇帝的尊贵与威严。作为和诗,此诗不和韵,只和其意,用语堂皇,造句伟丽,格调和谐,独具特色。

[注释]

⑴和:即和诗,是用来和答他人诗作的诗,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词。可和韵,可不和韵。舍人:即中书舍人,时贾至任此职。大明宫:宫殿名,在长安禁苑南。

⑵绛帻(jiànɡ zé):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

⑶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翠云裘(qiú):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⑷九天:极言天之崇高广阔。古人认为天有九野、九重。此处借指帝宫。阊阖(chāng hé):天门,此处指皇宫正门。

⑸衣冠:指文武百官。冕旒(miǎn liú):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

⑹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

⑺衮(gǔn)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⑻裁:拟写。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

⑼凤池:指凤凰池。

  [译文]

头戴红巾的卫士不住报说寒夜欲晓,尚衣官员给天子呈上了翠绿的云裘。

早朝的百官曙色中走进辉煌的宫殿,同万国使节向加冕悬旒的皇帝叩头。

初出的日光晃动着君王的雉尾掌扇,浮动的香烟飘向了皇上的衮龙袍绣。

罢朝后把天子的圣旨写在五色纸上,紫服玉佩的中书文官此刻纷忙不休。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天,当时王维任太子中允,与诗人贾至、杜甫、岑参为同僚。时为中书舍人的贾至先作了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杜甫和王维、岑参都作了和诗,王维之和即为此诗。

文学赏析

这首诗利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写出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别具艺术特色。

诗一开头,诗人就选择了“报晓”和“进翠云裘”两个细节,显示了宫廷中庄严、肃穆的特点,给早朝制造气氛。这里以“鸡人”送“晓筹”报晓,突出了宫中的“肃静”。尚衣局是专门掌管皇帝衣服的。“翠云裘”是绣有彩饰的皮衣。“进”字前着一“方”字,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

中间四句正面写早朝。诗人以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表现场面的宏伟庄严和帝王的尊贵。层层叠叠的宫殿大门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深邃伟丽;万国的使节拜倒丹墀,朝见天子,威武庄严。以九天阊阖喻天子住处,大笔勾勒了“早朝”图的背景,气势非凡。“万国衣冠拜冕旒”,标志大唐鼎盛的气象。在“万国衣冠”之后着一“拜”字,利用数量上众与寡、位置上卑与尊的对比,突出了大唐帝国的威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历史背景。

如果说颔联是从大处着笔,那么颈联则是从细处落墨。大处见气魄,细处显尊严,两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作者于大中见小,于小中见大,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实感。日光才临,仙掌即动,“临”和“动”,关联得十分紧密,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傍”字写飘忽的轻烟,颇见情态。“香烟”照应贾至诗中的“衣冠身惹御炉香”。贾至诗以沾沐皇恩为意,故以“身惹御炉香”为荣;王维诗以帝王之尊为内容,故着“欲傍”为依附之意。作者通过仙掌挡日、香烟缭绕制造了一种皇庭特有的雍容华贵氛围。

结尾两句又关照贾至的“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贾至时任中书舍人,其职责是给皇帝起草诏书文件,所以说“朝朝染翰侍君王”,归结到中书舍人的职责。王维的和诗也说,“朝罢”之后,皇帝自然会有事诏告,所以贾至要到中书省的所在地凤池去用五色纸起草诏书了。“佩声”,是以身上佩带的饰物发出的声音代人,不言人而言“佩声”,于“佩声”中藏人的行动,使“归”字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

这首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阶段,写出了大明宫早朝的气氛和皇帝的威仪,同时,还暗示了贾至的受重用和得意。这首和诗不和其韵,只和其意,雍容伟丽,造语堂皇,格调十分谐和。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说:“盛唐人和诗不和韵”,于此可窥一斑。 

名家评价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帖子语颇不痴重(“万国”句)。此为铺写,景象雄浑,富丽造作,句律温厚深长,皆足为法。

元·杨载《诗法家数》:荣遇之诗,要富贵尊严、典雅温厚。写意要闲雅美丽清细。如王维、贾至诸公《旱朝》之作,气格雄深,句意严整,如宫商迭奏,音韵铿锵。真麟游灵沼,凤鸣朝阳也。学者熟之,可以一洗寒陋。后来诸公应诏之作,多用此体,然多志骄气盈。处富贵而不失其正者,几希矣。此又不可不知。

明·顾璘《批点唐音》:右丞此篇真与老杜颉颃,后惟岑参及之,它皆不及,盖气象阔大,音律雄浑,句法典重,用字清新,无所不备故也。或犹未全美,以用衣眼字太多耳。

明·李攀龙《唐诗直解》:王维曰“尚衣方进翠云裘”、“万国衣冠拜冕旒”,二公重字,不害为人家。

明·胡应麟《诗薮》:王、岑二作俱神妙,间未易优劣。昔人谓王服色太多,余以它句犹可,至“冕旒”、“衮龙”之犯,断不能为辞。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早朝》四诗,名手汇此一题,觉右丞檀场,嘉州称亚,独老杜为滞钝无色。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庙廊声响,自然庄重。

清·金圣叹《批选唐诗》:意象俱足、庄严稳祢,较胜诸作。

清·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此全依贾舍人样,前解通写早朝,后解专写两省也。若其中间措手义有不同者,贾乃于起一句便安“银烛朝天紫陌长”之七字,是预从“早”字,先已用意;于是而三四写“朝”字,便无过只是闲笔。此却于第四句始安“万国衣冠拜冕旒”之七字,是直到“朝”字,方乃用意;于是一二写“早”字亦无过只是闲笔。此则为两先生各自匠心也。

清·邢昉《唐风定》:雄浑天然。非初唐富丽之比。

清·毛先舒《诗辩坻》:典重可讽,而冕服为病。结又失严。

清·何焯《唐律偶评》:诸篇但叙入朝,此独从天子视朝之早发端,善变而有体。落句用裁诏收舍人,仍不离天子,是照应之密。

清·李因培《唐诗观澜集》:此诗如日月五星,光华灿烂。后人嗤点流传,以为用衣太多,此井蛙之见也。

清·屈复《唐诗成法》:“衣裳”字太多,前人已言之矣。“早朝”字未合写,亦一病。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早朝》倡和诗,右丞正大,嘉州明秀,有鲁、卫之目。贾作平平,杜作无朝之正位,不存可也。

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并未别出手眼。而高华典赡,无美不备。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博大昌明(“日色”句)。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⑴盛丽极矣,字面太杂。⑵才气驾驭,何尝觉杂?毕竟右丞第一。末句太犯,然名句相接便不觉。⑶次联君臣两面都写到,所谓有体要也。⑷精彩飞动,虽叠用衣佩字面,位置当在第二。

清·吴烶《唐诗选胜直解》:应制诗庄重典雅,斯为绝唱。

清·朱庭珍《筱园诗话》:“九天”、“冕旒”,气象阔大,而稍欠精切。

佚名

赏析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这首诗是针对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所作的和诗。那咱们就先说说一般和诗的规矩吧。所谓“和诗”,就是对别人已有诗作的唱和。既然如此,和诗和原诗,就一定要在主题和立意上保持一致,不能你说东、我说西,这是第一个要求。第二个要求,多数和诗要和原诗的韵脚也一致,有的甚至严格到,你用哪个字押韵,我也要用哪个字押韵,而且顺序都不能错。但是在盛唐时候,非常多的和诗都是只和意不和韵,王维的这首和诗就是如此。为什么这么说呢?看首联就知道了。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这是押平水韵里的十一尤,贾至原诗,押的是平水韵里的七阳,两者不是同一个韵部,这是第一个不同。那还有一个不同更重要,什么呢?王维和贾至的视角也不一样。贾至的首联是什么呀?“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他是在讲谁呀?在讲他自己。他举着银烛,他看着春色,他在上朝啊。从自己的视角看世界,这也是我们最容易理解的写法。但是王维不一样啊,他没讲自己怎么上朝,他一上来就是“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他直接从皇帝写起了。

为什么说这两句话就是从皇帝讲起呢?咱们先解释几个专有名词。什么叫“鸡人”呢?鸡人就是学鸡叫的人。古代老百姓靠公鸡打鸣来报时,但是宫里头不养鸡,怎么办呢?就让官员装成大公鸡的样子,头上还包一块红头巾,带着鸡冠子,这就是“绛帻鸡人”。最早的时候,“绛帻鸡人”是真的装成公鸡打鸣,后来不是发明了更漏嘛,宫里其实不靠公鸡来报时了,但是“绛帻鸡人”这个官职并没有废掉,而是直接演化成主管更漏的人。每天天亮的时候,这个人不用再学鸡叫了,而是直接传送竹签,给宫里报时,这个竹签儿就叫更筹,那报晓的更筹就叫“晓筹”了,这就是“绛帻鸡人送晓筹”。

那什么又是“尚衣”呢?很多人一看“尚衣”就联想到宫女,这不对。所谓“尚衣”,是殿中省的尚衣奉御,这是五品官呢,专门负责掌管皇帝的礼服。那“翠云裘”就是礼服的一种,一种装饰着绿色云纹的皮衣。那讲清楚这些名词,我们再来分析,“绛帻鸡人报晓筹”是给谁送啊?当然是给皇帝,“尚衣方进翠云裘”他是给谁进“翠云裘”?也是皇帝呀。所以说王维这首早朝诗,上来就从黄帝讲起,不写自己怎么上朝,而是遥想皇帝准备怎么上朝。

这可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事情,那视角独特是一个好处,还有一个好处,你看这两句话,他在表现早朝的“早”字,但是他表现得特别巧。你看同样讲早朝,贾至怎么表现的?他写银烛、写天色,这都是用景色来表现的。但是王维不一样,他没写任何属于清晨的景色,但是呢,他写了两件属于清晨的事情。一件是送晓筹,一件是进翠云裘。送晓筹是报晓,进翠云裘,是请皇帝更衣。这两个事情,两个动作,紧凑衔接,马上,整个清晨宫廷那种既忙碌又有序的状态,就跃然纸上了。这多巧妙啊,那还有更巧妙的地方呢。更巧巧在哪?巧在背面敷粉啊。你看他写鸡人,写尚衣,写皇帝没有啊?没有啊,可是虽然没有正面写皇帝,这些人不都是正在为皇帝服务嘛,这样一来,一个清晨即起、为国理政的好皇帝形象,已经呼之欲出了,这就是背面敷粉。那宫里面皇帝正在准备早朝,宫外面大臣在干什么呢?

看颔联,“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两句话写的真大气。“九天”是什么?古人讲天有九重,所谓“九天”,就是天的最高处。那“阊阖”呢?“阊阖”本来是传说中的天门,那也可以泛指整个宫殿乃至宫城的大门。那“万国”又是怎么回事儿?所谓“万国”和“九天”一样,都是最高级别的形容词了。唐朝当时的邦交政权,大概有六七十个,这里写“万国”,那是夸张性的,极言其多。那“冕旒”又是什么呢?所谓“冕旒”就是垂着旒的冕,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种垂着帘子的帽子,这是天子参加重大庆典活动的礼帽啊,所以可以用来代指皇帝。那把这两句话放在一块儿,一个最宏大的朝会场面,就一下子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吧!曙光乍现,大明宫各个宫殿的大门依次打开,仿佛天宫之门正在层层开启,多神圣啊!各个国家的使臣,都沿着长长的龙尾道拾级而上,准备朝觐皇帝,多么庄严啊!

这一联诗啊,其实王维是用了两个手法的,一个叫“以一敌众”,另一个叫“以高临卑”。什么叫“以一敌众”啊?皇帝只有一个,但是万国朝拜,这才是威严。那“以高临卑”是怎么回事呢?大家一定要知道,唐朝的大明宫是建在龙首垣上的,本来地势就高,而正殿含元殿又建在三层台基之上,加起来有十米,也就是三层楼那样的高度。那早朝的大臣,沿着龙尾道走向含元殿,一路都是仰角啊,仰望宫殿,步步朝天,这又是何等尊贵呀!这一联儿啊,其实是绕开了贾至的颈联“千条弱柳垂金锁,百啭流莺绕建章”,他没有任何闲笔写风景,王维他是一下子从上朝前转到了上朝中,直接甩开刚才那句话,直接回应贾至的那句“剑佩声随玉墀步”。你看“剑佩声随玉墀步”,写上朝,虽然也肃穆,但哪里比得上“万国衣冠拜冕旒”雄壮啊,一下子大唐盛世万般来朝的场面跃然纸上,让今天的人听了,都不免心醉神驰。这是警句呀,警句一出,全诗都亮了。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注意到,说这一联不对呀。我们讲贾至的原诗时分析过,说既然是春天就应该不是大朝会,因为诗中特别提到两省官员,所以恐怕也不是朔望朝,而是最普通的常朝。那既然是常朝,参加的只有在京五品以上官员,以及像两省这样的机要部门官员,哪里有什么万国衣冠啊!还有,既然是常朝,皇帝也穿常服啊,哪里会有什么“翠云裘”啊,会有“冕旒”啊?难道说王维和贾至参加的不是同一次朝会吗?当然不能这么理解,王维这个叫艺术夸张。什么意思呢?贾至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看到什么写什么,基本上是实情实景。而王维呢,却是从皇帝的角度立论,从朝会的意义立论,那就不是看到什么写什么,而是什么好看写什么。所以这种经过艺术夸张的场景啊,并不真实,但是呢,也正是因为,它不是某一次朝会的真实呈现,所以它才能够摆脱具象的限制,获得一种普遍性的表现力。不仅这次朝会能用,整个唐朝的朝会都能用,不仅唐朝能用,以后历朝历代都能用,几乎就成为泱泱大国,万邦来朝的代名词了,把其他的朝省诗都比下去了。

那场面足了,警句也出来了,颈联该怎么写?“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这是从殿外写到殿内,又写回皇帝了。“仙掌”是什么?就是皇帝身后的那对大扇子,仪仗扇啊。“衮龙”是什么?就是衮龙袍。所以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呢?日色才临,仗扇已动,皇帝起驾临朝了。而满殿香烟都萦绕于皇帝的龙袍之上,袍上飞龙仿佛就要乘云而起。大家想王维的这两句诗是从哪儿来的呀?其实他是为了照应贾至的“衣冠身惹御炉香”。但是呢,贾至那是大臣心态,衣服沾染一点御炉的香气,都觉得那么荣幸。而王维呢,虽然也是大臣,但是他从天子角度立论,所以不是龙袍沾染着香气,而是香烟依傍着龙袍。所谓云从龙、风从虎,香烟浮动,正是烘托皇帝作为真龙天子的神圣感啊。殿外大臣拜冕旒,店内香烟护衮龙,不正是朝会所要达到的效果嘛。从宫廷写到殿外,从殿外写到殿内,从天子写到大臣,又从大臣写回天子,早朝之前、早朝之中的事情已经写足,怎么收尾呢?看尾联。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这和贾至一样,是写退朝了。这也正是为了应和贾至的“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贾至不是中书舍人嘛,中书舍人就是为皇帝起草诏书的,朝会开过了,大政方针决定了,接下来,不就该具体到起草诏书了嘛。那为什么要说“裁五色诏”呢 ?其实这用的是后赵皇帝石虎的典故。当年石虎发布诏书的时候,用五色纸写诏书,非常奢华。王维是画家呀,这次早朝,本来发生在春天,可是之前呢,王维并没有具体写春景,但是你看,他把春色都放在文字里了。首联就是“绛帻鸡人”和“翠云裘”相对,“绛帻”是红的,“翠云”是绿的,一红一绿,那就是春天的颜色呀。尾联又出来一个“五色诏”,五色绚烂,这不正是花团锦簇的春天嘛。那“佩声归到凤池头”,其实还是呼应一下贾至的“剑佩声随玉墀步”。只不过贾至是用佩声表示上朝,王维是用佩声表示退朝罢了。退朝并不是下班儿啊,而是新工作的开始。那新工作是草诏,多重要,多荣耀啊。虽然没有直接写贾至,也算是含而不露的恭维了。

再读一遍: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浮动的浮fú,读成fóu,为什么呢?因为古今发音改变不小,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这首诗是押平水韵的十一尤,所以把浮fú读成了fóu才能押韵,而押韵是格律诗的基本要求。

那这首诗综合起来看,跟贾至的那首相比,怎么样?好太多了吧,立意高了一大截儿啊。咱们不是说朝省诗是要颂圣嘛,贾至虽然也颂圣,但重点还是放在大臣身上,而王维呢,从头到尾句句不离皇帝,即使写大臣,还是为了衬托皇帝。这样一来呀,整首诗就显得高华典雅,有如黄钟大吕,奏响真正的廊庙之音。

佚名

赏析

王维这首诗和的就是贾至的《早朝大明宫》:“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此诗一出,万众瞩目,杜甫、岑参等诗人都曾作诗相和。王维所和此诗的突出艺术特点在于从细节方面来渲染早朝前后大明宫庄重严肃的气氛,突出宫廷的华贵壮美。全诗从前中后三个时期描写了大明宫早朝庄严的气氛和皇帝的华贵威仪,同时写出了皇帝对贾至的重用。诗中用语造句富丽堂皇,和诗而非和韵。

首联写早朝前宫廷中的准备,显示出大明宫中的庄严肃穆。意思是说,卫士高声提醒文武百官做好准备,尚衣局的人送来了上朝时穿的绣有彩饰的皮衣。早朝之前,大明宫在忙碌中不失庄严、烦琐中不失秩序,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宫廷中有条不紊地准备着早朝。

颌联和颈联通过高度概括的叙述和细节描写表现了早朝庄严肃穆的场面,显示出帝王的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尊贵。这两联一个是总写,一个是细写,两者相得益彰,渲染了严肃华贵的宫廷氛围。

尾联中,起草诏书是中书舍人贾至的职责,因而下朝后他要到中书省的所在地凤池去用五色纸起草诏书,暗示其备受皇帝重视。

佚名

赏析

贾至:《早朝大明宫》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

先看首联“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这是写什么呀?这是写诗人的早朝之路啊。银烛就是银色的烛台,朝天自然是朝觐天子。紫陌是什么?紫陌就是大道呀,刘禹锡不是写“紫陌红尘拂面来”嘛。在那首诗里紫陌是指京城的大道,那在这首诗里,应该是指大明宫里面的宽阔道路。为什么呀?因为下一句是“禁城春色晓苍苍”。苍苍就是灰白色,天将亮未亮时候的颜色。既然都看到了“禁城春色晓苍苍”,说明诗人已经在大明宫里头了。因此紫陌也就不是从家里到大明宫之间的道路,而是从大明宫的丹凤门到宫殿之间的道路。那这条路用“长”来形容,说明什么呀?说明大明宫大呀,一句“银烛朝天紫陌长”,以小小银烛对长长紫陌,或者说以个人的渺小来映衬宫城的雄伟,这就是朝圣诗的写法。

那随着诗人脚步的推移,天色也逐渐由黑转为苍,大明宫的美景清晰起来,把这两句话放在一起真是早朝的力量十足啊。要知道唐朝人可是五鼓入朝啊,五鼓就是现在的3点到5点,天还是黑的呀,所以要点蜡烛,但是人越走天越亮,到了宫里头,太阳的光华已经压倒了蜡烛的光芒,整个大明宫退去黑纱,呈现出一片浓浓的春意了。越走越亮,越走越美,这不正是臣子觐皇帝之前应有的心情嘛。而且呢,看见春色这两个字,我们也能判断出来了,这不是大朝会,因为大朝会是冬至或者元旦,那是冬天。那不是大朝会,到底是朔望朝还是常朝啊?应该是长朝的可能性大。首先,这里头没有出现朔望,这样的字眼或者意向。其次呢,朔望朝是在京九品以上官员都要参加的,中书、门下两省并不突出,而长朝,则要特别说明是两省官员参加。贾至既然称两省僚友,那常朝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这个事情能够成立的话,那朝会的地点,就应该在大明宫的紫宸殿。从大明宫的正南门丹凤门,到紫宸殿,多远呢,1200米,这算是很长的一条道路了。

那首联写的上朝之路,是写大明宫的全景。颔联怎么接呀?所谓律诗,不就讲究起承转合嘛,既然起首都写到大明宫的春色了,那下联就该承接两句,对春色的具体描写了。大明宫的春色到底是怎么样的呢?看颔联,“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这联写得真漂亮。拿垂柳和流莺相对,一个静,一个动,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已经很好了吧,还不够呢。诗人不是写一棵垂柳,一只流莺,而是千条弱柳,百啭流莺,这场面多大,多热闹啊。这才是宫廷气象,这还不够。千条弱柳在哪儿飘舞啊?在宫门前,因为青锁本来就是汉朝,装饰皇后房门的花纹啊,后来就代指宫廷。那百啭流莺又在哪歌唱啊?在整个大明宫里头。因为所谓建章就是汉朝的建章宫,这还是唐朝诗人,以汉比唐的老规矩啊。垂柳千条轻拂宫门,黄莺欢唱声彻宫城,这是多么欢乐祥和的春日胜景啊! 那你再往深里想一下,宫门垂柳像不像卫士守卫,百啭流莺像不像大臣奏议呀,这其实不止是拿柳和莺来趁春色了,他也是拿柳和莺来比附朝会的臣子和侍卫。但是呢,比得含而不露,还能承上启下,起承转合嘛,到这儿该转了。

转到哪儿了呢?从景转到人了,“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深惹御炉香”。剑佩就是宝剑和垂佩,是官员的装饰,也是身份的象征。那玉墀又是什么呀?玉墀就是宫殿前的台阶。那这句是在讲什么?那是在讲上朝的核心部分。之前还是在宫外头看柳听莺,此刻已经走上台阶了,大臣们步履姗姗、剑佩叮当。为什么要说剑佩的声音啊,白居易不是说过“此时无声胜有声”嘛,贾至恰恰相反,他是在用有声来反衬无声。大家想那么多官员入朝,但只能听见剑佩碰撞的声音,说明什么呀?说明鸦雀无声。千官入朝,鸦雀无声,这是多肃穆的气氛啊。随后呢,随后就要进入殿庭了。殿庭之上,玉炉香烟袅袅,官员的衣冠都沾染了香气,这香气只是香气吗?当然不是。玉炉的香烟,那就是皇帝的恩泽呀。所以虽然没有正面描写皇帝,但是一句“衣冠深惹御炉香”,已经把皇帝恭维得严丝合缝了。从上朝前写到上朝中,气氛逐渐走高,最后该怎么结尾呢?看尾联吧。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瀚侍君王”,这是写什么?写退朝了呀。所谓凤池就是凤凰池啊,古代是中书省的雅称,也可以泛指两省。贾至这首诗不是要呈两省僚友嘛,最后点题当然要结到两省。他是说呀,咱们中书、门下两省官员,可都沐浴着皇帝的恩泽,那退朝回到办公室,更应该加油干活,好好写文章,伺候皇上。这既是在鞭策自己,又是在诫勉同僚,诫勉的堂皇正大,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官员形象,跃然纸上,诗收得非常得体。

那这首诗写得好不好呢?可能有人会说了,思想很苍白,没错,咱们之前就说过,朝省世也罢,应制诗也罢,因为要颂圣,所以思想水平都不高。但是你看他从诗人自身入手,沿着上朝前上朝中退朝后的路径,步步写来,结构严整,而且气象宏大,词藻铿锵,不仅写得富贵尊荣,还有一种喜滋滋的劲头,扑面而来。早朝谁然辛苦,但是得以近距离接触皇帝,这不正是两省官员的特殊荣耀嘛。贾至把这种喜滋滋的心情,用千条弱柳、百啭流莺,玉墀步,御炉香,这种形象表达出来,连我们都能受到感染,这就是他的成功之处。再读一遍: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深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瀚侍君王。

那是不是因为贾至这首诗写的特别好,才引来那么多高人唱和呀?倒也不完全是,还有一个重要理由,这首诗的作者贾至,不仅是个重要文人,更是个重要官员。他当时是中书舍人,中书舍人虽然只是五品官,但是专门负责给皇帝起草制敕,算是既轻且耀,有头有脸。而且呢,贾至父子两代都在中枢草诏,朝廷里人脉非常深厚,才华加上威望,才成就了贾至的号召力,才有那么多高人跟他唱和。

佚名

赏析

《早朝大明宫唱和诗四首》赏析:施蛰存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贾至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王维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官之作
鸡声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皇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岑参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杜甫

这里有四首七律唱和诗,是宋元以来许多谈诗的人喜欢评论的。唐肃宗至德二载九月,广平王李傲率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食之兵二十万人收复长安,平定了安禄山父子之乱。十月丁卯,肃宗还京,入居大明宫。三年二月丁末,大赦天下,改元乾元。此时李唐政权,方才转危为安,朝廷一切制度礼仪,正在恢复。中书舍人贾至在上朝之后,写了一首诗,描写皇帝复辟后宫廷中早朝的气象,并把这首诗给他的两省同僚看。两省是门下省和中书省,在大明宫宣政殿左右,是宰相的办公厅。中书省有政事堂,是宰相和大臣会议政事的地方。当时,杜甫官为左拾遗,属门下省。岑参官为右补阙,属中书省。王维本来是给事中,做了安禄山的伪官,此时刚才获得赦免,降为太子中允。他们都是诗人。贾至是中书舍人,是他们的上司,因而每人都做一首诗来奉和。当时和诗的一定不止他们三人,不过我们现在只能见到这三首。贾至首先作诗,称为原唱,王、岑、杜三人的诗是和作,合起来称为唱和诗。

官位较高的诗人,有资格每天进宫中朝见皇帝。他们对于宫廷中那些威严而又华贵的礼仪,印象极深,往往有诗记录。唐宋诗人作这一类诗的不少。方虚谷编《瀛奎律髓》,给这一种诗取了一个分类目,名为“朝省诗”。

朝省诗和应制诗同样都是宫廷文学。字句要求富丽,对仗要求精工,思想内容要有感恩颂德之意。创作方法纯然是赋,不能用有言外之意的比兴。这种诗,在初、盛唐时期尤其多,诗人们往往用这种作品表示其写作翰苑文章的才学。我们研究唐诗,也应该了解一下,虽然现在它们已没有用处。

贾至的诗第一联是描写一个“早”字。进宫去朝见皇帝的时候,天还没有亮,还得用蜡烛。到了宫城里,才是黎明。“天”代表皇帝,朝见皇帝称为“朝天”。“紫陌”是紫红泥铺的路。第二联写大明宫的景色:千株嫩柳挂在宫门外,飞来飞去的黄莺绕着宫殿鸣啭。“建章”是汉高祖造的宫殿,规模宏大,传说有千门万户,后代诗人就用来代表宫殿。第三联写百官上殿朝见的情况:穿着朝服的官员肃静无声,走上白玉的阶陛,只听得身上悬挂的剑和佩带物的声音。衣冠端正的身上,沾染着两旁香炉里散发出来的香气。第四联就是感恩效忠的话了。我们大家都在凤池中享受皇帝的恩泽,应该天天写文章侍候皇上。凤池是凤凰池的简称,代表中书省的官署。此诗末一句,《唐诗纪事》作“终朝默默侍君王”,错得可笑。

王维的和作是紧紧扣住贾至原唱柏。第一联也写“早”:戴红头巾的卫士在宫门外传呼天亮了,宫里专管皇帝衣服的女官才把翠云裘送来伺候皇帝视朝。汉朝时,卫士在宫门外学作鸡鸣以报晓,称为鸡人。翠云裘见于宋玉的赋,用来指御衣。晓筹是铜壶中报晓的筹子。第二联写朝见情况:宫殿的门都开了,各国官员都来朝拜皇帝。九天是最高的天,阊阖是天门。这一句实际上是宫殿开门的倒装句法。衣冠代表人物,冕旒是皇帝的朝冠,此处用作皇帝的代词。第三联写朝见时的景色:太阳光才照临到殿前的承露盘,薰炉中的香烟要飘浮到皇帝的衣服上去。汉武帝曾铸铜为仙人,掌上托着一个承接露水的铜盘,放在宫殿前。此处用来指宫殿前陈列的装饰物。皇帝的衣服绣有龙纹,称为龙衮,亦可称衮龙。第四联讲到自己的职司:朝罢之后,回到中书省,就应当为皇帝办事,起草各种诏书。“五色诏”是用典故,石季龙的诏书是用五色纸写的,故曰五色诏。此处只是用来作“诏”字的修饰语,其实唐代的诏书是用黄麻纸写的。

岑参的诗,前三联的内容也是同样的。第一联说:鸡鸣的时候,路上还有黎明的寒气,在这暮春时节,黄莺在皇城里鸣啭不已。从这一句看,可知这些诗都是在乾元元年三月里作的。第二联说:晓钟一响,宫中的千门万户都开了,白玉阶两旁,警卫的仪仗队簇拥着许多官员。“万”、“千”二字,都是多的意思,金阙指宫廷。上一句就是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第三联也是写“早”:花迎接这些剑佩铿锵的官员,正是星星刚才隐落的时候,柳条吹拂着旌旗,还带着露水。第四联就和贾至的原作不同了。他说:只有这位凤凰池上的人,能做这样一首好诗,正如《阳春》、《白雪》的曲子一样,使大家都难于奉和。这一联就是恭维贾至了。

杜甫的和诗用一半篇幅来写早朝,另一半篇幅来恭维贾至。第一联说:五更时候,铜壶滴漏的声音,催出了晓箭。这一句只是说:天亮了。古代无钟表,以铜壶滴水计时。每一个时辰有一支竹筹,或称箭,从水壶中升起。所以说“漏声催晓箭”。下面的对句是说:皇宫里的春风使桃花都红了。“九重”是最高的地方,指皇宫。人醉则脸红,桃花红了,就象是醉了。天上的人是仙人,地上的人是凡人,皇帝既称天子,皇宫就是天庭。皇宫里的人物就可以用仙字来形容,“仙仗”、“仙桃”是同样的用法。第二联写宫中日暖风微,画着龙蛇的旌旗在微微飘动,宫墙殿角上有燕雀在高飞。第三联说贾至朝见以后,满袖带着香烟回到中书省,提起笔来写成了一首象珠玉般的好诗。第四联的含意,必须先了解几个有关的典故,方能明白。原来贾至的父亲贾曾在开元初年也做过中书舍人,玄宗皇帝在先天元年即位的时候,玉册文便是贾曾作的。后来玄宗避难入蜀,传位于肃宗,这个传位玉册文是贾至作的,所以他们父子是“世掌丝纶”,两代都职掌皇家的文书。“丝纶”,代表皇帝的话,见于《礼记》。刘宋诗人谢凤的儿子谢超宗,诗文学问都好。有一天,皇帝对谢庄说:“超宗很有些凤毛。”这是一句开玩笑的话,意思是说:谢超宗的才学,得到他父亲的遗传。后世文人就用“凤毛”来代表能继承家学的儿子。杜甫把这些典故组织在第四联中:要知道世掌丝纶的美事,但看现在凤凰池上有了凤毛。这两句对贾至的恭维,比岑参的两句更贴切了。

这四首诗是研究唐诗的好资料。同一题材,同一形式,出于同时四位著名诗人之手,后世人就有兴趣给他们评比甲乙,象上官婉儿评比沈、宋二诗一样。

现在我先抄录明清人的四诗优劣论,看看前人有过多少意见:

岑作精工整密,字字天成。颈联绚烂鲜明,早朝意宛然在目.独颔联虽绝壮丽。而气势迫促,遂致全篇音节微乖。王起语意偏。不若岑之大体。结语思窘,不若岑之自然,颈联甚活,终未若岑之骈切。独颔联高华博大而冠冕和平,前后映带宽舒,遂令全首改色,称最当时。但服色太多,为病不小。而岑之重两“春”字,及“曙光”、“晓钟”之再见,不无微。信七律全璧之难。 

以上是明代胡元瑞的话,见《少室山房笔丛》。他把王维、岑参二诗作比较,以为王维的起、结和颈联都不如岑作,但颔联却好到使“全首改色”,成为四诗之最。至于缺点,则王诗中“绎帻”、“尚衣”、“翠云裘”、“衣冠”、“冕旒”、“衮龙”,尽管作用不同,总觉得衣服方面的词汇太多。岑诗则“曙光”和“晓钟”亦不免重复。

早朝四诗,名手汇此一题,觉右丞擅场,嘉州称亚,独老杜为滞钝无色。富贵题出语自关福相,于此可占诸人终身穷达,又不当以诗论者。
   这一段是明代胡震亨的话,见《唐音戊签》。他排定了考案:王维冠军,岑参亚军,杜甫殿末。理由是杜甫此诗最为寒伧,富贵庄严的气象不足。接下去讲到有福相的人说话自然有富贵气,不能说富贵话的人,必定是穷途潦倒汉。因此,从诗看人,可以预测杜甫一辈子不会显达。这是他的定命论观点,我们不必重视,也无暇在此批判。他既以“富贵语”为衡量这四首诗的标准,可知他把王维列为第一,是因为王诗的富贵气象胜于岑诗。

岑王矫矫不相下,舍人则雁行,少陵当退舍。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当以一诗议优劣也。

这是明末唐汝询的意见,见《唐诗解》。在岑、王之间,他不能定甲乙,贾至则挂名第三,杜甫考得了背榜。但又赶快申明这仅是四首诗的高下,并不是四人全部诗作的定评。

岑诗用意周密,格律精严,当为第一。贾亦不能胜杜。

这是吴昌祺的一段眉批,写在唐汝询的评语上边,见《删订唐诗解》。他定的考案是:岑参、王维,杜甫,贾至。 
  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起二句"早”字,三四句大明宫早朝。五六正写朝时,收和诗匀称。原唱及摩诘、子美,无以过之。

这是清人方东树的意见,见《昭昧詹言》。他以岑参诗为第一,理由是全诗章法匀称。其他三诗,他没有排名次。 
  和贾至舍人早朝诗究以岑参为第一:“花迎剑佩、柳拂旌旗”,何等华贵自然。摩诘“九天阊阖”一联失之廓落。少陵“九重春色醇仙桃”更不妥矣。诗有一日短长,虽大手笔不免也。

这是晚清施鸿保的意见,见《岘傭说诗》。他的最后二句,意思与唐汝询同,表示并不因此诗而否定杜甫的伟大。其实他们这些话是多馀的,他们为什么不反过来说,他们并不以为岑参的诗都是第一呢?

早朝唱和诗右丞正大,嘉州明秀,有鲁卫之目。贾作平平。杜作无朝之正位,不存可也。
   这是沈德潜的评价,见《唐诗别裁》。他以为王、岑之间,旗鼓相当,不易分高下。贾至诗虽平平,还可列入第三。杜甫诗只做“早”字,没有把“朝”字放在正位上,就使主题落空,因此他根本不选这首诗。

以上选录了明清二代七家的评语,只是现在手头所有的资料。宋元人诗话中也有过个别论议,但似乎还没有人作综合评比。单就这七家的论定来看,杜甫不及格是肯定的了。岑得三票,王得二票,弃权二票。看形势,岑诗的冠军地位,较王诗为稳。

从全诗的结构、章法、句法来看,我以为这样的定案是公允的。但从部分诗句的评论来看,还可以有所商榷。胡元瑞说王维诗“结语思窘,不若岑之自然”。这是牵涉到诗的结尾方法的问题。贾至诗是首唱,可以不谈,岑参、杜甫二诗的结尾都是针对原作,谀颂贾至的。因为贾至是中书舍人,是长官。王维诗的结尾,虽然用贾至原意,却并不对贾至一人而言,只是泛说两省僚友退朝之后,就得回到省中去办公。这是因为王维的官位是太子中允,和中书舍人同为正五品上阶。他的资格也比贾至老,因此他不作恭维贾至的话。岑参官右补阙,是从七品官;杜甫官左拾遗,是从八品官,他们当然应该恭维一下长官。从恭维的辞藻来比较,杜甫的结联实在高于岑参。胡元瑞说王维思路窘弱,恐怕没有考核一下当时王维的身分。

贾至的原作,虽然工稳,但没有一联警句,比起来真是平平。其馀三诗,各有一联被推为名句。王维是“九天阊阖”一联,岑参是“花迎剑佩”一联,杜甫是“旌旗日暖”一联。王维这一联,胡元瑞以为“高华博大,冠冕和平,使全诗为之生色",而施鸿保却说是“失之廓落”。这两家的评价,相去甚远。“廓落”就是空泛,大约岘傭以为这一联是抽象的描写。他把“九天阊阖”误解为天庭,把“万国衣冠”误解为全世界的人,于是便觉得诗意不切“朝”字,流于空泛了。其实王维此联的重点在“万国衣冠”一句。当时有契丹、吐蕃、回纥、南蛮许多国家和部落的军队来协助平定安禄山之乱,每天都有各国的可汗、君主、或将帅参与朝会。王维写的正是当时现实的盛况,而这正是贾、岑、杜三诗所没有表现的。因为有了下一句,才配了上一句来形容宫殿之高大。所以胡元瑞感到这一联所描写的朝会气象和其馀三首诗不同。它非但不是“廓落”,而正是写出了当时朝会的一个特征。 

岑参的一联,也有过不同的看法。唐汝询解释道:“花柳芬菲,星沉露滴,早朝之景丽矣。”吴山民也批评这二句“花星无涉,柳露相粘”。可知他们都以为二句之中写了四景,每句的上四字与下三字不相干。这是没有足够的体会。吴昌祺就指出:“花迎二句,或谓为两截语,非也。盖言迎于星落之时,拂于露湛之际耳。”这就把作者的句法讲明白了,怎么能说“花星无涉”呢?至于“柳露相粘”,是说这一句中犯了用双声字之病。一句诗中,忌用双声字,这是关于调合四声的八病之一。在盛唐时候,诗人还不重视这种声病,我们可以存而不论。

杜甫的“旌旗日暖”一联,是苏东坡极口称赞的。但这一联的下句与上句不很相称。因为用了“燕雀”二字便不够富丽。封建时代的宫廷文学,对花鸟之类,也有选择。讲到花,总得用牡丹、芍药、桃李之类。讲到鸟,总得用凤凰、鹦鹉之类。“雀”是田野里的小鸟,放在宫里,就显得寒伧。杜甫这一句本该用“莺燕”,就没有问题,可是这里只许用两个仄声字,老杜也只好配上一个“雀”字了。

一九七八年五月四日

原载:《唐诗百话》上

佚名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盛唐·王维·七律]

绛(jiànɡ)帻(zé)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qiú)。

头戴红巾的卫士不住报说寒夜欲晓,尚衣官员给天子呈上了翠绿的云裘。

绛帻: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翠云裘: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九天阊(chāng)阖(hé)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miǎn)旒(liú)。

早朝的百官曙色中走进辉煌的宫殿,同万国使节向加冕悬旒的皇帝叩头。

九天:极言天之崇高广阔。古人认为天有九野、九重。此处借指帝宫。阊阖:天门,此处指皇宫正门。衣冠:指文武百官。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gǔn)龙浮。

初出的日光晃动着君王的雉尾掌扇,浮动的香烟飘向了皇上的衮龙袍绣。

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罢朝后把天子的圣旨写在五色纸上,紫服玉佩的中书文官此刻纷忙不休。

裁:拟写。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凤池:指凤凰池。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中书舍人贾至先作了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杜甫和王维、岑参都作了和诗,时王维任太子中允,即和此诗。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头戴红巾的卫士不住报说寒夜欲晓,尚衣官员给天子呈上了翠绿的云裘。

绛帻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翠云裘: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首联写皇帝准备上早朝。

首联明写宫廷内官的忙碌与守职,暗颂皇帝的辛劳。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早朝的百官曙色中走进辉煌的宫殿,同万国使节向加冕悬旒的皇帝叩头。

九天:极言天之崇高广阔。古人认为天有九野、九重。此处借指帝宫。阊阖:天门,此处指皇宫正门。衣冠:指文武百官。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

早朝正式开始。

大气磅礴的颌联,犹如俯瞰大明宫,极写大唐帝国的威仪和皇帝的威严。而唐肃宗正是灭了安禄山,收复了长安城,重新回到了大明宫。

此联,称颂大唐帝国和皇帝渲染之际。难怪有人称,贾至及三首和诗当中,此诗第一。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初出的日光晃动着君王的雉尾掌扇,浮动的香烟飘向了皇上的衮龙袍绣。

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细致入微的动态颈联。歌颂皇帝的尊贵和受敬仰。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罢朝后把天子的圣旨写在五色纸上,紫服玉佩的中书文官此刻纷忙不休。

裁:拟写。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凤池:指凤凰池。

尾联描写退朝。

庄严的早朝结束,贾至等中枢官员又纷纷忙碌了起来。

尾联一是再次歌颂皇帝(英明的决策);二是恭维和诗对象、中书舍人贾至。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描写朝拜庄严华贵的唱和诗。全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层次,描绘了大明宫早朝的氛围与皇帝的威仪。还称许恭维了和诗的对象。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