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药市会曾经是全国三大药市会之一呢,我觉得它就很有济南的范儿。”日前,随着“济南范儿—济南城市文化符号评选”大型活动的进行,今年70多岁的市民刘大爷打来电话说,他小的时候,老济南的药市会让他十分怀念。民俗专家张继平告诉记者,药市会最早是一个庙会,除了有药,还有很多好玩的,“它不仅是集贸市场,还有大众娱乐场所的性质,除了买卖百货与零食,算命测字的、耍江湖把戏的、说拉弹唱的全都有。” 药市会最早是庙会历史可追溯至明代 “济南的药市会,最早其实是一个庙会。”济南民俗专家张继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提到济南的药市会,就要从明朝万历年间山东布政使孙方伯说起,据说孙方伯的身体不太好,时不时地就会病上一场。但是吃上药,病就好了,于是他便犯了迷信,想要修一座药王庙,把历史上的药王和名医都供奉起来,以此来保佑自己平安健康,也为百姓祛病求安。“万历四十三年,孙方伯在趵突泉前选了一块空地,拿出自己的俸禄,修建起了一座药王庙。修好后,他还专门请了当时济南非常著名的文人刘敕,写了药王庙记。” 张继平说,从刘敕的记载中可知,药王庙的正殿祭祀的主神是神农氏,左右配的是岐伯和韦药王;两廊塑的是古代十大名医—雷公、秦越人、长桑君、淳于意、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皇甫世安、葛洪和孙思邈。“药王庙建好以后,成群结队的老百姓来此求方拜药,祈求健康平安。又因这一庙会以买卖药材为主,济南人便把每年一次的药王庙庙会,称之为‘药市会’了。” 赶会市民曾达七十万雄踞全国三大药市会之一 “虽然有‘庙’,但是去药市会非常快乐。”刘大爷说,来药市会的人们,有的是挑货购物的,也有看戏观景,更有只是拖家带口纯粹凑热闹的。“药市会开了以后,大家一下就能热闹十几天呢。” 张继平告诉记者,由于后来赶会的人太多,趵突泉前已容纳不下,于是乎市场会址扩至三合街、正觉寺街、山水沟、券门巷、祭坛巷、全胜街以及附近的精忠街、窑窝一带。药市会上的药材也是品种繁多,除省内的灵芝、首乌、半夏、白芍、枣仁外,济南本地的阳起石、瓜篓和阿胶更是重要的品种,还有东北的山参、四川的贝母、西藏的红花等名贵药材,每次大会药材交易量都在百万斤以上。“每年药市会期间,外地客商都来租赁民房,甚至将民居的大门洞及院中都堆满药材,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药香,久久不散。” “药市会不仅是集贸市场,还有大众娱乐场所的性质。”张继平说,药市会除了买卖百货与零食,还有算命测字的、耍江湖把戏的、说拉弹唱的,“有资料介绍,济南药市会最兴盛繁荣时期,是在1952年至1959年间。那时候前来参加交易的各路药商,有数千人之多,赶会的市民能达到六七十万,也因此雄踞全国三大药市会之一,规模比河北祁州(今安国)、河南禹州(今禹县)略小。在1965年举行完药市会,1966年药市会没再举办,不过在老济南的心中,它也算是济南的城市文化名片了。” (见习记者武文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