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建管理重点 | 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重点上)

 来来永胜 2017-04-23

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和一般方法 P161

一、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

1.事前质量控制(12)

编制施工质量计划,明确质量目标,制定施工方案,设置质量管理点,落实质量责任,分析可能导致质量目标偏离的各种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2.事中质量控制

事中控制首先是对质量活动的行为约束,其次是对质量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监督控制。事中控制的关键坚持质量标准,控制的重点工序质量工作质量和质量控制点的控制。

3.事后质量控制

也称为事后质量把关。事后控制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质量偏差的纠正。控制的重点是发现施工质量方面的缺陷,并通过分析提出施工质量改进的措施,保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二、施工质量控制的一般方法

1.现场质量检查的内容:

(1)开工前的检查; 

(2)工序交接检查,应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专检。未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隐蔽工程的检查;

(4)停工后复工的检查;

(5)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

(6)成品保护的检查

2.现场质量检查的方法主要有目测法、实测法和试验法

(1)目测法:即凭借感官进行检查,也称观感质量检验。其手段可概括为“看、摸、敲、照”四个字。 如检查油漆的你光滑度应釆用何种方法?

(2)实测法:通过实测数据与施工规范、质量标准的要求及允许偏差值进行对照,以此判断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其手段可概括为叫“靠、量、吊、套”四个字。如检测摊铺沥青伴合料的温度应釆用哪种方法?

(3)试验法:通过必要的试验手段对质量进行判断的检查方法。包括理化试验、无损检測

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P163

一、施工质量控制的准备工作

1.工程项目划分

(1)工程项目应逐级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GB50300—2013)。

(2)单位工程的划分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a.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为一个单位工程。

b.建筑规模较大的单位工程,可将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部分划为若干个子单位工程。

(3)分部工程的划分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a.分部工程的划分应按专业性质、建筑部位确定。

b.当分部工程较大或较复杂时,可按材料种类、施工特点、施工程序、专业系统及类别等划分为若干子分部工程。【如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

(4)分项工程应按主要工种、材料、施工工艺、设备类别等进行划分。

(5)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按工程量、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

2.技术准备的质量控制

工作内容繁多,主要在室内进行,

技术准备的质量控制,包括对上述技术准备工作成果的复核审查,检查这些成果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规程的要求和对施工质量的保证程度;制订施工质量控制计划,设置质量控制点,明确关键部位的质量管理点,等等。

二、现场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

1.工程定位和标高基准的控制【如灌注桩的桩顶标高区别地面标高】

施工单位必须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原始坐标点、基准钱和水准点等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核,并将复测结果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施工单位才能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进行工程定位和标高基准的控制。

2.施工平面布置的控制

三、材料的质量控制

1.釆购订货关

(1)材料供货商对金属材料等必须提供《生产许可证》

(2)材料供货商对自己加工材料产品必须提供《建材备案证明》。

(3)材料供货商要对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材料实施建筑节能材料备案登记。 

(4)材料供货商要对建筑安全破璃等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筒称CCC,或3C认证)。

(5)材料供货商必须提供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

2.进场检验关

(1)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验。

同一生产厂、等级、品种、批号,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检验批,散装不超过500t。取样点不少于 20个点,并应具有代表性,且总重量不少于12kg

(2)铜筋(含焊接与机械连接)力学性能检验。

同一牌号、炉罐号、规格、等级、交货状态的钢筋,每批不大于60t5%进行外观检查。取两个试样进行拉伸试验和冷弯试验(16单)

(3)混凝土、砂浆强度检验。

每袢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 时,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存储和使用关

注意保管的环境条件,如水泥的受潮、钢筋的锈蚀

四、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机械设备的选型、主要性能参数指标的确定和使用操作要求等方面进行。

1.机械设备的选型:机械设备的选择,应按照技术上先进、生产上适用、经济上合理、使用上安全、操作上方便的原则进行。

2.主要性能参数指标的确定:选择机械设备。

3.使用操作要求:应贯彻“持证上岗”“人机固定”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职责的使用管理制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