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肢体困倦而重,或头重如裹,胸闷腹胀,纳食不香,口中粘腻无味,便溏,或有形寒,舌苔白腻,脉搏濡滑。 治法:芳香化湿。 本证主要指湿从寒化的寒湿证,代表方为藿香正气散,具有很好的化湿功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方中以藿香、紫苏、陈皮、白芷芳香化湿;厚朴、法夏、白术苦温燥湿;大腹皮、茯苓淡渗利湿。集芳香、苦温、淡渗于一方,并配合桔梗宣通肺气,甘草甘缓和中,共奏温化寒湿之效。若口有甜味者,加佩兰以加强芳香化浊之力。若兼见食滞嗳腐吞酸者,加用山楂、神曲、鸡内金消食化滞。若腹胀便溏者,合用平胃散,以增强健脾燥湿的作用。若兼有表证寒热者,加荆芥、防风辛散表邪。
防治: 湿困脾胃症是指湿浊困阻脾胃,引起病人的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出现脘腹胀满、胸闷不适、肢体沉重、困倦乏力、胃纳不佳、口淡而黏或有甜味,大便溏烂、或有呕逆泛恶、舌苔白滑厚腻、脉象濡缓等表现的一种病症,多发于春雨连绵之时或夏令梅雨季节,常见于平素脾胃不旺,运化功能失调的患者,是我国南方气候潮湿地区的常见时令病症之一。
中医教你祛体湿 入春后,人体内的湿气也会日益加重。体内湿气过多会影响到身体健康。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遇热则成为湿热,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判断体内有湿简单的方式就是看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溏软不成形。此外,舌苔腻,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说明体内有寒湿;如果舌苔黄腻,说明体内有湿热。体内湿气过重,觉得困倦、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胃肠道症状,即中医讲的“湿重如裹”。专家指出可以用以下方法祛除身体湿气。 勤运动利代谢 运动可缓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试试慢跑、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健身运动,有助于气血运行,增加水分代谢。 避免潮湿环境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如不要直接睡地板、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等。 饮食清淡适量 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过食,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其寒凉性质。 祛除体内湿气,薏米红豆粥是佳品,既能当茶喝,又能当饭吃。薏米,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在熬薏米红豆粥时,不要加大米进去。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 此外,中医运用芳香、发汗及苦温药材,也是祛湿法宝。热辣辣的姜汁发汗,最适合在淋雨之后驱散身体湿气,预防感冒。食疗防湿品还有:高粱、玉米、薏苡仁、扁豆、水芹、洋葱、冬瓜、马齿苋、鲫鱼、鲍鱼、田螺等。这些祛湿食物,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利水渗湿、清热利湿、通便解毒的功效。通常祛湿汤有玉米排骨汤、冬瓜煲老鸭、荠菜茅根脊骨汤等。 拔罐艾灸去湿很方便 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相对操作方便,很适合在家中自我养护身体,祛除湿气。艾叶味苦性辛温,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的作用,“以之炙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灸能够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及养生保健,对祛除湿邪很有疗效。 为啥瘦不下来?先胖肚子原因在这里![]() 你身边一定会有些较肥胖的朋友,相对苗条的人来说,他们的自尊心是受伤的,每当他们说道下定决心减肥,但都没能坚持下来,有时候,连喝水体重都会增加时,这应该是最使他们深受打击的地方了。 一直减肥但是却一直都瘦不下来,那么你知道这都是为什么吗?有人说脂肪是肥胖的祸根,其实并非如此。中医给出这样一个回答,百病皆有痰做崇,而肥胖就是储痰之器。体内湿气重与肥胖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体内湿气重,易出现水肿型肥胖。 为什么湿气重会导致肥胖呢?体内的湿气过重身体容易怕冷,身体就会选择用更多的脂肪来保温,湿气重造成气血不足,没有足够的能量将身体内部的废物排出体外,随着体内垃圾的逐渐增加,人就慢慢地胖了起来。一般身体湿气较重的人的口味也比较重,身体湿气郁积,从而易造成身体酸碱性不平衡。这样高油高盐的食物吃多了容易造成身体循环不畅。 如何去除体内的湿气,帮助身体排毒?马齿苋薏仁茶:《本草纲目》里介绍的一个调理湿邪、健脾胃的方子。主要做法:将薏米仁、芡实、赤小豆各5克用冷水浸泡半天(或用热水浸泡两小时),洗净后加水煮一小时,再加入1克马齿苋、淡竹叶、槐米、绿茶等食材,转文火煮半小时,待凉饮茶水用。 每天喝两次,可健脾祛湿,比较懒的人,图方便的可以直接去网上购买。这种食疗方法可以适当地缓解人的水肿或者虚胖等等,让体重有所减少,达到净化身体血液或器官的作用。建议特别是肚子上赘肉较多的朋友可以试着喝一段时间,效果,明显。 白扁豆——白扁豆性微温、味甘,其营养丰富:除碳水化合物外,每百克中含蛋白质28克,钙116毫克,以及其他多种营养素。它具有和胃化湿、健脾利水、止泻等功能,主治脾虚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赤白带下等症。 ![]() 玉米须叶——挑干净的玉米须子和玉米叶子一起煮水,多煮一段时间就喝那个水即可。但是最好不要睡前喝,因为有利湿作用很容易因为睡觉而续集体内,导致湿气没除掉反而更加严重了。 发胖、痰湿重,清代名医有1张妙方,一天喝2次就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