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慎独

 多读多看好文章 2017-04-22

修善积德,最重要的是从根本修。《感应篇》一开始就提醒我们从心地下功夫,而且是从真诚下手。“不履邪径,不欺暗室”,存心真诚,才能不欺、不邪啊。从字面看,“履”是走路,“不履邪径”,就是绝不可走邪道,从相上是这么讲。从心地上讲,延伸到起心动念、一言一行,绝对不能落到邪念、邪言、邪行上面。“邪径”,就包含了念头、言行都不能邪。

“不欺暗室”,这个“欺”就是明知故犯。今天我们不懂道理,做错了,那不是“欺”。“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欺”是“有心非”。不知者,是一个过失而已。假如懂了之后还照犯,那就不妥当了。“暗室”,就是人家看不到的地方。等于是说,我们处世要言行一致,有人的地方,没有人的地方,都要一致,这叫慎独的功夫。

修学,用功真的都要在这些境界当中,时时都觉得好像十只眼睛在看他,“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就不会放纵了。我们前面谈到的第二段,都是提醒我们“举头三尺有神明”,这样才能够战兢惕厉,不放纵习气,不然,习气实在很难控制。

有一句格言对这两句是很好的诠释。“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也。”身口意都不妄动,都提起正念,提起观照。“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也。”人有不欺己、不欺人、不欺天的态度,时时刻刻都能依教奉行,不会有违反这些做人规矩的时候。

师长讲,每一个人起一个念头,不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而已,是周遍法界啊。宇宙任何一个众生起心动念,诸佛菩萨都知道。师长说他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寒毛直竖,戒慎恐惧。诸位同仁,我刚刚讲到这里,大家寒毛有没有竖起来?所以就看到我们跟师长差距很大。没关系,竖不起来没关系,多听几次就竖起来了。善根福德不够,不怕,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熏到时时都能提起这样的观照,就对了。

应该提醒自己,处事待人接物是落实经典的教诲。学一部经典,就要依这一部经典,把它变成我们人生的剧本。“若曹作善,云何第一?”要积德累功,第一件事要怎么做呢?“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端”就是端正,跟“不履邪径”相应,就是完全转过来,由邪转成正。李越老师跟大家提到,头发要整齐,包括穿衣服、穿鞋,都是落实经典的教诲。所以经典在哪?就在当下的生活。人要时时如俗话讲的,“堂堂正正”,不邪。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都是让我们在恶念、恶行很细微的时候,就懂得赶紧把它斩断,防微杜渐。现在的人是养成坏习惯了才想改,就很不容易了。我们看到很多人,也很想提升,但是进进退退,都因为习气养成了才想对治,难度就高了。

经典上讲,有一个沙弥修得很好,八岁就有神通道力了,他飞进王宫,皇后迎接他。他才八岁,长得很庄严,皇后张开胳膊就要抱他,沙弥马上一退,“王后且慢,这个行为不大妥当。”王后讲,“你八岁呀,就跟我的孩子一样,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大家想,有没有道理?很多话听起来都有点道理,细细用经典的教诲去思考,没有道理。所以我们不能听谁讲的,不听任何其他外道什么说法,“依法不依人”。不然大家去试试看,一个问题问五个人,五个人的讲法都不一样。听谁的?听经典的。一个人还没成就根本智以前,不能听其他太多人的说法,成就根本智才能够广学多闻。我们现在根基不牢,到处问这个,问那个,整个头脑都搞乱了。

沙弥对王后讲,你所说的,人情上是讲得通,但是,在修学上有一个很冷静的态度,就是防微杜渐。一星之火,可以把整个森林给烧掉,可是它一开始是什么?就是一个火星而已啊。滴水也可以穿透泰山之石。不在这些细微处谨慎的话,想提升自己的境界,想消灾免祸,不容易。

现在的社会风气偏颇得很厉害,多久造成的?绝对不是三天五天。几代人都察觉不到问题,才造成这个样子。很多父母说:“哎呀,小孩有小孩的想法,我们管不了啦。”这句话有没有道理?这句话不知道多少人讲过了。很多人还“嗯,是哦,是哦”。“是”也不能讲,讲了叫造口业,为什么?你说“是”,那就是对错误的说法认同了,这叫共业。为什么价值观会偏颇这么多?人的思想都不正,都没分辨出来,才愈偏愈大。“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老师有责任,哪有一句话就把责任全部推掉了?

所以,这个八岁的妙颜沙弥,一个示现就给我们很重要的提示。他能如如不动,请问一般的人做得到吗?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不是我想怎样,他所做的一切,是给世人当榜样,是契所有世人的根基的。

摘自《感应篇四十九讲》(中国文化教人为善去恶的教育范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