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大、美而香,自古就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的美誉,她雍荣华贵,美艳绝伦,一直深受国人喜爱,被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苏轼面对牡丹曾发出浩叹:“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杨子华。”杨子华在长安等地画了很多的壁画,但到今天都已经了无踪迹。此后,唐代边鸾、五代徐熙、明代徐渭、陈淳、清代恽寿平,近代齐白石、王雪涛都画牡丹,这些作品,或润秀清雅,或泼辣豪放,都是中国艺术宝库的奇葩。 历代诗人画家有着无数赞美牡丹的诗句和画作,意义不仅在于牡丹美丽的外表还在于寄托诗人、画家的美好情感。花鸟画具有传神写照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寄托的审美功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美的追求。作为富贵的象征,牡丹花是艺术家笔下常见的题材,是国画艺术中被永恒演绎的经典,牡丹画法多样,写意牡丹奔放豪爽,工笔牡丹气韵典雅,都表现了花开季节的灿烂和美好,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中国的国画牡丹深受国人的喜爱,不只因牡丹是国花那么简单,还有其丰富的寓意。从国画牡丹的不同寓意中,让人感受不同的情景,拥有异样情怀。如把牡丹与白头翁画在—起,就叫作“富贵白头”。牡丹,丰富了花鸟画品类的描绘内容,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添色加彩;为中国花鸟画家的成长,贡献出了丰富的营养。牡丹的自然美质哺育了历代花鸟画家,而历代花鸟画家在千百次写生实践中也总结出一套成熟的经验,形成了绘画理论。 盛唐以降,观赏牡丹蔚为风尚,大家都被牡丹迷人的花姿所倾倒,著名诗人刘禹锡有诗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看看白居易笔下的“牡丹盛会”够疯狂的吧。 你喜欢牡丹花吗?想看看牡丹花盛开吗?现在正值阳春三月赏花的季节,由于各种原因暂时不能欣赏牡丹的爱花人,您也不用愁,翰墨书画的小编收集了历代名家的牡丹画,这些神来之笔,将给您带去美的享受。 徐熙的这幅画,将牡丹和玉兰、海棠相配,因此得名《玉堂富贵图》 滕昌佑《牡丹图轴》(五代) 赵昌《写生蛱蝶图》 徐渭 水墨牡丹图轴
《玉堂富贵图》立轴,绢本设色,纵200.4厘米,横103.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陈鹤《牡丹图》立轴,纸本,水墨,纵144厘米,横53.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清 赵之谦 牡丹 《蝶影牡丹图》于非闇 清 樊圻牡丹图立轴,绢本,设色,纵168.4厘米,横46.4厘米。安徽省博物馆藏 郎世宁 牡丹 清
《牡丹双鹊图轴》清 王礼 《牡丹图》轴 清 赵之谦 《牡丹》陈半丁 《浓春图》 李苦禅 《白牡丹》张大千 《寿带牡丹》齐白石 《牡丹蝴蝶》 王雪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