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岛国暴力团:打不死我,我打死你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7-04-23

看死君:前两天,我们发起了一场北京电影节【征稿活动】,陆续收到了很多影迷的投稿。今天推出的《错乱的一代》,是我们收到的第一篇。谢谢断了气儿童鞋!

作者| 断了气儿

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电影开片就是一场群架,看似高中生的打斗场面以为又会是一部比较无聊的热血青春片。但随着将太的独白“哥哥从此就再也没回来。”以及一段“错乱”的摇滚乐影片就将视角转到了哥哥奈良身上。

除了那错乱的贝斯伴奏,开场的背跟长镜头也让人即刻进入到这场“错乱的暴力游戏”当中。

▲拳拳到肉的暴力戏份

刚开始看第一个攻击“目标”的时候还以为会有剧情的转接,后来发现这简直就是《侠盗猎车》一样的暴力游戏,心想如果能一直这样打下去就好了,果然一直到结尾柳乐优弥饰演的奈良击倒巡警后转身站起冷漠地走去,紧接着又是一段摇滚结束了全片。

整部电影奈良只有几句话,其他表演全在打戏,剧情也没有过多交代,只是向观众透露了奈良的和将太的身世——父母离世,寄人篱下。或许家庭和社会成了错乱的背后指向。

不得不说这种拳对拳、头对头的肢体暴力要比类似《天注定》中的社会暴力动枪动刀要切身得多,这样的暴力是一个跌倒到站起、受伤到恢复的过程,而不是一枪毙命后的社会反思。

▲如此软萌的苏打,会有人不爱吗

▲影帝在片中台词并不多,却贡献了精湛演技

在观看奈良一次次打斗的过程中就让我产生很多的联想,想到杨德昌影片中“儒者的台北”想到我们当下的生活。为什么这么久都没有打架了,会发现中学时我们会为了一些热血的事情去打架斗殴,到大学基本就没有动手的时候、走向社会和工作中更是这样。当然我不是说打架是好事、暴力是正确,只是我们表达的方式变了。

资本商业化程度越高社会文明化程度越高、诚信危机越严重,每个人都成了温文尔雅的“儒者”。看过一篇总结杨德昌电影的文章,杨德昌就是在描绘台北社会下虚伪的儒者,而我们的今天又何尝不是这样,《错乱的一代》中这种一拳一拳的暴力方式正是击破了儒者的想象,让恐惧蔓延开来。

▲《一一》杨德昌镜头下的儒者台北

说起暴力还不得不提到迈克尔·哈内克,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我的确想到了《趣味游戏》里几个年轻人以“闯入者”的身份出现并对一个无辜家庭施暴的场面,但那种“变态”式的表演可能更会让观众往心理层面去思考暴力的原始而柳乐优弥的面无表情和微微一笑更像是“无辜的施暴者”,有些无意间将暴力游戏化。

▲哈内克导演《趣味游戏》剧照

当暴力被游戏化之后就即将被导演社会化,这也与“错乱的一代”这个名词的背后指向有所关联,当裕也(菅田将晖饰)抓住奈良这个“暴力机器”时,也成为了一场意想不到的社会事件的共谋者。

裕也的人物设定是当下的普遍大众,即便他欺软怕硬的暴力和性格会让大多数观众感到反感,但他身上的特点也正是集合了当下众多年轻人的特征。裕也的好奇心使他像个孩子一样对待这个世界,手机是他最亲近的,当下的视讯科技改变了一代人的价值观念,遇事不是想到挺身而出而是转身成为信息的记录者。

▲手机映射出当下社会的冷漠

裕也的人物形象也印证了当“吃瓜群众”变成了“主角英雄”后往往是更惨无人性。在奈良加入裕也的预谋后,裕也的攻击对象变成了社会的弱者,在攻击“丑女”的快感背后我们可以看见裕也价值观的扭曲,然而这种扭曲在平时往往是披着儒者的外衣在社会中存在。而奈良即便没有台词但他也是有原则的,就是不攻击女性,这种设定也更加突出了他的性格。

在繁华商圈展开的暴力活动很快被围观者的手机记录下来并在网络和社会中发酵,这一游戏化的暴力变成了社会事件,原本就扭曲的社会价值观进而来评价更为扭曲的暴力行为。

商场的这一场戏,也让我想到卡拉克斯导演在一个名为《东京!》短片集中拍摄的《梅德》,在卡拉克斯《神圣车行》中奥斯卡先生装扮的怪物在《梅德》中继续出现游走在日本东京街头,肆意破坏着都市里的一切,奈良的暴力也像怪物一样破坏着都市的秩序。这种破坏是无因的,所以更为有趣。

▲《神圣车行》中无因的破坏

最后要说一说小松莱奈饰演的陪酒女,她的形象很早就以小偷的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然而到了影片后半段与奈良和裕也的不幸相遇后才真正发挥她角色的作用。这一“隐藏”的主角一直生活在价值观“错乱”的社会中以旁观者的身份关注着暴力事件的发生。当三人搭上一辆逃亡的车时才变成了暴力的同谋者。

最后,她断送裕也最后一条命的行为也似乎说明在这个错乱的社会中每一个被暴力恐吓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施暴者,这样的恐惧更加深一层。当从暴力中走出后,小松莱奈通过媒体继续向本已扭曲的社会编造错误的假象。

▲整个事件之后心态已然扭曲

奈良的冷漠和暴力有时甚至让我想到路易马勒的拉孔布·吕西安。当然,我知道《错乱的一代》的力量远没有那么沉重深刻,它只是把暴力的内核移植到当代社会下用一种可看的方式呈现。

我知道潜意识中电影耐看的原因还有奈良那种打不倒的战斗精神和当下年轻人的好胜心里,他在击破儒者想象的同时也给观众另一种想象,同时每一次打斗都像游戏的“解域”与“再建域”一样充满期待。

在这个“作者已死,读者亦死”的时代很难给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命名,不管怎么叫,它的意义可能都不同于“无因的反抗”、“迷惘的一代”那样重要。

错乱的三个青年代表了沉默的大多数,这也让我想到哈内克《白丝带》中那个满是罪恶的村庄,孩子同样不能赦免。《错乱的一代》或许只是用这种暴力的方式让我们重新警觉到生活的当下。

▲送上美美的影帝和苏打~

本文原标题为《儒者的国度与错乱的一代》

作者|断了气儿;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ChrisKirk;转载请注明

合作投稿|kdykds@163.com

喜欢请关注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

死在电影院 是影迷们最大的梦想

死在片场 是导演们最美的绝唱

Dying in the Cinema is the biggest dream for moviegoers,

As dying in the set for directors is the most beautiful wis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