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有可能致盲!哪些症状提示你有糖尿病?

 昵称35421190 2017-04-23


今天
是联合国糖尿病日
11月11日晚7点
小蛮腰提前点亮了蓝色的灯光
你看到了吗?

为何点亮蓝灯?
糖尿病的世界性象征是一个蓝环,每年在联合国糖尿病日期间,全国60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上都会点亮柔和、宁静的蓝色灯光。

点亮蓝色灯光,象征着点燃糖尿病患者希望之光,寓意“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携手共同抗击糖尿病”,以唤起更多公众对糖尿病的重视与关注。

许多人不知道,糖尿病也可致盲。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严励介绍,糖尿病会导致视网膜微血管损害,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影响视力甚至致盲。

在我国,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24.7%—37.5%。其中,在Ⅱ型和I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分别为40.3%和86%,威胁视力的视网膜病变分别占8%和42%。

广东省医学会
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严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能无任何自觉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引起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和视野缺损等症状,最终导致失明。

如何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薛耀明指出,重点是要进行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良好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可以帮助阻止视网膜病变发生,减缓增生期病变发展进程。

他强调,糖尿病患者应重视视网膜病变的筛查,通过眼底照相、眼底镜检查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及早发现是否有视网膜病变。

何时应该筛查?

薛耀明建议,青春期前或青春期诊断的I型糖尿病患者在青春期后(12岁后)开始检查眼底,之后应每年复查,青春期后发病的患者一旦确诊即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

对于Ⅱ型糖尿病患者应在确诊时开始筛查眼底病变,每年复查一次,可使失明发生率降低94.4%。对于女性糖尿病患者应在妊娠前或妊娠初期3个月开始筛查。

他还提醒,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饮食中的蛋白质供应要充足,摄入量要与正常人相当或稍高。同时,要合理控制总热量,减少脂肪摄入,食物中要富含食物纤维,碳水化合物不宜控制过严。

此外,可以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但不能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否则容易导致眼底出血,加重病情。


糖尿病来临前,身体可能这样提醒你
01
吃饱就困
偶尔的一次不必担心,但如果经常这样,则可能是身体报警,表明现在的饮食结构有缺陷。

比如饮食中精制面粉和含糖饮料、食物等简单碳水化合物比重太大,这可导致血糖突然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多,使得胰岛素受体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细胞停止接收葡萄糖,导致过量的葡萄糖堆积在血液。
02
垃圾食品上瘾
当人体摄取含大量糖、盐和脂肪的食物时,消化道会分泌出内生性大麻碱,这种物质刺激人们的进食中枢,会让人感到饥饿,有暴食的冲动。

此类食物进入人体内消化速度快,易导致血糖紊乱。
03
体重超标
大多数糖尿病前期患者都有体重超标,特别是单纯减少热量摄入之后,体重依然不减的人,更应提高警惕。
04
大腹便便
腹型肥胖者容易发胰岛素抵抗,这与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受体相对减少、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有关。
05
血压偏高
临床上许多高血压病人都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地伴有高血压,两者被称为同源性疾病。

谁易患糖尿病?
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2、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者;
3、吸烟者;
4、缺乏运动者;
5、中老年人;
6、肥胖者;
7、高热量饮食习惯的人;
8、食用过多糖类和淀粉的人;
9、不明原因的疲劳的人。

关于糖尿病的十大谣言
01
糖吃太多就会得糖尿病  NO!
吃糖多,有可能增加得糖尿病的概率,但是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02
糖尿病一定会遗传  NO!
糖尿病跟遗传有关,但分1型和2型,1型糖尿病是因为先天性的原因,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影响葡萄糖代谢,出现高血糖。

2型糖尿病:胰岛素的分泌是足够的,但由于一些后天的因素,比如饮食、环境、疾病导致胰岛素不起作用,导致糖尿病。

所以,糖尿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不等于你的父母有糖尿病,你就一定会得。

03
糖尿病不能吃大米  NO!
糖尿病可以吃淀粉类食物,但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控制总量,可以少食多餐。
2)要吃固体类食物,比如早饭吃包子、花卷、馒头等,血糖的波动就比较小;如果吃稀饭、粥,血糖会迅速升高。

04
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NO!
水果中含有很多的维生素、微量元素,都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糖尿病人只要血糖控制达标,可以适量进食水果。

医生的建议是:
糖尿病人吃水果,一定要注意量。少吃高糖水果,如香蕉、葡萄、菠萝、大枣、山楂、桂圆、荔枝、柿子、香瓜。
可以选择牛油果、芦梨或者普通梨。牛油果、芦梨是比较适宜糖尿病人的水果,糖份少,而且它的糖份不需要胰岛素的消化。

05
血糖控制好就没事  NO!
很多得了糖尿病的患者,以为只要血糖正常就没事了,忽略了慢性并发症的筛查,这是非常危险的。

研究显示,30%的慢性肾衰竭,是糖尿病肾病;50%的心脑血管疾病和60%的截肢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在糖尿病患者中,仅10%只有血糖升高的单独症状,90%都会合并其他疾病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也要进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筛查。

06
妊娠期糖尿病问题不大  NO!
妊娠期糖尿病的特点是在妊娠期出现高血糖或血糖升高,血糖值高于正常水平但低于糖尿病的诊断值。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妇女在妊娠和分娩阶段患有并发症的风险增大,而且,她们和她们的孩子日后患有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增大。

07
年轻人不可能得糖尿病  NO!
如今,糖尿病已有年轻化趋势。坐得多、动得少、身体胖是年轻患者的普遍特征;高热量、少运动、压力大是糖尿病年轻化三大诱因。

为了自己的健康,年轻人也要养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重视糖尿病的预防。

08
儿童不会得糖尿病  NO!
近来,2型糖尿病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全球性增多的儿童肥胖症和缺乏身体锻炼,是普遍认为的关键诱因。

从小要控制好孩子的体重,饮食要规律,少吃快餐,少喝饮料。

09
胰岛素会成瘾  NO!
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使用胰岛素后,身体对胰岛素产生依赖,需要一直使用下去,一旦停止血糖就会升高,这就是所谓的“成瘾”说。

首先胰岛素是人体分泌的一种激素,身体内本身存在;其次胰岛素不是一旦用上就停不掉,而是停了以后血糖可能得不到良好控制。所以说,该用还是得用。

10
糖尿病一旦得了就没治了   NO!
通过生活饮食调理,药物治疗,血糖是可以控制的。完全不影响工作、生活、学习、结婚生子,糖尿病人无需太过悲观。

及早发现,加适当处理,糖尿病人同样能过上健康长寿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